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萌 《出版与印刷》2017,(1):70-72,73
“的、地、得”是汉语中最常见的三个结构助词,音同形不同,用法也有很大区别。 三者如何区分?是否应该统一使用?这不仅是普通读者的疑问,一些审读编辑在工作中也常常表示疑惑。本文从理论到实例对“的、地、得”的用法加以分析说明,旨在论述三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同时,这也是针对时下主张“的、地、得”合用的呼声提出的一则反例。  相似文献   

2.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书稿中经常存在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问题,编辑在修改时也会遇到一些困惑,有时甚至编辑自己也弄不清该用哪一个,这种现象相当普遍.本文梳理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语法意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位置,以及用法区别,并针对一些典型的例句,讲解它们的用法及容易混淆的地方,旨在通过这样的总结分析,共同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提高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3.
报刊上常见“的”、“地”、“得”三个字,有些使用不正确。下面简要谈谈它们的正确用法。 “的”、“地”、“得”均属结构助词。 结构助词是某些句子成分的标记。“的”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如“伟大的共产党”,“洗得发白的军衣”;“地”表示它前边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如“严肃地说”,“很清楚地听见”;“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得”后边的分成是补语,如“热得满头大汗”。  相似文献   

4.
"的""地""得"的用法是编校差错高发地带,可能造成文字差错和语法差错,甚至造成知识性差错或政治问题.本文从图书质检中发现的常见典型易错问题入手,梳理"的""地""得"的语用原则、编校易错点和相关标点符号的用法,希望能给同行提供编校参考.  相似文献   

5.
沈基松 《编辑之友》2012,(4):103-104
“的”是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中的重要成员,是定语的形式标志.但这样一个常见常用的虚词,在书面上常常把本应该由结构助词“地”和“得”承担的用法据为已有,出现了“的”与“地”、“得”的误用问题.本文以《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作为考察对象,分析报纸中结构助词“的”的误用类型,探讨导致误用的原因,以期引起人们对于“的”的正确用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的”是一个结构助词。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使用的结构助词除“的”外,还有两个,即“地”和“得”。习惯上,这三者是有一定分工和使用范围的。“的”在词的组合或在句子结构中,表示定语与中心词之间附加与被附加、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如:“清新的空气”、“过去的他”、“工作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的”“地”“得”的使用及其区别曹玉婷“的”“地”“得”这三个结构助词在文章中使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它们主要是附着在真地语言单位的前后,用采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这三个词在普通话里的读音相同,都读轻声“de”,在词语和句子中各自有各自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地、得”都属于实词的结构助词。在语言文字中它们经常附着在词和词组后面,帮助所附着的词和词组同别的词结合在一起。在口语里“的、地、得”都读轻声。如“祖国伟大的母亲”、“我轻轻地呼喊”、“这首诗写得好”。在句子中,“的”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定语。在一般情况下,它后面的词大都是名词。例如:参观团来到了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de"的使用频率极高,用法很多而且复杂,书面语有三种形式:的、地、得。"的"和"得"在作为语气词、定语标志、"的"字结构和构词语素等方面的分工,书面形式是没有争议的。而观察当今有些媒体尤其是影视字幕用字,笔者发现"的"和"得"的误用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对文字的规范使用形成了障碍。所以有必要对有些媒体中"的"和"得"的误用问题作一番探讨。一、"的"误用为"得"(一)构词语素"的"误用为"得"  相似文献   

10.
在科技期刊中,数字使用得非常普遍。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没有统一的体例,数字的用法出现了比较混乱的情况。这不但给期刊的编辑、排版、校对工作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而且不利于计算机输入、检索,也不利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统一体例,1986年12月3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最近几年,新发布的一些国家标准(如GB1.1—87等),也对科技书刊中的数字用法提出了新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归纳助词“的、地、得”常见的使用错误,介绍“的、地、得”的使用规范,提出应从具体语境出发,选用恰当的助词。  相似文献   

12.
助词中的结构助词——“的、地、得”,是用在词语中间表示前后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美丽的花园”、“热烈地歌唱”、“干得很好”。语法书上,都说“地”是状语的标志,“的”是定语的标志,“得”是补语的标志。但是,当前的报刊上,出现对这些结构助词用得不够规范之处经常发生,产生了语法上的混乱现象,是必须引起注意的。太远的不举,仅从随手翻到的,如“感谢你,傅大夫!”(见一九八五年十月十八日《陕西日报》三版)一文中“傅大夫一遍一遍的向我母亲解释放血的根据和理由”一句里前一个“的”用错了,应改成“地”字。  相似文献   

13.
赵君 《新闻爱好者》2010,(5):149-150
本文选取常见的同义词"畏"、"惧"进行历时的比较,通过对上古典籍用例的考查分析发现:上古时代"畏"、"惧"语义方面的不同多是二者造字之初就已经决定了;由于词义对功能的影响,"畏"多为及物用法,"惧"多为不及物用法;先秦时期,"惧"当"担心、忧虑"讲时,后面常常带谓词性的成分作宾语,不用作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规范语言文字和并为出版物提供准确、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于近期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三项重要的国家标准。 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目的在于使人们正确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准确表述文意、推动汉语书面语言的规范化。标准规定了16种常用标点符号的名称、形式和用法,并举例作了说明。我国行政管理部门曾于1951年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经过多年实践后于1990年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该标准是在此基础上制定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地、市、县报纸,要办出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这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作为读者,认为地、市、县报在以下几方面要加强: 一、在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的同时,应刊登一定篇幅的经济信息和横向联系的指导性文章。河北的《邢台日报》、浙江温州的《买卖新闻》报,这两张报纸我觉得办得很有特色,起到了引导  相似文献   

16.
用状语增强标题表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苗 《青年记者》2006,(10):47-47
新闻标题讲究简洁,当然应注重旬子骨干成分,即主、谓、宾语成分的完整。而定、状、补语三类附加成分,对新闻标题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本着重探析作为附加成分的状语的运用。状语运用得恰到好处,会大大丰富标题的内涵,增强标题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看到<编辑之友>2009年第7期吴长安先生的论文<关于"的""地""得"合一的建议>,我深感悲哀.我认为,"的""地""得"切不可合一,现将理由切实而简短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谈谈科技书刊中数字的用法郭佑民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7个单位曾于1987年1月1日公布了《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一些国家标准中,也对科技书刊中数字的用法提出了新的规定。作为一名科技编辑,尽量深入地掌握数字的规范用...  相似文献   

19.
11月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一则消息《昆明8家宾馆被公开谴责》,在副标题中提到“两个月”,而在文中又写成“2个月”。前者是对的,后者用错了。类似这种不统一、混用、乱用现象,在新闻媒体上比较普遍。实际上,“二”、“两”、“2”、“俩”的用法是有分别的。《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20.
根据授权影印版西文图书的特点、西文文献编目条例及USMARC格式,基于关于授权影印版图书的著录细则和标准,授权影印版两文图书的节选版、改编版和双语版图书的编目应注意固定长字段、语种代码、主要款目标目、题名与责任说明项、附注项、附加款目的著录,这样有利于提高CALIS联合目录数据库书目数据质量,更好地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