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和训练水平运动员无氧能力的差异,探讨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高能磷酸原供能、糖酵解供能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16名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10s(女)、15s(男)、30s和60s的无氧功测定,测定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min恢复心率和血乳酸。结果:1)磷酸原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运动员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最大圈数都明显高于女运动员;2)30s和60s两种测试中,运动员爆发力表现出相同水平,但糖酵解代谢持续供能能力随运动时间的延长而明显下降;3)男子优秀运动员组15s无氧功最大功率、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男、女最大圈数大于普通组,达到最大圈数时间小于或等于普通组;4)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60s平均功率高于普通运动员组。女子优秀运动员组30s、60s平均功率、最大圈数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60s最大功率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组(P<0.05)。结论:1)优秀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具有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男运动员明显强于女运动员;2)较强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是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征;3)评定磷酸原系统能力时,男、女运动员都使用10s无氧功测试为好;4)不同水平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表现出明显差异,优秀运动员组强于普通运动员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在赛前训练阶段采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与单独SIT训练对公路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名云南省女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身体成分测试、递增负荷测试和Wingate无氧功测试。结果:(1)两组运动员训练前后体重、肌肉量无明显变化,加压组体脂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骨骼肌含量较训练前有显著差异(P<0.05);(2)训练后加压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无氧阈心率 、最大心率与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非常显著(P<0.01),最大有氧输出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加压组相似,但增长幅度较加压组小,无氧阈心率、最大心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每搏输出量较训练前差异呈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运动员VE均较训练前有所下降;(3)训练后加压组峰值功率、相对峰值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对照组峰值功率与相对峰值功率较训练前差异呈显著性(P<0.05);平均功率与相对平均功率较训练前稍有下降。结论:(1)赛前3周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引起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和降解加速,而导致骨骼肌含量下降;(2)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和单纯SIT训练均可有效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运动能力,且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较单纯SIT训练的增长幅度更明显,训练效果更佳;(3)赛前加压训练结合SIT训练可有效提升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爆发力水平和无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杨明祥 《体育科研》2012,33(6):80-83-92
摘要:目的:旨在观察不同训练目的的4周高原训练对不同水平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对8名优秀男子中长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进行4周高原训练,内容包括公路专项力量、速度和公路有氧耐力,健将级组(c1)组以专项训练为主,一级组(C2)组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每天监测晨脉;分别在高原训练2、3、4周和下高原1周后测试血常规;分别在大负荷训练后、休息后和下高原后2周测试血尿素(BU)、肌酸激酶(CK);分别在高原训练前后测试身体成分。结果:两组晨脉均随运动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高原训练早期升高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两组白细胞(WBC)和淋巴细胞(LY)均在高原训练期间有所降低,结束1周后回升,C1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在4周高原训练期间持续升高,并维持到结束后1周;C1组BU和CK变化与训练负荷相一致;高原训练后,C1组脂肪和C2组骨骼肌质量分别降低4.5%和3.9%.结论:自行车运动员身体机能对高原训练的适应性变化会受到高原训练经历和运动训练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备战十三运会浙江省场地自行车短距离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控冬训前后各项生理指标,探讨和评价冬训引起自行车运动员专项能力及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探寻科学化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在冬训前后,对自行车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无氧功、体成分进行监测分析,运用统计学的相关系数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冬训前后自行车运动员最大摄氧量、相对最大摄氧量几乎没有变化;(2)女子运动员最大无氧功、30s平均无氧功和体成分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而30s平均无氧功呈现显著性差异,但有较为明显的变化.