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给学生习作下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怎样评?评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情绪,从而影响学生习作的水平。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给学生作文下评语,尽量使其具有准确性、科学性、趣味性,达到以评激写、以评促写的目的。一、评语应循循善诱,因势利导,用语真诚恳切,不能简单粗暴,更不能讥讽挖苦,板起面孔训人。学生的作文不管是成功与否都渗透着他们的汗  相似文献   

2.
一、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写“对话式评语”在作文教学中,我乐做学生习作的“忠实读者”,乐写“对话式评语”,把自己的感受写到评语栏中,好像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谈话。小新同学在作文中真切诉说自己写不好作文的焦虑和苦恼,“希望老师帮忙”。文章强烈地震撼着我。面对这样的作文,我奋笔疾书:“小新同学,老师认为你的这篇作文本身就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一般要在学生习作后面写一段评语,我们把这段评语称之为"总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给学生写作文评语,则是这一环节的点睛之笔,教师总批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的提高。然而,传统的作文评语大多公式化、模式化,  相似文献   

4.
作文评语是老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评判,是师生之间在习作上交流的桥梁,也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外部力量。老师在写习作评语时要突破模式化的格式,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阅读和评价学生的作文,活化评价语言和方式,让学生在新颖、优质的评语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一、儿童式评语教师若想要学生真正读懂自己的评语,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完善作文,就应在撰写评语时摆脱固有的成人化评语模式,把握学生所特有的语言习惯和  相似文献   

5.
习作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基于儿童的视角写好评语。习作评语基于儿童立场,尊重儿童错误,关注儿童情感,承认儿童差异,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使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评语三忌     
某杂志设有我的“评改作文”专栏,每月发一篇经我评改的学生习作。为此,他们每月都会发几篇习作过来让我挑选,发来的作文都附有教师评语。但令我惊诧的是,这些评语存在的问题比学生作文还要多,从中可以看出现在作文评语中存在的不良倾向,故在此提出评语“三忌”。  相似文献   

7.
作文评语是教师对一篇作文的优缺点所作的分析、指点和评价,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在教师的评语中读出教师对自己的习作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评价,对自己的习作的优缺点一目了然。精妙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教师在评改学生的作文时,一定要用心写好作文评语,既要讲求评语的实效性,又要注重评语的艺术性,使整个训练不断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习作评价在作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对学生每篇作文的综合评价。注重习作评价的良性循环作用,让习作评语以更人性他的姿态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每篇习作评语对学生都有启示,起到鼓励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习作应该怎样批改?怎样写好习作的批语?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面对写作水平参差不齐的作文。我们教师常常无从下批。而教师的评改。不仅影响学生以后的写作。还影响学生的心理和感情。评语正确地反映出学生写作中的甘与苦.学生更是引为知己.评语明快指出作文的优点与不足,使学生对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目了然。学生在阅读评语时受益良多。就会把评语视为摸索前进中的一盏明灯。  相似文献   

10.
面对作文批阅,很多老师都感觉头痛,因为无论老师如何用心写评语,学生都很少在评语指导下修改作文。究竟该如何做好作文批阅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呢?一、"两段三分制"作文批改模式二十世纪90年代,我县形成了"两段三分制"作文批改模式。"两段"指的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批语必须是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第一自然段评价学生本次习作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做规范了教师习作指导,避免了指导漫无目的、全面开花、指导没有针对性的弊端,起到了  相似文献   

11.
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切磋习作、交流思想的有效方式。因而教师应把握好评语的"度",确立好自己在评语中的"身份",把一条条富有个性的评语当成一件件精美的礼物送给学生,借以激励启迪学生易动笔,乐修改。那么,教师在习作评语中该如何把握好自己的身份?结合实践,浅谈四点。  相似文献   

12.
作文大家评     
尹平 《教育艺术》2002,(2):49-49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作文批改、讲评在习作教学中尤为重要。以往每次都是学生写 ,老师批 ;学生听 ,老师评。老师其中辛苦自不必说 ,关键是其收效甚微。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 ,并不主动去思考自己习作的成败 ,其原因在哪里 ?所以也就不会去理会老师在自己习作中的圈圈点点 ,用意是什么了。每次习作都是如此 ,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那么 ,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充分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呢?笔者在几年来的习作教学中 ,逐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师生一块批改、评讲作文 ,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范建斌 《师道》2006,(5):31-31
如今,优秀作文选满天飞,多是冲着教辅用书的利润而出版的,其中不乏明显的修改痕迹,更有甚者直接是老师动笔写而署学生名的“优秀”习作。如此一来,学生习作浮夸风日盛,不少学生习作一味模仿,多是好词句的堆砌品,一点谈不上自然流畅。再加上,要想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一个学期单凭课本上规定写的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必须经常进行一些小练笔。怎么办?如何激发学生爱上习作,说真话,道真情?说是作文指导,还不如说是对话诱导,“请生入瓮”。对话就这样开始了:“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我边说边作头疼状。有学生笑出声…  相似文献   

14.
一、教师评语应当关注学生情感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评语应该从情感的角度来关注学生,来唤醒学生潜在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在写习作评语时应该确立一种意识:习作是教师与学生交流情感的平台。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  相似文献   

15.
王杏 《考试周刊》2012,(10):43-43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好作文,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不少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写到作文头就疼"的感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用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导致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6.
很多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一篇作文写完了也就大功告成了,至少也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程,写作文似乎成为一种任务,老师对于收上来的作文也只是一目十行,草草几笔一挥,一篇习作就算改完了。学生更是很少去细看老师修改的评语。时间长了,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去写作文,当然更谈不上进步了。我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习作教学中,学生的任务是写作文,教师的任务是改,但很多时候,教师的任务演变成了打个等级,附加一句"语句通顺,标点要用正确。""文章选材很好,但描写不够优美。"之类的评语。学生对教师写的那几句套路般的评价语早已了然于心,不看作文也能猜到老师会写什么。于是学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为学生批作文时,常常在习作正文的旁边写上批语和在行文的后边写上总评,我们把写在旁边的叫“旁批”或“眉批”.写在行文后边的叫“总评”或“简评”。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作文评语就是老师对学生习作所作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评阅教师的美学观点和审美趣味多体现在这些评价的文字中。  相似文献   

19.
周林 《阅读与鉴赏》2011,(10):30-30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几乎所有的教师都知道习作兴趣的激发有助于学生的习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并不能尽如人意,结果学生仍然写不出令人满意的作文来,为什么呢?这里有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爱的起点     
"作文评语"是教师批改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现在教师的作文评语往往只是公式化的语言,生硬的说教,怎能起到培养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的作用呢?偶然,发现我们学校的一位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面前放一张纸,凑近一看,上面写满了一些文字:语句通顺,内容具体,层次清晰,详略得当……原来是"评语大全"。这样"分解组合",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完成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如此套话般的评语,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