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对本体模式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包括本体模式的分类、特征、表达、创建、应用方法、工具及评价,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存在问题及继续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构建全局模式本体的角度,提出了基于本体集成的资源模型,分析了基于本体的全局模式信息集成方法及数字资源整合结构,为解决数字资源服务中的统一性、高效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国外有关本体基本问题的主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的创建、描述、映射、演化与评价是本体研究的基本问题。从基于深层网页的本体创建、基于领域知识自动本体建设系统和本体构建与共享的合作环境等角度概述本体创建的基本研究进展;从本体可视化、Web中本体检索系统的设计和本体演化等角度介绍本体的改进与完善。其它如关于本体与语义Web、本体评价的研究进展,本体应用障碍分析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构建全局模式本体的角度,提出了基于本体集成的资源模型,分析了基于本体的全局模式信息集成方法及数字资源整合结构,为解决数字资源服务中的统一性、高效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领域本体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国内外本体和领域本体研究出发,比较分析了典型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提出循环式领域本体构建法,并使用该方法构建软件缺陷领域本体。  相似文献   

6.
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柏嵩 《情报学报》2005,24(1):75-81
目前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事业提高技术、竞争、商务和策略智能的重要手段。但它们存在共同的不足:系统的动态参与性程度不够,表现为系统的知识只能被静态取用和系统的维护是封闭的。本文提出基于本体的开放知识管理方法OOKM(Ontology2basedOpenKnowledgeManagement),旨在构建一个三层结构的知识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开放性为核心,从三维———理解的共享型建立、知识的开放性集成和本体知识的(半)自动化构建,分多个层次系统化地研究了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开放性实现。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开放知识管理系统框架,然后讨论OOKM的关键技术,包括本体学习和本体演化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充分复用丰富的医学知识组织体系基础上,构建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的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模式,即一种基于全局本体统控、多种本体融通的模式框架。以UMLS为主导的多本体融合模式由三个基本层和两个链接层构筑。从UMLS本体的全局统控、多本体融合的语义标引机制、多本体融合的语义检索模式、多本体融合的信息集成构架这4个方面详细阐述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机理。从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检索、本体学习、知识发现和专业知识聚类等方面分析医学数字资源语义互联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前已有的本体构建方法并不适合高速铁路领域的实际情况.本文在研究本体的两大构建方法即本体工程和基于叙词表的本体构建方法的基础上,从高速铁路领域知识由多学科构成的实际情况入手,并在专家构建的<高速铁路范畴表和主题词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范畴表和主题词表的多专业领域本体构建方法.文章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以此方法为指导构建了高速铁路各专业本体并将其初步合并为一个统一的高速铁路领域本体.对本体构建工具的选择、专业本体构建原则和多专业本体合并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以动车组专业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专业本体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9.
领域本体自动构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体作为语义基础被广泛应用于信息检索、人工智能、语义网络和知识管理等领域.然而本体的构建和维护工作费时费力,影响了本体的广泛应用.因此,研究者们尝试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自动构建本体,提出诸多本体自动构建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在总结现存本体自动构建方法的同时深入研究了基于FCA(Formal Concept Analysis)的本体自动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基于PAT-Tree的统计分词,文档特征选择,基于文档-关键词的形式背景生成,最后用FCA构建本体.实验表明,基于FCA的本体构建方法明显提高了本体自动化的程度,构建的本体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本体构建的协同推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领域本体,利用用户兴趣与领域本体中概念的映射关系,构建用户兴趣本体,发掘用户兴趣模式。研究用户兴趣本体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用户兴趣相似度进行垂直加权,通过时间新颖度进行水平加权,从而利用改进的加权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对用户感兴趣的领域本体中的概念进行挖掘,实现面向内容的协同推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在本体对应研究方面呈现三个主要特征:一是投入了更多关注,使相关研究日臻成熟;二是在开放语义网络环境下,研究人员更青睐于多本体的匹配与对应,并且本体对应已成为学术界构建适于分布式网络结构的多本体协同系统的主要手段;三是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已经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了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研究。但开放性、分布式的语义Web环境对现有不同本体间的协调应用提出了挑战。通过对2000年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本体协调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的梳理,阐明了以本体映射为核心的本体协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本体合并、本体集成与本体对应三条本体协调主要发展路径的前沿热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未来本体协调的相关研究将继续沿着"本体构建→本体合并→本体集成→本体对应"这一总体路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区分文档过滤、信息过滤和文本过滤并介绍文档过滤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基于Ontology的文档过滤的设想,认为其优势在于灵活、共享性好、有利于进行个性化服务等;讨论基于Ontology的文档过滤的实施过程,包括构建准备、本体构建、本体调用,重点阐述公共本体、用户本体和文档本体的构建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技术体系;最后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3.
领域本体语言维护:类型与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领域本体语言维护工作缺乏系统研究的现状,根据对变化内容的可预期程度将领域本体语言的维护工作划分为纠错及改善性、适应性这两大基本类型;以适应性维护工作为例,提出了维护工作的核心问题及相应的两大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领域Ontology概念描述体系构建方法探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Ontology构建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与传统信息组织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吸取笔者在具体构建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构建领域Ontology概念描述体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已有公认领域知识以及领域专家有效参与这两个快速构建领域Ontology概念描述体系必备条件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领域本体整合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已有本体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本体。根据原有本体的改变程度,领域本体整合可进一步分为浅层整合与深层整合。目前,在领域本体整合中存在概念分类体系问题、构建技术问题、本体进化问题和实用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用重构领域本体高层分类、构建基本类间关系本体以及语言分层转换等方法进行领域本体的整合。图1。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16.
面向语义Web的智能数字图书馆的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本体的建立,本体与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资源采集、数字馆藏和用户访问网关都密切相关。在本体构建方面,目前存在的绝大多数本体都是手工生成的,该方法效率低、出错率高,更难以维护和更新。这对语义级数字图书馆的实现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此提出了一种面向数字图书馆的本体学习方法GOLF,通过对各专业领域中大量的Web文档集和语料库进行挖掘来实现本体学习,并分别讨论了本体学习中本体概念的抽取、概念之间语义关系的抽取和分类体系的自动构建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领域本体的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领域本体的发展非常迅速,不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查找ISI、Elsevier等数据库查询到,近两年来国外文献中涉及的领域本体,包括化学领域、生物领域(分为基因领域和生物医学领域)、地理学领域和其他领域,并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领域本体并对其应用及进展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领域本体应用进展的特点:涉及学科领域广;更加专业化、针对性更强;涉及多个学科的领域本体增多。领域本体的建设发展将有力推动数字图书馆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以数字参考咨询领域为例,探讨了数字图书馆领域本体构建的必要性,介绍了构建领域本体的知识工程方法中的“七步法”,随后论述了数字参考领域本体构建的设计,给出了数字参考领域本体框架,并采用OWL语言和Prot啨g啨工具实现了对领域本体的形式化描述詈笞芙?了领域本体构建的得失,指出了领域本体构建应当注意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Ontology的语义导航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基于Ontology建立导航机制,赋予导航语义,可以改善WWW导航的现状。本文主要讨论了Ontology及其对导航的支持,并给出一个基于Ontology的语义导航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