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自中国学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西方当代学理论和艺思潮的深刻而广泛地影响下,又紧密结合着我国现实境遇下的学创作实际,由此发生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变化,尤其是在学观念、表达方式、写作技巧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姿多彩的奇异景观。这就迫使我们当前的学研究具有较之以往迥然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以期获取对之的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和知解,那种一味地称颂、褒扬或是一味地批评、贬低,都可能导致对之评析的偏颇。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学课的教学法,既不能一味地教授单词、句子、段落,把日本文学课变成精读课、语法课,也不宜一味地填鸭式教授作者生平、文学流派、文学概念等文学知识,而应该在日本文学课上通过文本细读来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能力,通过画面想象使学生认识日本文学的美,认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文学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不应该否认的。通过文艺学学科视阈下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下文学功能的研究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阈下研究文学的价值及功能,使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这种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也是可能的。对于文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一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借鉴文艺学既有的研究成果,在自身学科视阈内系统深入地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正>"民国历史文化"视角是当前文学研究学术创新与突破的主要方向,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史建构模式,其用意不在一味颠覆既有的文学史结论和价值判断,而着眼于研究方法的更新。具体来说,"民国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社会历史情态下的文艺现象本身,而非等级化、秩序化和  相似文献   

5.
刘绍清主编的《大一这年》,是他继《昭通文学发展道路初探》《中国地方文学发展道路探索》《中国诗散文研究》《中国农村文化扶贫研究》之后主编的又一本地域文学研究著作,系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系列研究成果之五。与之前的昭通文学发展道路系列研究成果有所不同,《大一这年》在内容上更加具有独特性,在编选上更加具有创新性,在价值上也具有多重性。《大一这年》艺术地书写了昭通精准扶贫(文化扶贫等)之创举,又突出地展现了昭通地域文学研究的新成果,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成功经验,为大学生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为地域文学研究提供了新样本、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经典文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历代传承下来的永恒的、神圣的具有独特价值追求的内容。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浮躁,难以沉淀,更不会专心致志完成一本经典作品的欣赏,而是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大量的习题训练和补课、兴趣班等占据了学生的时间,对经典文学较少涉猎,或者品读不深。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高中经典文学教学呢?一、经典文学教学的问题及成因1.经典意识的缺乏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事物的接  相似文献   

7.
"盛唐之音"最早是林庚在《盛唐气象》一文中提出来的,从而引发学术界激烈的谈论。在恢复高考制度、知识分子畅所欲言的时代背景下,李泽厚以遵循历史真实的文学研究思维、共性与个性相比较的文学研究方法和切身体悟的文学研究方式对"盛唐之音"进行研究,并提出真正的"盛唐之音"是李白那种抱负满怀,突破传统的约束羁绊,欣欣向荣之音。  相似文献   

8.
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主动性地强势选择,产生了文学合流现象,这一过程中僧士合流的出现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独特性,深刻影响了中国"缘情"文学与美学。文章从僧士合流过程中的集大成之作《沧浪诗话》入手,通过对其"诗评"部分的深入关照和发微,以期站在一定距离而又内在地为研究文学合流视域下的南北朝"缘情"问题提供事实与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对公安派后期转变的原因,有必要从文学要素方面探析。公安派的师心对文学要素“理”、“辞”的全面突破以及一味“对作”的思维,造成了其前期文学创作及理论的缺失,为后期的回归传统、注重“言”“意”之辨预留了调整完善的空间,而回归的动机就在于进入文学史、为袁宏道和公安派找准文学位置。  相似文献   

