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7,(2):35-39
人类公路的发展史,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史,从生态平衡化的角度,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保证了生态资源永续,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从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视角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的角度,进行了废弃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通过电镜扫描获得不同骨料试验的晶体照片,试验发现,粗骨料取代率为50%的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平均值可达到3.15Gpa,此时各项力学指标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工作性能和耐久性也能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蕴藏的资源总量有限 ,且越来越少。多数资源不能再生 ,迟早会有耗竭之日。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从中国自然资源利用和管理的现状出发 ,认真分析中国的国情 ,改变现在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 ,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本文就加强自然资源的资本化管理 ,使人类对生态需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做一个有道德的物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松 《教师博览》2005,(3):14-15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地球上不只有人类。这话的前半句是说,地球有限,资源有限,承载垃圾的能力也有限。后半句是我加上去的,意思也很明显:这个有限的地球并不是仅属于人的,而是属于所有生灵的。  相似文献   

4.
王震 《少年科学》2008,(3):28-29
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我们每天的生活都需要很多资源。此外,我们每天还产生大量的垃圾。人类日益增加的资源消耗和垃圾生产已经快使地球母亲难以承受。全球变暖、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摆在人类面前。  相似文献   

5.
试论“绿色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在创造现代化的物质产品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加快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地球生态失衡,其中,包装材料的非科学化使用,就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绿色包装"设计的科学思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其设计理念也正是人类对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的反思。"绿色包装"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其包装从原料的选择、制造到使用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上个星期四,我通过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 觉得人类真不会保护自己的家园——地球。文章通过介绍有关地球方面的知识,告诉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文章有多处细节说明,这些说明都起到了突出中心的作用。其中有两处给我的印象很深。一是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为什么是有限的呢?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灾难。所以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想:“如果人们不顾后果地乱砍树木,乱排放化学品、垃圾、废气等,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水源枯竭。污水流进河里,会使水变成发臭、浑黄。垃圾里的  相似文献   

7.
[设计背景]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让他们通过活动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和开展环境保护行动,以达到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资源意识的目的。[活动准备]1.收集与“垃圾”有关的照片、录像、数据等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有关垃圾的分类、处理、回收和利用的知识。2.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了解垃圾的危害,了解家里每天会产生多少垃圾,以及社会上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从2006年6月5日是第35个世界环境日入手)1.出示地球图片(可怜的地球——漫画地球在哭着吃垃圾):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地球…  相似文献   

8.
短信息     
1.保加利亚Krichim附近,志愿者们正在试图清理满是废弃塑料瓶和垃圾堵塞的瓦哈大坝(VachaDam)。疯狂的生产,无序的抛弃,垃圾正成为地球生态向前延续的巨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正活动目标:1.了解、关注地球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关系。2.使幼儿了解由于人类的肆意开采和破坏,地球上的环境越来越差。3.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懂得珍惜资源。活动准备:地球公公头饰、沾满垃圾的衣服、图片4张(1.满树的纸片和塑料袋;2.黑水里的死鱼;3.被砍伐后的树桩;4.正在排放废气的工厂。)活动过程:一、情景剧导入1.老师和幼儿互相问好。2.辅助老师扮演地球公公,身穿沾满垃圾的  相似文献   

10.
情境设置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和《宇宙生命之谜》两篇课文,我们知道了这样一个事实: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如矿资源,由于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而加速枯竭:有的是可再生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但也由于人类的随意破坏而不可再生,甚至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人类生存的家园——地球面临着危机。同时,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宇宙间没有更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相似文献   

