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艳  孙瑛 《声屏世界》2001,(4):21-22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的基本特点就在于“谈”。它是特定的谈话人选在相对固定的谈话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因此,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参与谈话人员的选择,主持人的驾驭能力及节目的定位等。  相似文献   

2.
蒋辉 《新闻前哨》2010,(12):81-83
做好广播电台的谈话节目有较大难度,本文主要从节目主持人、话题的选择及前期准备、展开话题、嘉宾访谈、听众参与、节目外延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并以荆门电台《象山夜话》部分节目为例,介绍了节目主持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从1996年《实话实说》在全国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攀升。从此电视谈话节目遍地开花,如《超级访问》《张越访谈》《鲁豫有约》《非常接触》等。但不同的节目由于节目定位、话题选择的不同等导致了节目风格迥异。《鲁豫有约》作为一档优秀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其话题选择有着不同的特点,从《鲁豫有约》的话题选择,我们能发现一些谈话节目话题选择的端倪。  相似文献   

4.
林非 《视听纵横》2003,(3):95-97
现场观众的作用是电视谈话类节目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实际上话题类谈话节目现场观众的选择有时候对节目质量的好坏、对节目是否出彩起着关键作用。下面仅以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谈话》节目为例,探讨一下现场观众对于一个话题型的谈话节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话题是电视谈话节目三大核心要素(话题、嘉宾、主持)之一。选题则是谈话节目策划的中心环节和策划成败的关键所在。地方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在选题问题上有其特殊的困难,如何化解这些困难,甚至将之转化为自己的独特优势,正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从宝鸡电视台《百姓话题》栏目实践的角度加以分析和探讨。一、地方台谈话节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在西方,电视谈话节目早已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流形式之一。美国的电视  相似文献   

6.
曹璐 《中国广播》2005,(4):26-27
《神州夜航》是“中国之声”大时段午夜互动谈话节目。开办两个月来,每次节目听众短信参与千条以上。可见每天午夜都有众多听众怀着期待收听广播,其中有小康人群,也有困难群体,也包括困惑人群,乃至边缘人群。命案在身逃逸12年的通辑犯辜海军就是通过收听《神州夜航》关于人生选择的话题讨论之后,  相似文献   

7.
提出“情感谈话”的概念,是为了与话题类、人物类谈话节目更好地区分开来。话题类有如《实话实说》、《锵锵三人行》,人物类有如《对话》、《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当然,话题类、人物类谈话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包含情感元素.但“情感谈话”的诉求更明确、更直接.那就是以情谋篇、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8.
选题是节目创作的基础,在谈话节目中,"讨论什么内容"即话题是节目的三要素之一.话题内容直接决定着节目走向和风格,也决定着主持人和嘉宾的表现.作为娱乐谈话节目在话题选择和设计中有一些共通之处.本文以热播栏目《奇葩说》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其辩论题目进行梳理、分类和归纳,总结话题类型.《奇葩说》在选题方面的年轻化、具体化、娱乐化、思辨性等特征,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怡平 《视听界》2005,(1):51-53
我国的谈话节目脱胎于美国的Talk Show,90年代随着《实话实说》的热播而日益兴盛起来。之后很多电视台都设立了自己的谈话节目。这些节目从谈话的对象和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普通群众为嘉宾,谈论的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或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和内容,比如《实话实说》、《当代工人》、《有话大家说》等;  相似文献   

