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孙佳 《职大学报》2008,(4):7-10
萧红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她独特的生命体悟和女性情感体验,却又不乏对国民性弱点的冷峻审视和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注.她的小说以鲜明的散文化特征打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叙述模式,并与自传式的叙事方法、诗意的语言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这既是对小说传统的背离,同时也是对小说文体的一种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学不是体育与文学的简单相加。作为人类活动的构成部分,它们都是人类的生存活动与生存表达;作为文化的表现形态,它们都生成于文化,又是历史与现实文化的承载者与表达者;体育文学将体育与文学聚合在一起,在文学的平台上展示广阔的体育人生,并将这体育人生升华为审美形态。如是,人类的生存活动、文化活动与审美活动,构成体育文学研究的理论题域,这是体育文学批评理论建构的应有题域。  相似文献   

3.
从福斯塔夫与阿Q在精神流浪这个视角入手,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两个文学形象放在世界文化这个大背景中进行考察,通过比较分析,对他们作为流浪汉的生存价值、生存方式进行新的文学观照,从而发现他们的人生,实际上也是生命苦囚般的体味和经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可视为人类生存困惑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存在与生存是在人们探索和思考现实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确立的两个极为重要的哲学概念。从根源上讲,西方和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存在和生存的重要思想,就生存方面而言,不同地域文化中人们的生存理念均源于关注世界的生生不息和探索生命的能动创造,但又因地域和民族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哲学既是存在之思,也是生存之思。存在与生存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存在是哲学的基础性概念,而生存则是哲学的核心概念。追本溯源,比对辨析,可以寻找到生存哲学时代转向的深厚依据。  相似文献   

5.
萧红以自己悲剧性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生存境遇,揭露和批判国民性弱点,抒写着人的悲剧、女性的悲剧和普泛的人类生命的悲剧,从而使其小说获得一种浓烈而深沉的悲剧意蕴和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的文化危机实质上反映的是人类的生存境界(意识)的危机.人类应该创造条件,"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由本能境界的生存走向生态境界的生存.批判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和占有性,针对国际技术统治鲜明地提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应以人为本.建构一种恪守"富有同情心的公正原则"的"公共领域",是适应人类进入生态境界生存的需要.全球化时代现实发展的这种趋向,要求文学的价值应以审美的形态,把人的一切方面的存在整合为一种向生态境界生存发展的新状态.  相似文献   

7.
对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本身是为人类生命过程提供解释系统的,帮助他们对付生存困境的一种努力。中国文化的三维弹性结构:儒家与中国文化的"入世"取向;道家与中国文化的"避世"结构;佛家与中国文化的"出世"元素。本文论述了三位一体的中国文化自给自足的结构对大学生构建完整的精神生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命意识是个体生命对于自身存在及其意义和价值的认知和感悟,体现在萧红的小说中,它表现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与赞美,对种种生命形态的细致描摹,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以及对荒凉人生命运的感叹。进一步来说,则是对自由美好的生存状态的向往,对麻木自私人性的敏锐洞悉,对社会人生的深切反思。正是通过对种种充满原生态意味的生命形态的描写,作品不仅实现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与反思,更通过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思索,达到了对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文化观照。  相似文献   

9.
人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中生存,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生存方式,具有不同的生存特点。人类生存与社会制度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社会制度保障和制约着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存质量;另一方面,人类又在努力改变着限制人类和谐生存的社会制度,积极建立适合人类和谐生存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全球生存问题”的凸显使得“生存”与“全球化”实现了哲学上的联姻;全球化经历了从旧全球化向新全球化的转型,新全球化时代是当代人类的生存底板;全球化的当代转型对人类的生存主体、生存技能、生存方式、生存观、生存风险等产生多维影响,并且使得我国生存的社会结构也面临着多重置换,发生时空压缩和倒置的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11.
萧红的《后花园》是发表于抗战时期的一部力作 ,小说文本关注人生的本真状态与真实遭际 ,并通过冯二成子这个精神文化典型呈示了萧红关于人生的思索与追问 ,使文本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文本中透露出浓厚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实的问题即人类面临生存状态危机入手,先分析了其重要原因是忽略教育的本意,后综合多种关于教育本意的论点,阐述了这些论点共同的基础,即教育是一门生存的艺术,它的本意应为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而存在.  相似文献   

13.
在人—自然的去生态化过程中,生态危机引发的风险生存问题成为考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有别于传统生存方式,风险生存孕育于现代性的风险社会,在本体论上是否定概念与肯定概念的实在统一.生态风险的技术异化性、高度不确定性、生态侵略性构成风险生存的主要成因.在"人的可持续生存"的绝对价值前提下,消解群体生存意识、强化类生存意...  相似文献   

14.
赵晴 《职大学报》2008,(3):38-41
萧红是深受鲁迅文学影响的一位作家.她自觉地把被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作为观照对象,在她的小说中随处可见鲁迅笔下女性形象的影子.鲁迅与萧红塑造的的女性形象有着共同的个性特征和历史命运,并且通过揭示女性的生存困境和病态灵魂.替她们发出对不公平社会的控诉,传达出相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加缪通过西西弗这个形象展示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存在意识与存在方式,表现了他对人类生存的深刻思考,而这种哲学意识也深刻地渗透在王安忆的《长恨歌》中,透过对上海百年历史的世俗化描写,折射出王安忆对人类生存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生存教育及其与学校体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体育是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手段,终身教育思想以及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都要求学校体育融入生存教育理念。为了在学校体育中贯彻生存教育理念,应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快速人口老龄化和经济体制快速转变的时期,老年妇女问题也逐渐凸显,特别是农村老年妇女,其承受着年龄、性别和地区的三重压力,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本文以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2011年开展的"安徽省老年妇女养老问题调查"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安徽省老年妇女经济、健康、文娱等方面的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分析,以期能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对策,使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农村老年妇女这一群体,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地域拳种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目前,地域拳种在农村生存与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影响地域拳种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价值观的偏离、传统农耕文化的滞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主导行为的失衡等.民间武术在农村的发展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9.
美育作为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自我完善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传统美育作为道德培养的载体而存在,工业文明时期美育抽象起解决资本主义文明造成的人格分裂的问题的重任,现代信息社会中,美育则集中体现为现代人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况的全面关照,力求达到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自我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运用干预方法对韶关市国企管理人员使用全民健身路径器材进行健身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实验组生命质量8维度得分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虽然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健身路径对各年龄段人群生存质量的提高是显效的,尤其对老年人群效果更加突出:不同的健身频次、时间及强度所获得的生命质量效果存有明显差异,要想获得最佳的健身效果,综合考虑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最为重要:性别、文化程度、抽烟、喝酒、工作类别及家庭人口对生命质量8维度得分无影响,而年龄、婚姻状态和家庭平均月收入等因素对生存质量产生显著影响:离婚后再婚者,其生存质量不升反降,高收入家庭生存质量并不优于低收入家庭,这种反常的社会现象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