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学费在居民的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上贫困生问题,收费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被认为损害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国家经济投入能力有限,高等教育在当前仍属于紧缺资源,高等教育要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提升全民族素质、提高国家竞争力,必须解决高等教育的收费中的认识问题,通过适当的制度设计来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产业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高等教育产业化的争论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观点。文章认为,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实质是运用现代产业发展机制和管理方式推进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方向社会化和办学投入产出效益化的过程;高等教育产业化不同于商品化,市场化,不等于实行高收费和谋求高利润,推进高等教育产业化并不必然导致违背教育公平和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3.
解决我国教育投入不足问题有人指出唯一出路是加大政府投入,有人指出只有走教育市场化道路。这两种方式都有可取之处,然而又都有失偏颇。解决的方式应该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多种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MOOCs作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发展迅猛,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呈日益普及之势。MOOCs学习方式灵活并具有开放性、创新性、个性化、终身化、规模性及经济性等特点,与教育公平性的理念高度契合。本文基于现阶段MOOCs的发展特点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性发展的因素分析了MOOCs对高等教育公平性的影响,认为MOOCs可以有效地提升高等教育公平性的水平,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最后本文从制度化平台构建等视角提出了促进MOOCs发展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何谓教育产业化?所谓产业化也就是全面市场化。教育产业化的实质是教育利益化,就是要将教育发展成为和其他如加工、纺织、医药、化工、旅游等产业一样追求利润和效率。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以及最近日本被称为“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即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改变政府干预过多的治理模式,增强高校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而我国实施教育产业化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为解决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二是为拉动内需,解决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国内经济萎缩。据报载,我国教育投入占GDP比例从2000年到2005年,分别为2.79%、3.19%、3.3%,3.28%、2.79%和2.82%,远低于世界4.2%的平均水平,可以说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是我国实施教育产业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教育产业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一个基本矛盾,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现有的高等教育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针对这一矛盾,教育理论界以及经济学界有人提出了“教育产业化”的改革与发展理论,一时间,关于教育能否产业化的争论在教育理论界和经济学界迅速展开,有人力主教育产业化,有人疾呼教育不能产业化。究竟教育能否产业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仅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就教育是不是产业、为什么教育不能产业化又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产业等问题作一探讨。教育是不是产业?产业经济学将产业分为三大层次:…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教育产业的基本特征,认为教育是一项社会效益优先的特殊产业,必须为现代文明和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教育产业化”并不能解决教育供求这一根本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应确立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院校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智力型劳动的比例应该成为评估珠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必要指标。珠三角地区的数十所院校可以按三个类别分类发展,发展战略要特别关注高等教育的选择性、适应性、公平性,要着力解决城市院校普遍存在的法律地位与管理体制、招生制度、院校发展定位、院校的治理结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受到质疑,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一个“虚假的公用事业”。这种质疑无疑是对公共教育投入制度的公平性、效率性的怀疑。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的“教育经费制度”和“教育学票制度”两种制度的运行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找到教育学票制度的优越性、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高等教育投入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西部高等教育资金不足问题,在加大政府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应创新教育投入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和资本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以促进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教育的现实不公问题仍十分突出,教育公平的实现将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艰难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但应该明确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担负的责任,因此,政府有必要从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资源、规范教育法规等途径来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弊端丛生,不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情,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盲目扩招、高收费等一系列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功利主义、金钱主义。这不但违背了教育的公益性本质,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带来的后果是:破坏了教育公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成为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是整合社会各阶层利益、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程度与政治认同情感成正比例相关。“机会均等”的科举“穷人教育”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得以绵延数千年的制度因素。以史为鉴,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蕴藏的“公平公正”、“知识本位”教育理念,理性审视当今中国教育产业化、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等教育制度,切实贯彻温家宝总理的“穷人教育学”,有利于促进当今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教育产业化的制约因素在于教育排斥市场机制,教育市场的发育滞后和劳动力市场不成熟,要顺利地实施教育产业化,就要切实创造条件把市场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并通过各种措施建立教育市场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以此推进教育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公平性考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近入学"教育政策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教育公平。从教育公平的内涵看,在不具备适合条件的情况下,"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与教育公平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相反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要全面实施"就近入学"教育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发展多元、互通有无的教育格局,积极探寻高考人才选拔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机制,使学生们在"就近入学"教育政策的主导下能有更多选择的可能,而不是限制。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推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尤其是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状况不容乐观,教育权利、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不公现象尤为突出,已成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梗阻。因此要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就需树立教育权是不可剥夺的人权观念,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保护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改革教育系统自身。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探索时期。现阶段,我们依旧需要对“教育公平”的内涵及相关问题的认识进行科学的把握和予以必要的理性澄明。从一般内涵上看,应视教育公平为教育公正与教育平等的结合:从实践角度来看,重要的是应从教育公平的历吏发展性、动态过程性以及主观感受性等多个维度去辨证审视,理解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非矛盾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展开论述,总结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多种因素,并提出解决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9.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公平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某些方面有差距扩大趋势。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突出表现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阶层差距等方面。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包括教育制度、教育体制、教育政策、社会分层及文化因素等。要确立公平理念、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注重均衡、侧重补偿,综合统筹、多管齐下地促进教育公平。政府是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者。从总体上看,我国教育公平研究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强烈的现实关照性,在公平观上基本采用了罗尔斯的正义论体系,同时也表现出关注宏观层面多于中观和微观层面、关注起点公平多于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