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中,在第四章第一节《氯气》里讲到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其中有个演示实验是用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来验证氯气的漂白原理,目的是验证氯气没有漂白能力,而溶于水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能力。在本实验中,一个关键的可变因素是水。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经干燥的氯气,先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再通过湿润的有色布条,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1.1教材实验分析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19年版)在第2章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中没有提供氯水漂白作用的实验装置,只是以文字的形式阐述“分别将干燥和湿润有色布条或纸条及有色鲜花放入干燥的氯气中”,并没有相关的实验装置图。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2020年版)在专题3第1单元“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实验探究中也只是给出了实验步骤(将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并没有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3.
在理科实验中具有相同现象的事例很多,但导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并不相同。现以化学实验为例,对这一类知识进行以下归纳,以便使该类知识系统化,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褪色褪色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如品红溶液的褪色、有色布条的褪色、酚酞的褪色等。能够导致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种类很多,但褪色原理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氯气漂白实验的改进江苏省铜山县茅村中学(221135)韩文元高中化学课本中,次氯酸使有色布条褪色实验,囚装置复杂,操作不便,在教室中很难进行,可用下面装置进行实验,效果很好.一.装置的配制将一支18x180mm的试管底部打破成一小孔,试管底部填入少许...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真拜读贵刊1996年第2期刊登的"氯气能否漂白"一文.笔者认为;该文对氯气在有水份存在下能使有色布条的颜色褪去的原理作了不恰当的解释.这里有二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一是在文中所指的条件下新生态氯原子与氧原子能否存在;二是次氨酸有否能力把有色布条的有机色素氧化而褪色.对氯气的漂白原理,笔者认为原子态的氢、氧、氯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产生的,这条件无非是在高温、无声放电或光学等方法使其分子分解,是要在气相中进行的,而且原子态是暂时存在的.在液相(溶液)中所谓中间体原子氯或氧是无法存在的,其环境温度或可见光照…  相似文献   

6.
1问题提出在高三复习资料中有一道练习题: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次氯酸钠、漂白粉溶液均能使有色布条褪色,这是由于它们含有或能生成()。A.氯气B.次氯酸C.次氯酸根D.氯化氢讨论时存在两种观点,观点一:潮湿的氯气、新制的氯水中都含有次氯酸,次氯酸、次氯酸钠、次氯酸钙中都含有次氯酸根,都能使有色布条褪色,  相似文献   

7.
在普通化学教材中,氯气的制备及次氯酸漂白性的实验验证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实验装置主要由铁架台、圆底烧瓶、分液漏斗、胶皮塞、导气管、集气瓶、有色干布条、有色湿布条等几个部分组成.该实验装置有几个缺点:一是实验装置复杂,操作繁琐;二是实验中容易出现氯气泄露,危害实验者健康;三是验证次氯酸的漂白性需要进行2次实验,易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氯气能否漂白江苏省宿迁师范(223800)冯克金一、从实验现象来证明在四个集气瓶中分别充入氯气、液氯、氯气、空气;依次放人干、干、湿、温红布条,封口.实验结果是第三个集气瓶里的红色布条很快褪成浅黄色,说明:在仅有氯气或液氯存在而无水存在时;不能使有色...  相似文献   

9.
激发兴趣 有效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化学课没有兴趣, 自主学习就会成为空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与新需求产生矛盾,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1.实验激发兴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  相似文献   

1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核心,也是完善人才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平台. 一、利用实验引疑导思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练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化学教学中创设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创新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好方法.因为青少年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在探究活动中,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就可以激发他们爆发出无穷的探究欲和探究力,并在后来的探究活动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新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江苏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化学1(必修)37页设置了氯气的性质的演示的系列实验:①将湿润的淀粉一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②将有色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分别放入两瓶干燥的氯气中,观察实验现象;③将一根光亮的铁钉放入一支充满干燥氯气的试管中.将一根光亮的铁钉和一团湿润的棉球放入另一支充满干燥氯气的试管中,观察铁钉表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氯气能部分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了解氯气可用来漂白杀菌,掌握次氯酸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制订研究方案、动手做实验,培养其表达、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分析、制订实验方案、抽象概括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增强同学们对身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和物质的性质等都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或验证。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优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笔者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化学教学中要大力挖掘实验中的各种"意外",在实验过程中要巧妙诱导学生产生"意外",提醒学生捕捉"意外",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帮助学生开展探究,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去发现新问题、萌发新思想、形成新思路。然而现行中学化学课本中某些实验的选材不当,效果较差,作者通过试验研究后,对"乙炔使溴水褪色实验"、"次氯酸漂白性实验"、"蔗糖水解实验"、"酯类水解实验"提出一些改进方法,同时对实验改进的原则作一些论述,旨在有利于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例谈化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兴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指导学生进行“我能设计新型的CO2 灭火器吗 ?”实验探究为例 ,阐述了化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的可操作性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琳 《成才之路》2022,(12):64-66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认识并体会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讲述化学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合理设置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组织实验小组,开展科技活...  相似文献   

18.
HCIO,O3,H2O2,Na2O2及SO2都具有漂白性,但SO2的漂白性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即SO2使品红溶液褪色,而漂白后在一定的时间或加热的情况下是可以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的.原理是SO2与这些有色物质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了证明SO2的这个特性,教材中的实验是把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先观察其溶液褪色,后又在酒精灯上加热使其分解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1]第一册第66页中的[实验4—4]是用下面实验装置进行实验的(如图1所示),此实验用干燥的有色布条与润湿的有色布条对比颜色变化来检验次氯酸的漂白作用.但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具有以下不足:其一,使用有色布条进行实验时需要的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0.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实验教学是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实验是学习化学、体验化学和探究化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学生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主体.化学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和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