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次 ,听一位青年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公开课。当课有条不紊地进行到 2 0分钟时 ,突然一名男生站起来插嘴道 :“邱少云离敌人只有 60米远 ,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 ,就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 ,为什么邱少云身上的棉衣烧着了 ,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焦味 ,而敌人没有闻到呢 ?”面对这位学生的“突然袭击”,这位教师有些手忙脚乱了 ,最后为了给自己下台阶 ,却板着面孔道 :“上课要专心听讲 ,不许随便插嘴 !”此后 ,学生们都正襟危坐 ,洗耳恭听 ,以至后来 ,这位教师在板书时将 :“挪动”写成了“挪云”时 ,全班五十…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关于如何处理学生上课“插嘴”现象的集体教研活动中,王老师说“:有的班学生的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总是打断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其他老师还举了下面两个例子:例一:一次,一位青年教师给学生讲《乌鸦喝水》的故事。当讲到“乌鸦把石头放进瓶子里,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时,一学生迫不及待地说道“:可以用吸管喝水,我们平时喝饮料都用吸管的。”“那时有吸管吗?”那位老师没好气地…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校全体教师听一位步入教坛不久的青年教师教学第11册《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公开课。当本节课有条不紊地进行到20多分钟时,突然一名男生站起来插嘴道:“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就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为什么邱少云身上的棉衣烧着了,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焦味,而敌人没有闻到呢?”面对这位学生的“突然袭击”,这位教师显然有些手忙脚乱。最后为了给自己找台阶,板着面孔说:“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随便插嘴。”此后,大家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以致后来,这位教师在板书…  相似文献   

4.
如何看待课堂上的学生“插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位老师正有条不紊地讲解着《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插嘴:“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为什么邱少云身上的棉衣烧着了,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的焦味,而敌人没有闻到呢?”面对学生思维的跳跃、灵感的泉涌,这位老师竟反而板起面孔一声怒吼:“闭嘴,上课要专心听讲”。吓得该生直打哆嗦,以致后来这位老师的板书将“挪动”错写成“挪云”时全班五十多人竟无一人再敢“插嘴”指错。当然,这是过去的常见情形。而在当前的课改中,类似的情形并未销声匿迹,仍值得认真对…  相似文献   

5.
计亚萍 《教书育人》2005,(12):38-38
在一次关于如何处理学生上课“插嘴”现象的集体教研活动中,王老师说:“有的班学生的习惯很不好,今天我上数学课,题目刚刚出示,就有学生不经举手马上说出答案,总是打断我的教学思路。”李老师深有同感:“有的同学回答错了,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想发表不同见解,不举手发言,课堂纪律一团糟。”其他老师还举了下面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失落的生成     
【情境再现】下面是《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教学片断:师: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感动着无数的人。课文中写了邱少云的什么事,表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后再全班交流。(生交流)生1:老师,生甲装怪,他问我们“邱少云为什么是英雄”。生2:老师,生乙更坏,他说“邱少云是傻冒”,他还问“这个故事真实吗”。(有的学生直摇头,有的指指点点,有的议论,有的暗暗点头……)师:这是邱少云的战友亲眼看到的,没什么可怀疑的,你们俩光往歪处想。请同学们交流讨论的结果,给这两位同学一个教育。【诊断】“生成”的“离经叛道”扰乱了“预设”,教师虽…  相似文献   

7.
何柴  袁雪景 《湖北教育》2002,(19):43-43
一次,我校全体教师听一位青年教师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公开课。当课有条不紊地进行到20多分钟时,突然一名男生站起来“插嘴”道:“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就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  相似文献   

8.
一位青年教师开了一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公开课: 当课有条不紊地进行到二十多分钟时,突然一名男生站起来插嘴道:“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就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为什么邱少云身上的棉衣烧着了,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焦味,而敌人没有闻到呢?”面对学生的“突然袭击”,这位教师显然有些手忙脚乱。最后为了给自己找台阶,板着面孔说:“上课要专心听讲,  相似文献   

9.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10.
[案例]《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浙教版教材六年级的一篇文章。在教学第八自然段时,一学生的“节外生枝”打断了原来的教学流程。他说:“老师,我有个问题,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烧了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其他战士没有受到影响?”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共鸣“。是啊,文章前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读懂句子,这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训练。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句子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巧妙设问,理解句意。以巧妙的设问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句意,这是基本的、最常用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一句时问道:“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作者为什么把他比作石头呢?烈火中的邱少云与石头有哪些相似呢?”“为什么作者不说邱少云像石头一样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而说邱少云像千斤…  相似文献   

