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苏州古称“勾吴”,后又在此建立“吴国”,这是苏州被称为“吴”的由来。吴文化的“吴”字,起源于政治概念中的“勾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衍化为地理概念中的“吴地”和文化概念中的“吴文化”。苏州位于太湖流域的中心区域,习惯上把苏州历史文化称为吴中文化,即吴文化的代表,故苏州历史文化又称吴文化。一、吴文化对苏州古城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吴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地域特征,其中鲜明的水乡文化色彩、外柔内刚的文化品格、精巧细腻的文化品位等是其主要特征。吴文化自我塑造的开放性、交融性与创造进取精神是其突出的“个…  相似文献   

2.
过去,每当人们谈起中华文化,多以黄河、长江文化为主体和代表,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有欠全面和公允。实际上,中华文化是多元的,由各流域文化、地域文化组成。对此,史学大师、复旦大学谭其骧教授曾指出:“中国文化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时代的差异、地区的差异,远远超过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中国文化有地区性,不能不问地区笼统地谈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近20年来,在风靡全国的“文化热”中,地域文化研究成为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以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域文化”丛书24种最为引人注目,该丛书较为全面…  相似文献   

3.
邵先锋 《兰台世界》2007,(24):60-61
齐文化和吴文化作为我国先秦地域文化,因受中原文化影响,存有相同点,也因所处地域、制国方略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李蓁 《声屏世界》2007,(8):36-36
翻开杭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厚。良诸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载入史册。先人创造的“稻作文化”,使杭州拥有了西湖文化和越剧文化两大特色,溢发出浓郁鲜明的地域气息和雄厚的历史优势以及巨大的文化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5.
商周时期,吴、越两国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商周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器的面貌和特点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著录于外文文献中具有吴越风格的青铜器进行了逐一介绍,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相关讨论。这些青铜器包括悬鼓环、三足壶和方卣,时代分属春秋晚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悬鼓环以人物雕塑为装饰,三足壶以吴越地区的陶器为原型,方卣则是对中原地区青铜方彝的模仿和改造。这些资料对于廓清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体面貌、探讨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特点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江西最早的傩面具与傩的始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赣鄱大地拥有雅文化生存的优越环境。从历史上看,远古的江西之地本为三苗腹地。战国魏人云:“三苗之居,左有彭嘉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彭蠡即今鄱阳湖。传说舜时三苗迁至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江西遂又为百越地。《尚书·禹贡》分天下为九州,江西分属荆、扬二州。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在江西境内辗转角逐,形成对峙之势,因有“豫章之地,楚尾吴头”《方舆胜览》之说。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吞并吴国全部疆土,江西又成了“楚尾越头”。公元前306年前后,楚又灭越,江西全境一归于楚,为“南楚…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区,古有南越、岭南、岭表、岭海、岭外、粤东诸名。僻处南疆,远离中原,交通困阻,地域相对封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个地区的经济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吴越、荆楚地区相比,发展缓慢,显得比较落后。直至唐宋之际,岭南还是被视为“南蛮”之地。然而,岭南同时又是特别开放的地区:一  相似文献   

8.
地域文化又称“区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包括了民俗、宗教、传统、文学、艺术、经济和社会组织等。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氛围,如岭南文化、齐鲁文化、楚汉文化、中原文化等。地域文化可以成为大学生阅读推广的一个新的突破口。近几年,南阳师院图书馆在基于中原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积极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读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推广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池州师专学报>的办刊特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章礼强 《编辑学报》2000,12(3):178-179
高校学报的“综合性”冲淡了其个性,要满足读者需要,必须办出特色。高校学报办出特色有赖于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些方面《池州师专学报》作了一些探索,办了一些诸如:“王希杰语言学研究”、“民俗文化研究”、“贵池巫傩文化研究”、“九华山分明教文化研究”、“皖南旅游文化研究”、“素质教育研究”等带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栏目,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方军 《中国广播》2009,(3):58-58
2009年春节期间,经济之声以“文化中国”为主题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节目。节目秉承“听有品位的广播,过有质量的生活”的频率定位,以“汇聚文化经典,彰显中国精神、共创和谐社会”为宗旨,以大型贺岁专题《2008文化中国》和春节特别直播《和谐中国年》为主体,构架黄金周七天的节目,形成既具文化经典,又兼顾地域文化的整体节目风格。  相似文献   

