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作者随哈尔滨市速滑运动队两次赴俄罗斯;作为科研人员,他掌握了俄罗斯速滑训练方面的许多情况。该文介绍了俄罗斯速滑多年训练及大、中、小周期训练计划等“俄罗斯速滑训练模式”,文章较长,本刊分上、下两部分刊之。  相似文献   

2.
我国冰坛对俄罗斯速滑专家瓦西里科夫斯基并不陌生,他是前苏联国家速滑队副总教练,莫斯科中央体育学院速滑教研室副主任、副博士。作为教练,他具有很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的坚实功底,培养过世界冠军;在第17届冬奥会上,由他任主教练的俄罗斯速滑队获两枚金牌,充分显示出其在速滑全能训练方面的才华与造诣;他在世界上享有声誉是很自然的。应吉林省体委和滑冰协会之邀,来华在吉林省队执鞭一年;针对“全国第7届全运会”,制定并实施了由他主持的训练计划—概括地说来,瓦西里先生的训练计划内容安排与方法手段的运用,具有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少而精、实用性强,合理搭配、节奏明显、周期安排具有实战意义等特点。王铁明教练曾协助其工作,经他们将瓦西里拟定的全年速滑全能训练的内容整理出来,并加上了他们个人的见解和实施训练工作的体会,殊为难得。文稿较长,本刊将续为发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国内外速滑运动发展历史和大量文献资料,对国内外优秀速滑运动员成长历史和世界各国速滑运动的兴衰成败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从而指出我国速滑运动训练的战略主攻方向应放在全能(短全能和传统全能)和长距离速滑项目上。这是发展我国速滑运动的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4.
儿少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刘滨 《冰雪运动》2009,31(5):6-9
依据速滑运动项目特点和优秀全能速滑运动员成长规律,密切结合儿少速滑运动员身心特点,对儿少速滑运动员进行系统的全面培养,打好其身体素质、运动素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提出了儿少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基本技术和心理训练等系统训练方法和手段要点,对于儿少速滑教练员树立系统训练的理念,掌握系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世界和国内优秀选手女子全能积分主成分的分析,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明确了影响全能积分的主要因素,阐述了我国女子速滑全能项目落后的原因,为全能项目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前言运动负荷强度参数是科学、精确安排速滑运动训练的依据之一。本题通过对中国和世界优秀运动员比赛强度的研究,提出速滑运动训练各项负荷强度参数的主要标准及其简便计算方法,供在安排速滑运动训练和比赛时参考。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对参加世界锦标赛、冬季奥运会、全国冠军赛和冬季全运会的世界、中国男、女全能前6名和前10名速滑运动员共276人次的比赛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在选择研究对象所  相似文献   

7.
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速滑运动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力量、技术为一体的竞技运动项目,速滑运动员除应具备过硬的技术水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掌握过硬的心理技能是其技术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论述了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计划制定的重要性、原则、内容,阐明了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计划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应注意的要点,指出了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化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速滑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计划应贯穿于整个速滑体能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的完整体系中,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计划的核心内容是与速滑运动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有机结合的运动技能心理训练方法,并介绍了容易被忽略的、相当重要的、必须贯穿于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计划之中的心理训练方法及其组合,速滑运动技术训练心理调控技能是速滑运动员重要的心理技能。  相似文献   

