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与孩子交流,或表扬,或批评,或指导,或期待,用语要亲切、清楚、干净利索,这样家长的话语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并接受.但有些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语言不太"利索",往往在对话结束时带有一个伤害孩子的"话尾巴",这会让孩子难过、难堪.不信你听--  相似文献   

2.
有些孩子因为要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而不得不经常"开夜车",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的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还会在一些场合,家长们把这作为孩子学习是否刻苦的一个标准来比较.甚至有一些家长逼迫孩子"开夜车",孩子反抗时家长就拿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正确.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3.
章高祥 《江西教育》2022,(13):57-58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教育不能靠"大棒""小棍",也不能靠"怒发冲冠""恐吓".在一次家长会上,我告诉家长们:"不同的孩子,心里都有一把锁,你要读懂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4.
张瑞芳:在今天,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认为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幸福.一定程度上教师和家长也承认这一点.然而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升学的压力,教师、家长,甚至是孩子都觉得无奈,因为他们必须拼命让孩子"优秀".所以就要孩子努力学习,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教师和家长能够放弃对孩子"优秀"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5.
"休业式"是一个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一些学生往往会以各种理由缺席,部分家长还会对"休业式"表露出抱怨情绪,有些配班教师也会有所不满意.对此,班主任要在"善于尊重"上下功夫、做文章,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理解家长的正常想法,尊重配班教师的同等权利,调整自己的不适心态,预设活动的最佳流程,确保"休业式"能够顺利达成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受骗,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于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  相似文献   

7.
放暑假了,家长最关心的话题无疑是孩子的暑期安排.如何让孩子们在课业之余,过一个充实、愉快而有意义的假期?以下几点建议家长们可以参考. 尊重孩子共同协商 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武断地将孩子的暑假"据为己有",安排各种补习班、强化班、特长班,孩子们不得不从"单调"的校园走进另一个家长精心打造的"鸟笼".  相似文献   

8.
因为要准备一堂关于"表扬与批评孩子"的家长课程,我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题是"你平时是被家长表扬得多还是批评得多?"参与调查的有三个班级,每班有学生45人左右,认为表扬多的各班人数均不超过5人,认为表扬和批评差不多的每班6人左右,另外三十多个孩子均认为被批评得因为要准备一堂关于"表扬与批评孩子"的家长课程,我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做了一次调查,问题是"你平时是被家长表扬得多还是批评得多?"参与调查的有三个班级,每班有学生45人左右,认为表扬多的各班人数均不超过5人,认为表扬和批评差不多的每班6人左右,另外三十多个孩子均认为被批评得多.有个孩子说:"老师,我妈妈表扬我的几率几乎与看到'U F O'的几率差不多."  相似文献   

9.
"家长园地"是家园联系的一个重要渠道,为了使孩子们能在和谐一致的家园环境中健康成长,我们坚持出好每一期"家长园地",让它真正发挥作用.我班"家长园地"的主要内容除了向家长介绍教育教学内容及要求家长配合的事项之外,还有:  相似文献   

10.
胡瑶 《早期教育》2000,(5):10-10
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单靠幼儿园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做家长工作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 发放有关资料针对家长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适时向家长推介操作性较强的文章,如<如何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孩子入小学前的准备><指导孩子阅读的方法>等,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媒体一直在宣传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许多幼儿家长都将他们作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那就是一生中都要追求"赢",只有不断赢,才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如此,尚处于学龄前的孩子,父母帮着他们报了许多班,不管刮风下雨,接送孩子穿梭于城市的各个培训班之间,并且为孩子学会了其他同龄人不会的技能而沾沾自喜。这样的家长,恰恰疏忽了,孩子不仅需要"赢",而且要勇敢地面对"输"。  相似文献   