12.
一位青年教师开了一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的公开课: 当课有条不紊地进行到二十多分钟时,突然一名男生站起来插嘴道:"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就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为什么邱少云身上的棉衣烧着了,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焦味,而敌人没有闻到呢?"面对学生的"突然袭击",这位教师显然有些手忙脚乱.最后为了给自己找台阶,板着面孔说:"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随便插嘴!"此后,大家都正襟危坐,洗耳恭听,以致后来,这位教师在板书时将"挪动"写成了"挪云",全班五十多人竟无一人再敢站起来"插嘴"指错.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讲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孙老师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个学生提了三个问题。1.邱少云被火烧时.“我”回过头来看,会不会被敌人发现?2.火为什么只烧了邱少云,而没有烧着别人?3.发起总攻时,战友们高喊“为邱少云报仇”,他们是怎么知道邱少云被火烧死的?三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一堂课就这样热热闹闹地上完了。  相似文献   

14.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15.
一位老师正有条不紊地讲解着<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一位男生突然站起来插嘴:"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为什么邱少云身上的棉衣烧着了,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的焦味,而敌人没有闻到呢?"面对学生思维的跳跃、灵感的泉涌,这位老师竟反而板起面孔一声怒吼:"闭嘴,上课要专心听讲".  相似文献   

16.
偶听一位年轻教师苦诉这样一件事:我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讲的正起劲,突然一名全盲生站起来插嘴道:“邱少云离敌人只有60米远,敌人讲话的声音都听得见,就连战士咳嗽一声或蜷一下腿都有可能被发现,为什么邱少云的棉衣烧着了.战士们都闻到了棉布焦味,而敌人却没有闻到呢?”当时,面对他的“突然袭击”我真的有些手忙脚乱,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  相似文献   

17.
一、剖析词语法。教学中,抓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细细剖析,使他们加深认识,受到教益。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就可紧扣“纹丝不动”一词,启发学生思考:①“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潜伏时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②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怎样“纹丝不动”的?③邱少云为什么能做到“纹丝不动”?这样,对“纹丝不动”一词层层剖析,使邱少  相似文献   

18.
笔者有幸聆听了两位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和王崧舟分别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他们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我们展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其中有许多地方不谋而合:一、以读为本———书声琅琅孙双金老师在课堂上围绕“为什么年仅二十二岁的战士被作者称为伟大的战士”这个问题,通过教师范读、学生品味读等多种读书方式,抓住“我的心像刀绞一样……”“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一动不动……”等句子,引导学生体悟“我”担心、矛盾、痛苦的心情,感受邱少云的伟大形象。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学生通…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 ,学生常会迫不及待地插嘴。对此 ,有的教师常常给予批评、制止 ,而我却要为“插嘴”叫好。一、“插嘴”能增强学习兴趣学生的插嘴是课堂的润滑剂 ,一句幽默、天真、幼稚的插话会引起大家一阵欢笑 ,笑声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儿童脱口而出的插嘴常有 :“这道题还有第三种解法” ,“我不同意这样分段”,“这篇作文选材老掉牙”……对此 ,我从不制止 ,反而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坚持表扬为主的原则 ,使得学生们畅所欲言 ,思维活跃 ,学得轻松愉快。二、“插嘴”能促进主动参与课堂上 ,有的学生的插嘴十分精彩 ,有创意 ,开拓了…  相似文献   

20.
一、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每篇课文教学之前 ,我都布置学生先预习 ,要求学生从课文的字词运用、句式表达、篇章结构等方面去深思、生疑 ,并将疑问记下 ,新课开始之前拿来交流。例如学生预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 ,提出了不少疑问 ,比如 :“全军战士都潜伏在茅草丛中 ,火苗又趁着风势乱窜 ,为什么没窜到其他人身上?”“我们平时烫一下就哭闹不止 ,邱少云真的能纹丝不动吗?”“我能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 ,离得很近的敌人就闻不到吗?”甚至有的还提出这样的质疑 :“邱少云身上的炸弹为什么不会爆炸呢?”等等。我马上有选择地对同学们提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