11.
工业文明的痼疾——垃圾问题的热力学阐释及其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垃圾问题以往被认为是枝节问题、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从热力学定律出发对垃圾问题进行分析,一个人,一个社区,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做是类似热机的物理系统.这种有序的具有某种功能的物理系统持续运行的前提是,从外界输入低熵状态的能量和物质,并向外界输出高熵状态的能量和物质.后者就是这个物理系统的垃圾.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垃圾是系统必然的产物.因而在工业文明的社会结构下,在地球有限的约束下,技术进步不能解决垃圾问题,反而会使垃圾问题更加严重.垃圾问题将会超过能源问题,成为未来人类社会最严重的问题.人类解决垃圾问题的唯一出路在于,走出工业文明,寻找一个新的文明模式--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方瑾 《滁州学院学报》2011,13(5):65-66,79
用不同的再生骨料替代率,制成再生混凝土。从再生混凝土的和易性、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等三个方面与普通混凝土进行比较,分析再生骨料替代率的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证明,采用适当的再生骨料替代率配制的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当。随着人类对环保的日益重视,再生混凝土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对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环保”是现代人重视的问题,因为人类过度使用能源及土地的开发,造成了地球环境恶化。如果再这样下去,地球会变成一个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所以我们大家要注重环保问题。我有一个环保外婆,一直提倡不使用塑料袋。她常常告诉我们,废弃的塑料袋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垃圾,燃烧时会产生毒气,吸入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如果将它掩埋起来又不容易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环境保护应从少用塑料袋开始。平时外婆去买菜或购物,都自己准备购物袋。最近她又发明了一个新方法,就是把我们不要的衣服的领口和袖口缝起来,再把它反过来就变成了一…  相似文献   

14.
黄明  张敏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4):59-61,71
“十一五”规划提出了推进绿色环保建筑的理念,故发展钢结构住宅意义重大。“立足技术创新,改革传统建筑体系,推动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发展和应用。以钢代木,保护地球生态资源;以钢代混凝土,促进绿色环保建筑”,作为建筑行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学的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具有交叉性、应用性和理论性三大学科特征,其理论性、学科特性表现在它研究对象的拓展性、结构的系统性和内容的创新性三个方面。在价值问题上生态伦理学的创新性亦十分明显,它认为:人类并非唯一的价值主体;人类与万物都是目的价值与手段价值的统一;自然界乃价值的源泉之一;自然界对人类的生态价值高于其经济资源价值;地球的经济资源价值是有限的等。  相似文献   

16.
扬州市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市政道路改造建设、废旧房屋拆除、新建房屋施工、建筑装修过程.政府出台了相关法规,加强了对建筑垃圾处理的管理和指导.采用固定式破碎-磁选-筛分设备生产再生骨料,基本性能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可用于道路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厂区内道路路面混凝土、房屋基础垫层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路面砖等.最后,对垃圾分类收集及企业特许经营等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配制混凝土空心节能砌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生产混凝土空心砌块的可行性,对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合当前建筑垃圾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建筑垃圾再生集料生产工艺,并测试了再生集料的基本性能。结合再生集料的特点,论述了再生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成型工艺,并对再生集料空心砌块的抗压强度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合比设计,再生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可以获得理想的抗压强度。在此基础上,做掺加粉煤灰和纤维试验,进一步探讨了粉煤灰取代水泥对空心砌块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掺加聚丙烯纤维对再生集料空心砌块抗裂和保温性能的改善。研究表明,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集料配制混凝土空心砌块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可以获得良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考点1:自然资源概述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并用于生活、生产的物质或能量。(1)数量的有限性有限性,首先是针对所有的资源而言,指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其次,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范围、种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生产规模要适度,资源开采量不应超过环境供给量或资源的再生量,要节约、适度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资源耗竭与生态破坏,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人口的增多与科技的发展导致地球的负担越来越重,人类产出的垃圾过多但处理不当,以及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因素加剧了环境问题的恶化,由此环境问题的讨论热点不断增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与环境教育的重要性。环境教育问题融入现代教育已成必然趋势。地理教学在环境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已成为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生态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观。生态意识是人类必须具备的意识形态,来源于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认识,来源于对生态危机的理解以及现在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后果的反思和关注。生态意识决定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行为方式和对待生态问题的态度。例如:当人类认为地球是个聚宝盆,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时,便无所顾忌,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结果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当认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时,便出现“宇宙飞船经济”理论,认为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艘“飞船”,人口与经济增长都会耗尽地球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