11.
郑梦玥 《今传媒》2011,(10):87-90
中原地域文化有着"有容乃大"的宽容意识,"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在目前的文化格局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在新时代下,中原文化应该传播什么,如何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是中原文化界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梨园春》栏目是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在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以河南地方戏曲为主的电视晚会栏目,它以河南的地方戏为传播内容,运用了掌握受众情况、了解市场情况、了解竞争者情况等正确的整合传播手段,成功走过了10多年的历程,完成了中原文化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传承。本文将通过研究《梨园春》栏目在节目制作、品牌推广、节目运营、节目创新等方面的特色,探讨中原地域文化的整合传播方式与特点,以期望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近三年来,绍兴市档案局(馆)档案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越地记事——史前时期至二十世纪中叶》被称为宣传绍兴历史文化、推介绍兴旅游的“文化金名片”;《稽山长歌——纪念新中国成立暨绍兴解放60周年档案文献图集》被绍兴市文化强市建设领导小组评为“优秀文化产品”;《绍兴与辛亥革命》被绍兴市社科联立项为“‘十二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纪念绍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展览》被誉为“绍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巡回展览”;《越地记事——档案里的绍兴历史》陈列展被省档案局命名为“浙江省国家综合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被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命名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13.
朱健桦 《出版参考》2007,(9X):27-28
学术文化:于丹让出榜首,“超女”、“快男”轮番来袭 本月学术文化类榜单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24小时:快乐男声13强拯救音乐梦想静像电影》、《面孔: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以及《在路上:CCTV(赢在中国)首赛季12强创业启示录》本月进入了学术文化排行榜的前30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肖依 《青年记者》2017,(14):33-34
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文化传播上却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人民日报》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报道,是一种国家叙事,是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尝试. 通过“一带一路”报道树立国家形象 笔者在《人民日报》中获得标题含有“一带一路”字样的报道(截至2016年12月14日)共515篇,等距顺次抽取其中100篇样本,分析《人民日报》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报道叙事树立国家形象的.  相似文献   

15.
张凯 《出版广角》2018,(5):58-60
《参天台五台山记》在东亚地区环流传播,不同地域的学者站在各自的文化立场上对其进行校正与知识续写,形成了典型的文化圈书籍、知识环流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典籍得到不同地区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圈的价值凸显,这对当今东亚出版所面临的困境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回顾历史,放眼未来,发扬《参天台五台山记》之精神,将文化圈从认识论上升为方法论,成为当今东亚出版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千年春秋史,演绎至如今。回想吴王阖闾在公元前496年兴师伐越所引发的一场战争,再放眼当下苏州模式与温州模式之争,似是又一次新的“吴越之争”。温州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对记者说,“苏温之争,本质上仍然是两种不同文化之争的延续。”而在汉语的词汇里,“越”本身即是一个地处偏端的概念。而“吴”则相对而言位居正统。自古,处于长江下游、太湖之滨的苏州就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苏杭自古繁华,朝廷也从来都把最得力的官员派往苏州,因为,苏常熟,天下足,那里是天下粮仓。而温州,《山海经》即云:“瓯居海中。”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在封建的…  相似文献   

17.
2020年12月,安徽大学历史学院矿冶考古团队对地处长江南岸的南陵县大工山南麓七星河流域先秦遗址进行调查,共发现10处矿冶遗址以及8处聚落遗址。通过对矿冶遗址中发现的诸如炉渣和炉壁等矿冶遗物的分析,再结合采集到的陶片和陶制部件进行系统判断,七星河流域可能是南陵地区一处周代较为成熟的采冶中心。进一步梳理南陵及周边区域历年的考古资料和相关研究,结合聚落遗址、土墩墓以及出土器物综合分析,推测这一地区在西周至春秋时期形成了以吴文化为主体,兼具中原文化、淮夷文化和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而该区域的主要族属可能是与江淮地区群舒各国有关联的土著族群。本次调查为研究皖南沿江地区先秦时期矿冶活动及吴文化在该地区的交流传播提供了一批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吴越国是一个佛教发达的地区.曾经雕版刻印过许多佛教印刷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吴越王钱俶捐刻的《宝箧印陀罗尼经》。  相似文献   

19.
《华豫之门》化蛹为碟寻突变《华豫之门》是2004年1月借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以"古今文化寻根,打开华豫之门"为节目宗旨,试图"在文化解析中发现河南,在谈古论今中塑造河南",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人文视角,为人们开启了一扇了解中原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窗口。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0,(16):32-32
《何处是“江南”?》 “江南”在哪里?不同时期指不同的地域。而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江南”有着特殊的涵义,地理上是指相邻的经济上最富庶的地区,即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之地。而文化意义上,在文人心目中更像是一幅色泽不变的心灵地图,是汉文化的核心区域。南明小王朝就在这个地域与大清对峙。满清入主中国,并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核心文化区域的成功改造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