12.
当"竞争"已成为社会的标签时,孩子学会的是"坚强",而不是"感动","感动"则被孩子渐渐遗忘.孩子不会"感动"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对比的参照物,习惯了正常的事情,而品德教学的"感动"也在羞涩地退却和飞快地贬值.为给孩子找回失落的"感动",教师要加强品德教学的"感动"教育,引导孩子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感动",在生活细节中寻找"感动",在真情沟通中碰撞"感动",在教师激情中收获"感动".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与家长沟通主要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家访等形成.单纯进行这种"事后型"的传统家校沟通方式显然令家校双方感到力不从心.班主任要管理数十名学生,时间、精力都有限,很难做到适时与几十名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家长想要真正接触到孩子在校园里的成长"脉搏",只能在晚上给老师打电话,但是家长也考虑到老师不是只教自己一个孩子,而且也有自己的生活,所以认为电话打多了也不合适,双方常处在一种信息严重不通畅的矛盾境地.这学期,我校在全校推广使用了"家校沟通反馈表",这一举措给班主任工作搭设了很好的沟通平台.  相似文献   

14.
既想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全面的素质,要想让孩子得到考试的高分数,是我们新时代家长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我们学校满足"轻负担,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我觉得教育要实现"轻负担,高质量",就应该减去学生不应有的多余负担,引领学生轻松快乐地完成应该承受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你能不能赶紧起床"、.快点刷牙洗脸,然后吃饭"、"你怎么那么磨蹭"……相信诸如此类的话是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有时.心急如焚的父母实在等不及笨手笨脚的孩子,就会三下五除二地代劳:看到别的孩子成绩顶呱呱,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中不溜.一些家长就坐不住了,劈头盖脸对孩子一顿训斥;看着别的孩子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样样精通,自己的孩子一无所长,于是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拓展班、特长班一齐上马……  相似文献   

16.
我家孩子在学校表现很是乖巧,很听老师的话,可是一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都表现得很"叛逆",在家里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爱提条件.比如我提醒他糖纸要丢入垃圾桶中、关门要轻一点等,他总是提"妈妈给我买玩具我就……",请问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孩子的教育绝对不只是学校教师的事情,家长的言传身教比起任何学校教育都更重要.但是,在各大城市,尤其是我所在的这种北上广一线城市,虽然大多数父母都是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且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谋生技能,能够扛得住高房价购置一套住房落脚下来并安居乐业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的家庭教育实践也仅限于对孩子金钱投入方面的舍得(报补习班、买益智玩具等)或是陪伴时间方面的充裕(尽量多抽空陪孩子),究竟如何"低投入,高产出",用有限的陪伴时间达到高效的陪伴效果,其实大多都还没有好方法.如果能够指导家长不要总是将教育假手他人,不要将孩子过早置身于社会竞争的大跑道(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刚出生不久就送到早教机构开始"精心"培养打造),引导他们充分利用多年自身所学来认真带领孩子们上好一堂堂的"陪伴课",不仅让自己的孩子受益,更是对社会、对国家的一份贡献. 我所创立的这种家庭"内包式"早期教育模式就是一种有益的创新和探索,于2016年8月在广州市荔湾区某大型小区正式开始实施,目前教育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8.
案例 高小丰,一个曾让老师和家长很头痛的"问题学生",日前被全英排名第四的谢菲尔德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本硕连读"班录取.在成都7中上初中时,由于忘带作业、迟到、上课说小话等问题,高小丰经常受到责骂、罚站、请家长等处罚,这让倔强的他感觉和老师"处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后来索性不做作业、不听讲.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要能从容面对网络挑战.让沉溺干网络者戒除"网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高素质家长的努力."在亲子和谐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个性"这一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指导可操作的"亲子和谐活动",提高家长的素质,引导家长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促使家长重视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让孩子能在纷纭复杂的网络信息面前择优汰劣.从容面对网络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任民 《早期教育》2004,(12):29-29
有一天,一位家长来到园长办公室,告诉园长她的孩子要转园.园长先沏上一杯热茶递过去,然后关切地询问要转园的原因.家长不无忧虑地说:"我家孩子所在班的张老师常批评孩子,孩子说什么也不愿上幼儿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