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有0-14岁残疾儿童少年800万人,其中学龄残疾儿童少年600万人。 1990年我国已有盲、聋、弱智儿童特殊教育学校746所,在普通学校附设的弱智儿童教育班1054个,在校生72000人。这样,我国学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已有50%以上。尽管如此,我国学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仍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一个突出的薄弱环节。根据规划,到2000年要力争使全国多数盲、聋和弱智学龄儿童能够入学。 198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  相似文献   

2.
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让盲、聋哑和弱智儿童也象正常儿童一样能够进入学校学习,是当前需要重视研究解决的问题。本刊发表的徐航同志对英国、瑞典特殊教育情况的介绍,及对我国特殊教育的意见,南京市凤凰街小学办弱智儿童辅读班和南通县聋哑学校办下伸教学点的经验,供各市县参考。希望各地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办学,努力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弱智和盲聋哑儿童的入学率,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龄脑瘫儿童入学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新义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学龄脑瘫儿童的入学率日益增加.本文通过访谈、问卷对10所培智(特殊教育)学校学龄脑瘫儿童的入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教育管理部门及特殊教育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本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学龄脑瘫儿童在校人数增多,入学率逐渐提高;在校学龄脑瘫儿童呈现男多女少的特征;在校脑瘫儿童类型既全面又相对集中;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课程不足,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展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苏州市于一九八五年下半年在市区小学先后办起了四个弱智儿童辅读班,入学儿童占市区弱智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潘静 《上海教育》2000,(12):24-25
特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残疾学生树立信心,认识自身价值,自理、自立走向社会,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弱智儿童在普通小学常常受到同学们的歧视、教师的训斥,在家里似乎又是父母的累赘,加之他们非常自卑,心理受到扭曲,他们的自我观念较一般正常儿童消极,导致了对自己内在的潜力缺乏信  相似文献   

6.
早期干预是对幼小年龄的发展偏离正常和可能偏离正常的儿童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教育的训练手段,以便使这部分儿童的智力(或能力)有所提高,并获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技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校弱智儿童少年家庭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弱智儿童少年家庭教育环境比一般儿童少年差。大多数弱智儿童少年的家庭不了解弱智儿童的身心特点,对子女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期望和要求不够合理。弱智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特教工作者的注意。学校要对如何提高弱智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进行研究,有责任帮助弱智儿童家庭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相联,促进弱智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普及教育是否充分,社会是否文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二十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殊教育有了迅猛的发展,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向: 一、特殊教育对象范围逐渐扩大 特殊教育是指为特殊儿童、少年学习创设特殊条件和设备,利用特殊手段和方法对其进行的教育。从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特殊教育的对象有扩大的趋势。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对象主要包括那些由于较严重残障状态而被剥夺就学机会的盲童、聋童、肢体伤残儿童,特殊教育设施的存在是为了保障这些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是西欧国家、美国、日本或我国,皆无例外,都是从盲聋教育开始发展的。第二阶段则逐渐将对象扩大到已有机会入学但是需要教育上特别扶助的轻度障碍儿童,包括弱智儿童、行为不良儿童、  相似文献   

9.
亲社会行为是弱智儿童适应行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弱智儿童教育十分重要。弱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相比表现不同,其中唐氏综合征儿童又是弱智儿童的一个特殊类型,影响弱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病因、智力等。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试图通过比较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对于不同类别词的判断情况,分析弱智儿童在词的语义提取方面与正常儿童的异同。研究对象为49名轻度弱智儿童和48名智龄匹配的正常儿童,以及22名实龄匹配的中度弱智儿童。结果显示两类儿童在词的类别判断上,主要的差异表现在对于干扰词的判断反应,弱智儿童表现出速度慢、得分低的特点,表明其对于词的语义特征分辨能力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特殊教育的迅速发展,中、重度弱智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了保护和尊重.他们进了校门,坐进了教室,但是这些残疾儿童往往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所谓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外显行为从其发展的年龄阶段来看.明显地偏离正常,这种偏离明显地影响到儿童个人的身心发展及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2.
在培智学校和有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小学中抽送100名弱智儿童,进行左右概念的测试,又在普通小学抽送100名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并按年龄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年龄的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有显著差距。这说明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与其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说明弱智儿童的心理仍然是在缓慢发展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自编的儿童认知行为问题调查表的效度和信度以及弱智儿童认知行为问题与其父母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自编的儿童认知行为问题调查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弱智儿童(MRC)父母对儿童认知行为问题的评价都显著高于正常儿童(NC)的父母,但这种差异的显著性在弱智儿童父亲与母亲之间不存在.弱智儿童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差异不显著.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弱智儿童父亲的心理功能状态、社会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都受儿童交往障碍的显著影响,而弱智儿童的情绪障碍是影响其母亲心理功能状态的主要因素.儿童的认知问题是正常儿童母亲社会功能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生理缺陷,弱智儿童在认知、动作、情感控制及生活自理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生活空间狭小,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父母与他们交往的机会最多。因此,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父母的教育。我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一、要给孩子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15.
弱智儿童左右概念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培智学校和有弱智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小学中抽送100名弱智儿童,进行左右概念的测试,又在普通小学抽送100名智力正常的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并按年龄组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表明相同年龄的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有显著差距.这说明儿童对左右概念的掌握与其心理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也说明弱智儿童的心理仍然是在缓慢发展着.  相似文献   

16.
特殊教育是完整的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弱智儿童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根据广州市第一次特殊教育工作会议(1992年12月召开)公布的基本情况来看,我市辖十二个区、(市)、7~15岁儿童少年785.719人中,弱智儿童有5.480人.目前,我市有弱智学校三所(最近又建一所越秀区培智学校).各区、县(市)正准备开展弱智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工作.但是,我市弱智教育总的来说发展比较缓慢且很不平衡,与国家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同广州作为改革开放早、经济建设发展快的实际相比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7.
弱智儿童早期干预──图形认知和手眼协调训练个案研究杭州大学徐云,陈丽君一.研究目的对弱智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是目前国际上所关注的课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儿童进行图形认知和手眼协调训练,来探讨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儿童动作的发展是儿童身体和心理...  相似文献   

18.
“北京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以下简称“新运”)是一所专门训练、教育智力落后(或弱智)幼儿的特殊教育机构。它是我组织十几位弱智儿童家长和热心人士于1986年10月创办的。我的科研课题就在这里进行。国内外同行也经常来此参观和交流经验。5年来,“新运”已接收50余名弱智幼儿,其中有11名儿童先后考入北京三所培智学校,1名上了正常小学,成绩均佳。目前在院学习的有34名3~8岁儿童,他们中  相似文献   

19.
弱智儿童由于行为障碍和生理、心理缺陷,智力发展迟缓,学习态度消极被动,对他们进行音乐素质教育比正常儿童困难大得多。但是,通过教师积极改进教法,采取适合弱智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情绪,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结合对弱智儿童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在弱智儿童康复教育问题上,不懂得进行纪律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予满足,而不管这些要求是否合理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早期干预和训练对儿童一生会产生重要影响。对弱智儿童而言,可以说进行早期干预训练,是康复训练的关键,是培养弱智儿童自理能力的根本性措施。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如能提供适宜的刺激,趁热打铁,将有利于弱智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