10.
陈怡  殷瑜 《声屏世界》2003,(7):30-31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经历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国内有些电视台制作该类节目已经有比较好的经验和编播制作团队。但综观全国整体情况,良莠不齐,暴露出一定问题。本文认为电视谈话节目获得发展的关键在于搞好选题、流程和主持环节的策划,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具体设想和方案。选题策划:观众是谈话节目的上帝电视谈话节目的话题是其灵魂所在。谈话节目的编创人员在选择话题时应深入实际进行调研,了解目标观众最新最近的心理走势。选择的话题要贴近观众,贴近生活,具备接近性、重要性、趣味性等要素才能使节目和观众之间搭建起互动的传播空间。谈话节目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闻话语节目经历了当事人接受采访的单口时代:主持人参与话题的对口时代后,进入了新闻谈话节目的群口时代,颠覆以往电视节目“传——受”的单线传播模式,拒绝既定的宣讲内容,创造一个不仅让当事人有话说,并让多元思想代表现场针锋相对的“大谈话场”,无疑是对新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新的挑战和考验。那么新闻谈话节目群口时代的主持人要如何进行角色定位呢?为此,凤凰卫视2006年开播的《一虎一席谈》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怎样让谈话节目更好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也只有10多年的时间。从1993年东方电视台的《东方直播室》开始,到湖南卫视去年开播的《天下女人》,全国已涌现200多个谈话栏目。谈话节目日渐繁多,说明它有市场,有需求,但有些谈话节目,由于定位不清晰,题材重复,故事大同小异,让观众越来越觉得谈话类节目不如以前好看了。怎样增强电视谈话节目的可视性、吸引力、影响力,已成为电视人一个摆不开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评论类节目中,构成节目的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叙述性信息和意见性信息。电视新闻评论相对报纸新闻评论更具有优势条件,它可以运用更形象的符号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传播主体是主持人和嘉宾,而最佳的传播渠道就是通过谈话来表达观点。为了克服以往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严肃、呆板和生硬的节目形式,很多电视新闻节目采取聊天和谈话的形式来进行,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核心就是通过共同探讨和讨论问题,来营造出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场",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笔者通过对《锵锵三人行》这一档时事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案例分析,并结合人际传播的理论,来探究谈话类新闻评论节目的特色以及谈话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我们把主持人与嘉宾、观众在演播室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即兴讨论的节目称为谈话节目。近两年,谈话节目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荧屏一大亮点,而林林总总的谈话节目在竞争中积极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那么,风格各异的谈话节目之间有没有“共性”可循呢?本文试图以中央电视台二套在2000年7月推出的演播室谈话节目《对话》为例,探讨谈话节目的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胡韬 《新闻前哨》2006,(7):21-22
湖北电视台的《沟通》采用全外景“3+1”谈话模式,是一档有些“特别”的谈话节目。说它特别,是因为一般谈话节目都需要有一个相对安静和封闭的演播室,而《沟通》却每次都要走到最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中,那里往往很热闹,人又特别多,其中有事先知道话题内容特意赶来的,但更多的是没有经过组织,是偶尔经过的路人,他们要说些什么?有什么观点?都是未知的。如何在这个复杂和随机的开放空间里,让谈话进行得有序并能扣紧主题,对主持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6.
滕慧群 《视听界》2007,(6):72-74
中国电视正在兴起新一轮谈话类节目浪潮,与《实话实说》、《面对面》等公共话题类谈话节目不同,这波浪潮表现出一个新特点,即以事件为轴心,平民成为谈话事件的主角。比较著名的节目有: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真情》、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家园》、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南京电视台的《有请当事人》。  相似文献   

17.
人有嘴要说话。说话可以讲述事实,也可以评述是非。于2008年3月24日正式亮相的《新闻1+1》,名称取得不错。“1+1”既可以理解为一位主持人、一位新闻观察员(评论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也可以理解为“新闻的1+评论的1”。节目选题主要是“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三大类,配以短片、电话连线等形式。多为一期评论一个话题,有时一期评论两个新闻。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0月,上海东方广播电台成立六周年之际,它的一档由市民电话参与的直播谈话节目《今日新话题》,推出了第2000个话题。有人曾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的收听率推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每天中午少说也有上百万人收听这档节目。为此,笔者常常受到这样的提问:每天一个话题是怎么想出来的?广播直播谈话节目为什么会长盛不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又有什么值得思考的?本文就想借此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为有源头活水来《今日新话题》节目组经常收到听众来信说自己是这档节目的“忠实听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听众对这档近一个小…  相似文献   

19.
张军 《记者摇篮》2006,(10):56-56
电视谈话节目是以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方式或观众参与的大众传播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某个话题或事件展开即兴的交流。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最早的应该是东方电视台1993年开播的《东方直播室》,至今算起来也不过十二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闪亮登场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1996年)的事情。娱乐谈话节目话题往往比较轻松,主要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以普通人的视角,多角度挖掘明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一个…  相似文献   

20.
高岩 《新闻窗》2014,(3):77-77
一、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1.策划者 对于电视谈话节目而言,有好的节目策划,该节目就成功了一半。主持人是谈话类节目的策划者,他不仅要对节目录制相关的话题的设置、嘉宾的选择、观众的选择等做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还要对话题的宽窄深浅进行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和争论。同时还要设计音乐和大屏幕的使用,设计开场白和结束语等等。所以,主持人是该类节目的核心,是最为重要的策划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