10.
成长内蕴着教育意图和文化规训,但在看到这种教育和规训正面意义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规训的复杂性.当代中国式成长小说通过日常伦理和认知价值的矛盾冲突凸显了这种复杂性.作家们以其细腻的笔触记录下纯真、真诚的变质与衰落,记录下青少年与社会规范、价值体系的碰撞,以及碰撞中产生的社会之我与内在之我的分裂,记录下在迷津中的青年们的痛苦与挣扎.对这类文学的关注与研究在具有文学意义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歌德学院、塞万提斯学院为参照系可见孔子学院命名在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理念上之失误、涉嫌宗教之失误、忽略孔子妇女观和民主观及科学观之失误、对中国文化理解之失误。补救的新战略就是孔子学院应改名为曹雪芹学院,转变观念,与国际上先进的语言对外推广和文化对外传播理念接轨,坚定不移地遵循语言通过文学推广、文化通过文学传播之理念,在汉语对外推广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以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学的教师作为主要师资、切实把中国文学作为主要工具和主要教学内容,从而避免赤裸裸的文化输出,避免生硬的语法灌输和枯燥的文化灌输,致力于在对中国文学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推广汉语语言、传播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科学化为语言形式,并将其研究对象确立为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性。这种"语言学转向"对现代及后现代文学理论和文化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使人们更加自觉地研究文学中的形式结构,而且,它本身也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同谋者。在文学研究"向内转"的旗帜下,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的目标定为发掘意义得以生成的形式和机制。以此为基础,形式主义不仅实现了"语言学转向",而且在完成了文学形式自律的同时,迈向了技术自律。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在评议作家时,能够兼顾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和前人相比,更具文学眼光,刘勰注意研究作家的全部作品,善于发现作家优点,评议尽量避免偏颇,刘勰不一味推崇著名作家,对其做出的评价更严格,魏晋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传统的文人概念发生了变化,这对刘勰能够全面地评价作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流散文学的多元文化视角使之具备了比较文学的跨文化特征;流散文学的文化交流、沟通、融合功能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终极目标;全球化时代流散文学研究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蓝棣之的"症候式分析",是新时期文学研究"方法热"中涌现出来的,是在将西方"新潮"理论本土化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理论创新。本文通过对主要是2000年以来的有关"症候式分析"的部分学术研究论文的综述,试图使读者对症候式分析的理论内涵、个性、文学史意义有一个基本的、客观的认识。在当前文学和文学研究事业普遍处于不景气的整体情势下,体现了强大的综合能力与灵活性的"症候式分析"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不断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学外译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陕西当代文学以其强烈的地域特色以及作家特有的个性张力,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之林中独树一帜。正是在此背景下,对以路遥、陈忠实以及贾平凹为代表的陕西籍作家在俄罗斯的译介与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于陕西当代文学更好地“走进”俄罗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现实主义在批评和创作上倾向于为某一社会问题提供出路 ,而非细致地展现矛盾 ,这就削弱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与真实性 ,从而使现实主义文学陷入困境。本文认为 ,真实地展现当下现实生活矛盾才是现实主义的主要任务 ,而一味“提供出路”反而会走向伪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灵动的文学,灵动的人,而不变的是那文学的魂! 文章以“你”作为叙述角度,来倾谈文学,产生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谈文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和生发性,所以,以“你”相称就可以更好地展开文章的思绪。作者把山水与文学相比拟,也是相当巧妙的,由此,就把中国文学中关于山水的篇章与典故化为了文章的有机成分,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始终在一个确切的题意下运用自己的知识积淀。较之那些一味在文章中排列古今诗文写山水的名章隽句的做法,显然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与上世纪之交,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折,这就是自命为天朝上邦的中国放下自己高贵的架子,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由原来的慷慨地奉献变为从日本虚心地引进。日本有变封建主义民族为资本主义民族的明治维新,中国则有以之为样板然而却没有成功的戊戌变法;“日本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维新派在政治上惨遭失败之后,也转而对文学寄以厚望,并在日本文学的影响下,开展颇有声势的文学革新运动。目前,日本明治维新曾给中国的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20.
80后文学在某种意义上隶属于都市文学。80年代初都市文学开始复兴,它在意识形态、写作对象、写作目的等方面为80后文学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从都市文学的复兴入手来研究80后文学的成功之道,对在市场经济下文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