结论:(1)有氧代谢能力的优劣并不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专项成绩的主要因素,但对无氧训练后乳酸的消除起到积极的作用;(2)无氧代谢供能是影响场地自行车短距离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峰值功率和30s平均功率评价运动员冬训训练效果是科学的;(3)体脂百分比下降,而瘦体重增加,对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磷酸原、糖酵解和混合无氧供能能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10 s、30 s和60 s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血乳酸.结果:磷酸原和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男子优秀组运动员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10 s、30 s和60 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代谢能力较差.结论: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不同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男、女优秀组分别明显高于普通组;结合中国跤运动员10 s、30 s和60 s无氧功相关指标,测定运动前、后的血乳酸变化,能更客观全面地反映优秀中国跤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动力性与静力性核心力量训练在青年羽毛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及稳定性的训练效果差异,为其提供针对性训练策略。方法:采用实验法将20名(男女各10名)上海羽毛球队一级运动员随机分配到动力组(n=10)和静力组(n=10)进行12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等速肌力和生物反馈动作控制测试。结果:(1)干预后,动力组在60(°)/s的等速测试与干预前以及干预后的静力组相比,躯干向左、向右旋转的最大力矩显著增加(P<0.05),平均功率和最大功率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180(°)/s的等速数据中的平均功率、最大力矩和最大功率指标与干预前以及与干预后的静力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干预后,静力组的60(°)/s和180(°)/s的等速测试中3项指标与干预前、干预后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干预后,最大稳定角度与干预前以及干预后2组对比,动力组在45°、135°、-135°、-45°方向上优于静力组(P<0.05),静力组在0°、90°、180°、-90°方向上优于动力组(P<0.05)。结论:静力性核心力量训练不能显著提升青年羽毛球运动员躯干旋转力量;动力性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升青年羽毛球运动员躯干慢速旋转力量的最大力矩,以及快速力量的最大力矩、平均功率、最大功率;静力性和动力性核心力量训练分别在某些关节角度增加核心稳定性,两者结合是提升躯干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可根据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世居高原自行车运动员在亚高原训练期间的机能变化.方法:以8名世居高原(海拔1910m)男子公路自行车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系统测试每名运动员在下亚高原前、亚高原(海拔1300m)训练第2天、第4天、第8天、第18天、第25天及第32天的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皮质醇(C)、晨脉(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生理指标.结果:①世居高原运动员下到亚高原环境,大气氧分压增加了10mmHg,运动员Sp02上升了1%,晨脉下降了5次/分,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运动员RBC、Hct、Hb在亚高原训练的第2天开始下降,并在第4天降至最低,RBC下降明显(P<0.01),较高原下降了9.25%,Hb稍有下降;一周后各血象指标逐渐回升,并在第25天时升至最高水平,Hb升高了4.33%,且差异显著(P<0.05),RBC无变化.③运动员血清T在亚高原训练的前3周与高原相比无差异,3周后升高,并在第25天显著升高(P<0.05),较高原升高15.56%;C在第二天较高,随后下降,T/C比值变化甚微.结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期间第1周身体机能状况较差,随后逐渐恢复,在3周后达到最好水平.提示世居高原男子自行车运动员到亚高原比赛时的最佳时间为下至亚高原3周后.  相似文献   

9.
优秀男子花剑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准确测定与评价个体优秀花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为其合理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提供帮助。方法:以叶冲等4名优秀花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K839E功率自行车,分别进行15s和30s最大用力持续运动的测试。测定最大功率(Pmax)、平均功率(AP)、功率下降速率(PD)、最大圈数(Cmax)、达到最大功率的时间(Pmax-time)、达到最大圈数的时间(Cmax-time)、心率(HR)、血乳酸(BLa)等指标。结论:男子花剑运动员需要较强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迅速调动无氧糖酵解代谢供能的能力;而应用MONAK839E功率自行车,根据需要设计不同测试方式测定优秀花剑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可清楚诊断和分析花剑运动员的磷酸原代谢能力和糖酵解代谢能力,为运动员机能状态诊断和制定不同阶段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大强度间歇训练手段对优秀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5名备战全国“十三运”的云南省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 S组训练方案采用SIT/耐力训练, H组训练方案采用HIIT/耐力训练, C组为对照组,进行传统耐力性训练;训练持续3周。训练前后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和有氧运动能力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最大摄氧量绝对值(VO2max)、最大摄氧量相对值(VO2max/kg)、每分通气量(VE)、最大心率(HRmax),并通过公式计算每搏输出量(SV),以及测试递增负荷后即刻血乳酸(BLA)、最大有氧功率(P)和40 km个人计时成绩进行了测试。结果:(1)3周训练后,S组运动员VE、HRmax、SV、VO2max、VO2max/kg、P和ITT40km均较训练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H组运动员VE、VO2max/kg、ITT40km较训练前有显著性增加(P<0.05),BLA有显著性的下降(P<0.05)。(2)S组运动员ΔVE、ΔHRmax、ΔSV、ΔVO2max、ΔVO2max/kg、ΔBLA、ΔITT40km显著提升(P<0.05),且优于其余两组;H组仅ΔITT40km存在明显提升(P<0.05)。