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2004年度编委会议于2月20日在北京召开。在京部分出版界、出版社领导、专家宋木文、张伯海、胡守文、向安全、张胜友、王俊国、刘玉山、王志刚、聂震宁、袁亮、杨德炎等十余位编委出席会议,发表了非常有价值的见解,此次会议实际上成为一次十分重要的选题策划会议。  相似文献   

2.
2005年4月1日,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在北京召开了2005年度编委会,本刊部分顾问及在京的部分编委阎晓宏、宋木文、张伯海、袁亮、余昌祥、范卫平、孙向东、王俊国、杨德炎、王志刚、程大利、赵晨、王明舟、潘国彦等十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他们结合我国当前出版业发展大势及本刊2004年的出版情况,对研究所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为本刊今年的选题策划,提出了许多非常重要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年编委组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委会的辅助组织和后备队伍,受编委会领导.在编委会的指导下,青年编委在组稿、撰稿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青年编委组的建立,扩大了编委的组织从而扩大了杂志的影响,扩大了审稿专家队伍从而加快了审稿速度,扩大了作者队伍从而增加了优质稿源;另一方面,建立青年编委队伍,也给青年医学及药学工作者提供了成长和进步的平台、施展才能的舞台,对于杂志的后续发展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易基圣 《编辑学报》2017,29(1):55-57
针对科技期刊编委会成员产生方式主观性较强、编委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期刊编委遴选方法.从专家学术影响力、学术活跃度和编委贡献度3个维度选取H指数、前3年年均发表文章数、本刊投稿数、审稿数等4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中国舰船研究》编委会换届为例给出了计量结果.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遴选出学术影响力较高、符合期刊发展预期的编委,尤其是遴选出处于学术研究上升期的中青年编委.  相似文献   

5.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3):44-44
2021年,《图书情报工作》和《知识管理论坛》有多位编委参与了两刊的专题组稿、审稿撰稿、会议组织、选题策划和宣传推广工作,为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期刊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编辑部根据编委的年度综合贡献情况评选出《图书情报工作》和《知识管理论坛》优秀编委。衷心感谢所有编委专家对两刊的关爱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兽医学报》为例,借助文献检索数据库,以吉林大学本校编委为切入点,客观分析我刊和本校编委学术发展同步性。结果显示本校编委近5年内科研成果发表于SCI期刊的数量是中文期刊的2倍,而中文期刊中仅有1/3发表于我刊。我刊发展当务之急在于重新激发编委对我刊的学术热情,充分利用吉林大学优势学科资源、专家资源、教育资源等建立适合我刊发展的专家组稿模式,加强对本校科研成果的总结和宣传,从而促进我刊与编委科研团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6月23日,在科技部和国防科工委的支持下,科技部高技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863计划"信息主题专家组共同主办了"2004中国制造业信息化ERP产业技术论坛".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政府部门的领导、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以及ERP厂商、制造企业、媒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代表.他们本着"务实、诚信、交流、共赢"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国制造业信息化的需求,对ERP产业技术发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各自见解.  相似文献   

