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深入,中式英语随处可见,它对人们的英语语言与文化的交流影响力也日渐增强,越来越多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基于母语负迁移而产生的英语变体——中式英语的干扰。对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中式英语产生的客观性,使其在学习中尽量避免受到中式英语的干扰。  相似文献   

2.
毛东辉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1):37-40,44
近年一些年青人爱上了英语搞笑,引起了网络上有关中式英语一场新的热议。中译英的搞笑言语并非典型的中式英语,只能称之为山寨英语。它是劣质假冒产品,害人害己,不能用于交际。常见的中式英语错误表达应尽量避免。学英语、搞翻译要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3.
随着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的加深,中国迫切地需要更多的高质量的口译工作者,同时对口译工作者的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和新提法。在对外汉英口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思维模式影响或对出现的新词汇和新提法敏感度不够等各种原因都会造成口译中出现“中式英语”的现象。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为例,通过分析学生现场口译的录音归纳学生在口译过程中出现的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并提出在口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避免“中式英语”的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讨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讨论什么是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国英语是规范英语,但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它是国际英语组成部分,而不是中国学生初学英语时所瞎编乱造的过渡语。  相似文献   

5.
6.
由于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中常出现汉化的英语,这种汉化英语会对语言交际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集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对汉化英语的语音、语法、语篇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避免汉化英语的几种对策,以期人们熟悉交际语言道德民族文化,获得最佳的语言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疯狂地学习英语,以便接轨国际。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因此在许多城市的街道、宾馆等公共场所以及工作交际中,中式英语大行其道,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也给交际带来失误。本文从中式英语的概念、使用领域以及如何对待中式英语等方面做出综合评述,旨在帮助英文学习者能用规范的英语进行顺利交际。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英语的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中介语现象,在语音、语法和语用三个层面有区别于地道英语的特征,其成因包括语言迁移、跨文化的影响及交际策略等.  相似文献   

9.
中式英语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来源于母语汉语的影响,是一种符合语法规范的,却不符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的、不能被本族语者接受的不规范的语言。如不正确认识它的形成原因,就会给英语语言习得造成一定障碍,并且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式英语是一种拼写无误,外国读者感到奇怪、困惑甚至不懂的英文。中式英语大量存在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当中,严重影响了跨文化交际。本文从文化差异,思维方式差异,母语迁移方面入手.探究了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提出了避免出现中式英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中国英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也日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中国英语的形成,定义,特点,以及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区别对中国英语进行分析,认为中国英语能反映中国的特色,有利于把中国推向世界,在国际交流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家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式英语削弱了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有些甚至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分析了中式英语的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避免或减少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从而有效地改善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3.
中式英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和使用者由于受母语干扰和影响,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和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它存在于词汇、句法、篇章、文化及修辞等方面。主要从大学英语翻译和写作两个环节阐述了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并简要提出一些了纠正中式英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英语只是一种国际使用型变体,它永远也不可能发展为制度化变体。这种状态决定了中国英语必须遵守一种国际标准。中国英语是中国人在交流中为传达中国特有的化经验而对英语的创造性使用,而中国式英语则是由于受母语影响而在语音、词汇、句式、表达习惯上所出现的英错误。  相似文献   

15.
张春 《宜宾学院学报》2007,7(7):103-104
一般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认为,Chinglish("中式英语")是一个贬义词,但从正确的语言和语言学习观来看,"中式英语"只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含有某种令人不快的意思。就本质而言,"中式英语"并无褒贬色彩,因为它仅仅反映了一个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客观事实。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外国人可以理解的"中式英语"不仅被广泛接受,而且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对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英语授课时,大部分高校存在授课的形式化、授课教师的非专业化、授课内容雷同化及课程被边缘化等问题;指出了中国文化英语授课时存在“中国英语”表达、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片面理解、教学方式僵化等瓶颈。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精选授课内容、突出学校特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等措施,以达到授课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应该在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增强授课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下工夫,以提升中国文化英语授课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英语口语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Chinglish,导致Chinglish的原因众多,结合教学中的实例分析阐述了造成Chinglish的部分原因,并提出关于如何避免Chinglish的建议,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并相互影响.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写作中不可避免地写出一些中式英语词句,从而影响跨文化交际.分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词汇的成因及表现形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可帮助学生避免或减少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英语和汉语的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调和、融合,最后以汉语的独特思维方式进行转换输出。写作作为语言的基本输出形式,反映了英汉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相互作用。写作中出现中式英语表达主要是由于受到母语思维方式的干扰而产生负迁移。旨在通过分析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中式英语的影响及其几个表现,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尽可能减少使用中式英语,提高英语写作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今的汉英翻译中有一种倾向,译文过于拘泥原文的字句,导致译文生硬,晦涩难懂,不太符合英语习惯用法,让读者读后感觉译者只是在机械翻译,译文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这样的译文就是通常所谓的Chinglish(中式英语)。Chinglish是影响译文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篇论文举例探讨Chinglish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