结论:间歇训练结合耐力训练对优秀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呼吸系统、有氧供能系统可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SIT结合耐力训练较HIIT结合耐力训练或传统耐力训练更能提高公路自行车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有氧运动能力,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有学术素养的体育院校学报编辑当充分了解体育学科的特性,谙熟体育院校学报的办刊状况与学术水准,肩负起引领体育学科学术发展方向的责任,积极引导体育学科学术争鸣的动向,善于扶持体育科研园地中的学术新秀,努力倡导体育科研中的学术创新,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上海体育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行业流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研究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行业流向进行分析和比较。研完表明.我院毕业生仍以教育系统和各类相关事业单位为主:到普教、新闻、公安武警系统就业比例呈下降趋势;到医疗系统的就业率较低;参加考研、第二学位人数持续上升;非上海生源总体就业率高于上海生源。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探讨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的结构特点,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并检验量表.结果表明:目标与方向感、掌控环境、调控情绪、自我接纳、胜任感、自主性、自我表现,这7个维度能够很好地解释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模型;经信效度检验,该模型内在质量理想,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评价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健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4.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邱妙云  李勇俊 《精武》2012,(26):87-88
本文阐述了绿道体育健身环境概念和特点,提出建设绿道体育健身环境的最大效益、相对独立和分散集中的规划原则以及层级建设模式,阐述了绿道健身环境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6.
脑力、体力劳动者足底压力参数分布特征及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脑力、体力劳动者自然行走过程中峰力值(maxforce,MF)、达峰力值时间(time to max force)、冲量(impulse)等参数特征,探讨职业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采用比利时Footscan USB2平板式足底压测试系统对50名普通健康脑力劳动者和63名普通健康体力劳动者进行自然行走过程中动态足底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脑力、体力劳动者左脚Toel、Toe2-5、Heel Lateral区域平均峰值(MF)存在显著性差异,右脚Mid foot、Meta5区域MF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左、右双足平均峰力值(MF)最大值均出现在足跟内侧(Heel Medial)。脑力、体力劳动者足底各区域达峰力值的时间(TMF),左右双足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行走过程中左足在Toel、Toe2-5、Meta1、Heel Medial、Heel Lateral区域的冲量(Impulse,IP),体力劳动者明显大于脑力劳动者且具有显著性差异〈0.01),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的足底MF与足弓接触面积及足角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果说明: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行走过程中左右双足的平均峰力值、接触面积、冲量等参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能与长期从事的职业不同有关,建议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定制矫形鞋垫,可以缓解足底压力高压区的过度集中,不断维护足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访谈和个案分析对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生体育社团的运作方式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社团联合会与体育部“双重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体育社团的发展,体育社团的多种组建方式为体育社团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体育社团将是大学体育课外活动的主要载体,“联合式”体育社团组建方式是“体教结合”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中国传统武术话语权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国传统武术话语权式微问题的主要表现,即本质功能淡化、表层利益化严重、媒介记忆影响受众现实的真实性、媒介记忆受大众审美的影响等。进而提出话语权提升策略:传播主体方面,由"走出去"转为"互动化";受众方面,提高审美能力;媒介方面,关注社会记忆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9.
日本《体育振兴法》已颁布50年,未做过改动。面对老龄化、少子化,医疗开支扩大以及体育纠纷增多等社会问题,日本于2011年出台了《体育基本法》。该法涵盖范围广,内容丰富,紧紧围绕"八大理念"展开,强调体育权利,明确责任义务,探索建立体育行政机构,弥补了部分法律空白,提高了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体现了当今日本对体育的理解与认识,基本法的颁布是日本体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具有划时代意义,很多条文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同意”原则是个人数据处理的基本规则,体现在各国数据保护立法和国际性文件中,也被国际体育组织所遵循,背后体现数据自决而非他决的理念。但是运动员特殊的身份属性导致其难以控制和支配个人数据,在与体育组织博弈中的非平等协商地位也导致其难以就数据处理作出自由有效的同意,同时“同意”原则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体育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运动员的数据保护需要突破传统“同意”模式,构建数据处理中“同意”原则的否弃机制,引入平衡测试和数据访问权、被遗忘权,使数据处理者的行为规范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