8.
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与辅助手段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速滑运动是一项培养周期非常长的运动项目,培养一个速滑世界冠军,至少需要15年左右时间。在这漫长时间里,不仅要训练好,同时也要恢复好,而且只有恢复好,才能训练好,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恢复是速滑运动员极其重要的任务,更是速滑教练员的工作重心之一。通过对速滑世界冠军王曼丽多年训练中在恢复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了王曼丽的教练所采取的针对性训练措施,论述了速滑运动员的恢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训练计划、训练负荷强度、训练方法、手段和形式以及重视心理恢复等多方面,阐述了速滑运动员恢复训练原则和训练实施方案,并介绍了多种辅助手段,以供现在负责青少年速滑训练的教练员培养未来世界冠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速滑全能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多种竞速能力,但由于各种竞速能力对全能成绩的影响不尽相同,尽管这一作用的大小因人而异,然而,仍可找出大多数运动员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项.本文拟就我国速滑全能运动主翼项关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以统一认识,使全能运动员的训练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速度滑冰项目的教学训练计划、定量负荷安排及预测分析等问题进行智能化处理,建立速度滑冰项目的教学与训练的“专家系统”,从而更好地进行速滑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和实施及更好地实现比赛前后的运动成绩预测、分析、诊断和评价,促进速滑训练的现代化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日本大学速滑部的陆地训练计划和训练内容,同时,从身体素质测定的结果来研究其训练效果,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速滑技术、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是现代速滑训练的三大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2.
于净  贾俊深 《冰雪运动》2007,29(4):29-31
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和训练后,进行积极的放松练习,对体能的恢复和竞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指出放松训练对速滑长距离全能运动员的重要作用和对其运动成绩的影响,提出了速度滑冰长距离运动员放松训练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速滑运动是一项集速度、耐力、力量、技术为一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训练监控是速滑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结合速度滑冰的项目特征,对速滑运动员常用的生理生化训练监控指标进行分析总结,为速滑教练员全面掌握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机能状态等提供参考,进而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计划,不断提高速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取得全能比赛的好成绩,应该进行全面、系统、长期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中,各个相互联系着的训练内容应有条理地组成完整的训练结构。上述的训练结构是在教育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教学基础上形成的。这个训练结构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以取得优异的成绩。速滑运动员的训练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包括: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理论训练、意志品质训练等等。各方面的训练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全能成绩也是由上述这些因素决定的(图十五)。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荷兰著名教练艾迪·沃黑因先生关于新冰刀技术特点的看法。尤其是与旧冰刀蹬冰力量的分配方式不同;荷兰滑冰协会的组织情况、速滑竞赛和选拔国家队的方法及荷兰国家队的训练计划;控制训练负荷的方法;制定训练计划的原则、方法;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荷兰优秀速滑选手训练、比赛期间营养饮食的方法;一般身体训练、力量训练、轱辘训练的具体方法等诸多方面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操作,以及对我国发展速滑运动的建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饿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原苏联选手分别代表自己的国家参赛的情况下,在第17届冬奥会上仍以11金、8银、4铜,共23枚奖牌列冬奥会的榜首,保持了冬季项目体育强国的地位。速度滑冰是俄罗斯参赛冬奥会的主要得奖牌的项目,也是她的强项。在1956—1988年冬奥会上,他们获得过24枚金牌、18枚银牌、18枚铜牌,共60枚奖牌(1992年未获奖牌)。60—80年代初期,俄罗斯的速滑运动曾一度垄断冰坛。在第17届冬奥会上俄罗斯选手获得了2金、2银、1铜,共5枚速滑项目的奖牌。特别是女子项目沉默多年之后,在本届冬奥会上又露头角,获得1金、1银。显然,俄罗斯的速滑运动不容轻忽。 我们搜集到了俄罗斯国家速滑队,“准备94年冬奥会的目标训练大纲”并把它译成中文。该“大纲”经俄罗斯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共同讨论制定,并经俄罗斯速滑协会批准为国家速滑队准备94年冬奥会的统一的训练大纲。“大纲”中包括:对上个赛季各国实力的总结分析;冬奥会成绩预测;俄罗斯国家速滑队参加冬奥会的实力分析和任务目标;准备冬奥会年度周期训练大纲及科研保障工作等几个部分。“大纲”中对短距离项目组和女子全能组训练周期的划分、周期的任务、训练负荷量的分配等均做了较为具体详尽的安排。 在第17届冬奥会之后,我们再来分析检验这份大纲,可见:俄  相似文献   

17.
2005~2006年速滑世界全能锦标赛亚洲区资格赛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2005~2006年度速滑世界全能锦标赛亚洲区资格赛赛况,从比赛的数据分析中诠释亚洲全能水平的发展情况,进而对目前亚洲速滑全能项目的现状进行相对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强化速滑运动员自行车训练手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自行车训练手段与速滑运动的异同进行了运动学和生理学特征的对比分析,强调了自行车训练手段对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能力和一般身体机能的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合理安排自行车训练手段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9.
浅谈都灵冬奥会男女500m速滑成绩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都灵冬奥会速滑男女500m获得前8名运动员与他们在冬奥会前的世界锦标赛及2站世界杯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失利的现象进行分析,认为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使技术动作变形;认为世界锦标赛短距离全能成绩代表运动员的状态和能力,全能项目的训练是提高单项成绩的好方法。提高优秀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做好大赛前的心理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高伟  于涛 《冰雪运动》2002,(1):10-11
阐述了柔韧性训练水平对速滑运动员的重要性和提高速滑运动员柔韧性训练水平的方法和手段,并强调了应把柔韧性训练贯穿到日常训练中,对如何将之纳入训练计划、冰期如何安排等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