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经历了从分部门应对单一灾害到多部门协同应对复合灾害的发展变化,但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仍然存在着分灾种、重处置、分部门等问题。依据全风险、全过程、全参与的应急管理理念,以综合协调性和集中统一性作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采取分步骤、渐进式发展策略,分别从国家、省级、县(市)级层面创新管理体系,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公共危机应急救援力量的集中统一管理,确保公共危机应急处置科学、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要提前做好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工作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文章从CNKI中下载的与图书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相关的261条文献数据入手,对国内图书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领域文献作了基础分析,研究热点图谱分析、研究热点演变及发展前沿分析,得知突发事件对图书馆危机管理及应急管理研究影响很大,并获知其研究机构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主,应急服务、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危机预警系统与危机预控系统是图书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治理网络:框架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当前我国的危机应对仅处于"管理"而非"治理"的现状,提出中国需要建设由公共部门、非政府组织、私营部门、社区为单元的公民个人及家庭、国际组织为全主体,针对全危险要素进行全阶段应急管理的危机治理网络,并通过制定国家应急反应框架作为应急行动的最高战略计划和协同预案,以配套的国家应急管理系统下统一行动模板,实施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核心战略和行动策略:着重演练和整合现有预案体系、夯实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行动基础,采用大部委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核心机构,以细化《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契机,完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制度框架,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打造公共危机治理网络的应急平台。  相似文献   

4.
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不仅包括危机发生时的应急决策,也包括平时为应对突发危机所做的准备。分析突发危机事件应急管理中需要用到的辅助决策信息,提出突发危机事件元本体模型,以提高对事件过程描述的灵活性,增强预测预警功能,扩展决策辅助信息,以进一步提高应急决策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公共关系理论、危机处理理论、危机管理理论)的分析,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提出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包括: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财务危机管理培训、财务危机应对机制及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财务危机处理。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危机管理在应对动态环境下的企业危机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重新认识了企业危机的本质,对企业危机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类型企业危机的特点和应对措施.认为"能力型危机"是动态环境下企业经营的难题,具有动态核心能力是应对这种危机的有效方法,建立和提出了应对模型和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英禹  毕波  苏晋 《科技与管理》2005,7(4):101-103
在对企业危机管理综述的基础上,针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提升国有大中型企业危机管理水平的具体对策。希望藉此弥补国有大中型企业危机管理的不足,为日后国内各类企业在面对或处理危机时能从容不迫地化危机为转机提供指导,达到“强化危机管理理念、提升应对危机能力、实现健康永续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文华 《现代情报》2010,30(4):97-99
图书馆危机的产生来源于图书馆与环境发展的不适应性及图书馆自身矛盾运动的本质要求,数字环境是影响当前图书馆危机及其管理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图书馆危机与危机管理的研究现状,指出现有图书馆危机研究存在实证不足的缺点,讨论数字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危机产生根源和基本类型。剖析了图书馆存在危机的内外部原因,给出了数字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危机管理是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以及经验积累,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本文以危机管理中的芬克理论模型为主要分析手段,对发生在2012年2月20日的鞍钢喷爆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及后续总结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康棵飚 《科教文汇》2012,(18):1-2,44
近年来在高校中发生的一连串危机事件,向人们发出了高校稳定和安全的警讯。本文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体三个层面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对策进行探索;从制度上探寻法制化管理之路,建立以学校、社会、家庭为一体的危机预防体系,树立"大校园安全观"的理念,通过"平安校园"建设,建立起完善的危机预防及应对机制,对危机进行积极有效地预防和管理,以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龚花萍  王英 《现代情报》2016,36(8):151-159
选取2011-2015年关键词为“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的相关文献为样本,分析比较我国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研究的主题热点。通过数据来源、发表年份及数量和出版物等特征统计分析得出近五年我国应急管理研究热度保持一定水平,危机管理研究热度呈先升后降趋势。通过高频词共现和聚类分析了解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和相关特征,进而探寻我国应急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随时要应对危机的发生,因此,危机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从企业危机中的沟通对象入手,提出了在危机中针对不同对象的沟通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从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方法手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概括。同时,分析了影响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手段有效性的情景要素,为政府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在梳理国内外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相关研究成果之上,基于4R理论设计了通用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场景下的应对手段。以丽江政府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为例,探讨危机应对手段的具体情景应用。[结果/结论]4R危机管理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因其在价值取向、行动目标和周期划分上与政府处置政府网络舆情危机有高度契合,因此将其应用于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具有适用性。危机的概率、种类、强度是影响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手段有效性的要素,因此危机应对手段的选用要依据具体的危机情景而定。  相似文献   

14.
李欣 《现代情报》2016,36(12):36
大数据环境下,突发事件的危机数据来源复杂多样,通过使用词语相似度计算和Folksonomy自由标记语言,把多模态的危机信息转化成基于内容特征项集合的单一情报信息源,建立危机信息采集萃取的整合组织模型。整合模型包括3个部分:危机信息内容特征项集的提取、RDF资源的统一描述存储和文本内容特征域的聚类划分。通过整合聚类危机信息源,从而实现不同危机信息源载体的规范化整合与组织,为危机的应急管理提供统一化的情报信息数据源。积极发挥情报效用,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案例分析和情报预警。  相似文献   

15.
赵文华 《情报探索》2011,(3):111-112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危机的产生根源及构成因素,探索性地提出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面向突发事件和危机的企业管理新路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当代企业面临的环境更趋动态、复杂,突发事件和危机不可避免,然而现有管理理论和方法没能提供较为系统、有效的应对路径。社会资本理论提供了应对突发事件与危机的新视角,通过社会组织治理实现社会资本结构与质量的不断优化是该视角下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新路径,IESS模型和SOCA框架为此新路径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操作指南。  相似文献   

17.
从日本核泄漏谈公共危机与应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危机管理不仅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而且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日本核泄漏为背景,拟从公共危机管理角度讨论如何建立政府应急管理,阐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之理念。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和公众危机意识不断增强的社会背景下,图书馆也需要重视危机管理。文章从危机、危机管理概念、原则、分类以及产生和应对措施等方面,对图书馆危机管理进行了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我国的公共安全事件处于高发状态,在新的安全形势下,城市的危机管理如何有效快速应对,成为政府重要的工作。2015年“8·12”天津爆炸案中,体现出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主要在公共危机意识、危机信息公开制度、危机信息协调和危机应对法律法规等方面不完善,得出提高政府危机管理的具体措施,从而增强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构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对危机管理的应对机制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危机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但政府应对危机必须适度。本文从经济学的效率理性、政治学的保守理性、社会学的自治理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危机管理适度应对的必要性;从适度应对的前提、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以及检验条件等方面,构建了危机管理适度应对的模型,提出了建立危机管理适度应对机制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