8.
何永艳  梁倩  蒋巧媛 《编辑学报》2016,28(3):264-265
编委是期刊重要的学术资源,对于提高期刊质量和扩大期刊影响力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期刊编辑部既要强调编委的责任和义务,还要注重为编委提供人文关怀,充分肯定编委对期刊发展的贡献,激发编委参与办刊的热情,才能使期刊与编委达到双赢,营造共同发展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9.
影响高校学报质量的软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为清 《编辑学报》2001,13(Z1):74-75
论述了高校学报在稿件质量把关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和编辑部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审稿专家为本校教师,退稿率低,编委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和缺乏审稿监督机制是学报论文质量审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编辑部奖惩制度不完善是期刊发展的重要障碍.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图书情报学刊》出版第100期之际,安徽省高校图工委于2007年4月16日在安徽大学召开了《学刊》百期华诞座谈会.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新闻出版局、安徽省科技厅的领导以及部分在肥编委、专家和编辑部全体同仁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医学期刊编委会专家审稿组稿撰稿情况,为了解编委会专家职能发挥情况,加强编委会建设提供参考。依托中华医学会《中华烧伤杂志》稿件处理系统中的“专家审稿情况”模块,统计2013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第4届编委会任期内专家审稿篇数>70的审稿专家情况,包括出生年、学历、职称、工作单位、本刊职务等,并统计其审稿周期,在“稿件查询”模块里查询上述专家刊稿情况,通过每期责任编辑统计4年间上述专家组稿篇数。4年间审稿篇数>70的编委共20人,其中常务编委和普通编委均为10人,分别占41.7%(10/24)和14.3%(10/70)。编委多为60后,3/4的编委具有博士学历,所在单位大多为烧伤学科发展良好的知名院校附属综合性三甲医院。常务编委审稿数1133篇,平均审稿周期4.8d;普通编委审稿数946篇,平均审稿周期6.2d。常务编委和普通编委审稿情况差异不明显。常务编委组稿数101篇,刊稿数49篇;普通编委组稿数25篇,刊稿数27篇。编委在期刊审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常务编委在期刊的组稿、刊稿方面,优于普通编委,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加强编委在组稿和撰稿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我国英文期刊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与建设内容,国际化水平开始成为衡量英文期刊质量的一大指标.对此,本文在简要概述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现状与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明确期刊定位,面向国际市场;国际编委审稿,打造专家队伍;注重编辑培养,满足国际化发展需要;加强海外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实现作者与受众的国际化,创新服务模式等提升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刊上期发表了《依靠读者依靠专家强化服务办出特色——四大媒体获奖同行献策〈新闻三昧〉》后,在企业领导、企业报编辑和广大辛勤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一些特约编委和热心读者纷纷打来电话或发来传真,诚恳地提出许多宝贵意见。1998年11月15日,《新闻三昧》编辑部全体同仁与近40位来京特约编委举行了气氛热烈的座谈会。会上,工人日报社社长、党组书记、全总主席团委员、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报业协会副主席瞿祖赓向与会者表示感谢,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4.
杨美群 《编辑学报》2012,24(2):182-183
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编委及本部门同事之间人际互动中扮演重要角色。把与审稿专家和编委人际沟通中作为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掌握相关学科前沿信息的最好途径,在与作者和读者交流中做好服务工作,在团结本部门同事形成学习型和谐团队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单超  王淑华  胡悦  李根  姚戈  史冠中 《编辑学报》2019,31(3):293-296
大数据时代,充足的数据资源使得定量评价和考核编委职能成为可能。基于来稿学科与编委学科比对分析,以及对编委学术活跃度和年龄结构的量化考核,优化编委会结构组成,并通过制度性建设,动态监管编委会职能发挥情况,可以显著提升编委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显示,经过结构优化和制度化建设后的《地球科学》和《Journal of Earth Science》编委会成员,既是作者,又是审稿专家,也是期刊的宣传组稿人员。实现了编辑、编委的优势互补,期刊组约稿能力的显著提高,促进了期刊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在这一年中最美的收获的季节,我国图书情报学界的领导、专家、刊物编委,以及<情报资料工作>编辑部的四代编辑人员欢聚一堂,共同庆贺巾同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第一本原发期刊<情报资料上作>创刊30周年.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整体研究生扩招的背景下,档案学研究生教育也出现了扩招.本文对档案学研究生教育在扩招的背景下产生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8.
七月中旬,我作为上海理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传媒管理方向),出席了该校博导工作研讨会议,听取了学校领导的主旨报告和其他博导专家、学者的见解,从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历史悠久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百年名校(前身是沪江大学),该校有很强的学术规范要求,特别是其管理学的学科带头人徐教授等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很深的修养,这使我这个以哲学为背景的研究者产生了一种向理工科背景同仁请教的强烈愿望.同时,我也隐隐地体察到理工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也需要汲取一定的人文社科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19.
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暑报刊司在京主办“20年改革之路暨报业改革研讨会”。与会政府官员、专家学、传媒人、企业家以《中国经营报》20年发展历程为案例加以剖析,对中国报业的改革、发展提出很多精到的见解。本刊向《中国经营报》创刊20周年表示衷心祝贺,向中国报业改革的领导、思考、实践致敬!  相似文献   

20.
建立舆论监督科学观的重要性一、问题的提出。早些时候,新闻界传出一种见解,认为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的讲话表明舆论监督降温了,笔者不敢苟同这种含糊的见解。笔者认为,中央领导同志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这一观点的阐述是深刻的。笔者认为,与“正面宣传为主”方针相比,作为舆论监督重要内容之一的“批评与揭露”虽占“次要方面”,但它也必须讲究原则性和科学性。中央领导同志所说的“新鲜经验”、“讲求方法”、“把握分寸”、“一个值得研究和重视的大问题”等等,说的正是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