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所谓新修方志,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编修的方志.新修方志的种类以行政区域划分有总志、通志、地区志、市志、县志等综合志;以内容划分有专志,细分为自然、山川、农业、工业、商业、金融等子目以及体育志、公路志、气象志、林业志等行业志.我们论述的以综合志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新修方志自建国初至1960年共完成250余种,至1998年修成3000多种,编成6000余种,接近于中国现存旧志的总和(《中国地方志综录》统计有旧方志7413种),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2.
何沛东 《图书馆杂志》2020,(4):133-140,147
一些印刷数量的信息在近代方志中相对容易被找到,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晚清每种雕版印刷的新修方志印数多为二三百部,民国每种采用新技术印刷的新修方志印数多为五六百部,重印旧方志的印数可能比同时期新修方志的印数少。总的来讲,近代每种新修方志的印数主要稳定在几百部,下至几部、几十部,上至千部、几千部的情况较少。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方志的特殊性质、方志的稳定读者群小、缺乏印刷经费、志书价格高、印刷技术限制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全美国最大的图书馆,其中中文部收藏中国古籍历史悠久,最早的汉籍来自清代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清政府赠送。该馆收藏的汉籍,以地方志最为著名。本世纪四十年代朱士嘉先生以他在国会图书馆工作之便,编纂成《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一稿,著录中国方志2,939种。其后陆续补进,至八十年代末,该馆藏中国方志达4,000余种。这个数量已占七十年代我国普查方志后编成  相似文献   

4.
齐心 《兰台世界》2012,(10):40-41
清代东北地区的封禁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政策。清初,为确保清王朝的"祖宗肇迹兴王之所"[1],清王朝在东北建造了一个具有封界性质的边墙,它的设置和废除对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尤其是对当时的民族融合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丛书和方志是我国传统典籍中刊刻数量较大的两宗图书。南宋时期,丛书开始出现,而方志已经定型。此后,丛书与方志就相辅相成,关系十分密切。相当多的方志藉助丛书而得以流传和保存,方志又极大地丰富了丛书的内容和种类。清代以后,更出现了专门的與地丛书和方志丛书。对古籍丛书中的方志收录情况进行考察,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述新修方志的出版情况及其价值,介绍新修方志文献采访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纂修地方志的历史传统。古往今来 ,方志已成为典籍之大观。无论是 194 9年以前所修的旧志 ,还是其后出版的新志 ,大都分藏在国内外不同系统、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档案馆里 ,对这笔宝贵的资源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以供广大读者利用 ,始终是学术界所关注和重视的问题。1935年 ,朱士嘉编撰的《中国地方志综录》 ,收录自北宋熙宁年间至 1933年的 5 832种方志 ,为全国性旧志目录之开端。解放后 ,此目又出过增订本。 1993年 8月 ,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新方志目录》第一册 ,1999年 9月 ,方志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新编地方志目录》。这两部…  相似文献   

8.
清代顺应前代方志纂修和署名的变化,设立方志局组织管理方志纂修出版事务;清代方志在署名上也与前代方志有所不同,呈现较为明晰的权属关系.这些变化反映了清代人对方志权属问题的思考,也为现代方志著作权与署名权的归属认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文娟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9):142-147
以宋代以前的方志舆图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该历史时期地志图经的撰修情况及方志舆图的存在情况,并对《九鼎图》、《禹贡地域图》、《区宇图志》、《海内华夷图》、《元和郡县图志》等进行重点介绍。宋代以前方志舆图具有数量多惜皆亡佚、起于地图后不断增以文字说明、制图技术尚不发达多有讹误之处、赖政府之力成藏之秘府以资政化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环巢湖流域具有源远流长的修志传统。明清以前,方志事业就较为发达。明清时期,方志总体数量、普及程度有了空前的发展,志书种类开始定型,体例亦逐步完善,内容日见丰富,而且实用价值愈来愈高,为清代以后方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考索明清时期环巢湖流域方志的修纂情况,不仅能够归纳和总结出一些有益于我们今天修志的经验,而且对于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蕴藏其间的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当今环巢湖流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为兴起于清末民初的社会文化事业,公共图书馆成为民国期间所修方志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因此,要了解那时中国图书馆的发展状况,民国的方志就是最基础、最可靠的资料来源之一了,而整理并研究这些资料,对于进一步认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  相似文献   

12.
沈伟 《兰台世界》2020,(1):145-148
清代编纂了数量众多的私修类书,按照其目的用途,可以划分为博通治学、诗文词赋、童蒙科举、道德教化、日用应酬五个类型,不同类型的私修类书在顺治朝至道光朝的时段内编纂数量各不相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对清代私修类书展开研究,有助于发掘其中蕴含的文献学和历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燕行录》记录了朝鲜使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所见所闻,它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朝鲜使者对清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利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燕行录》记录了朝鲜使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所见所闻,它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朝鲜使者对清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利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着悠久的方志文化,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各侯国皆有自己的史籍;有记述全国疆域、土壤、物产、赋税和风俗的著作;有较为完整的地产著述;两汉时期,随着历史文献学的初步形成,方志体例已具雏形,到宋代地方志的编写便进入成熟阶段,清代更是我国方志的全盛时期,民国后在继承清代编纂学的基础上已有较大发展。纵观方志文化的起源,它同我国的历史学、地理学有密  相似文献   

16.
关中方志图书数量众多,文献价值极高,但学术界对它们的研究却重视不够。开展关中方志图书编纂与流传情况研究,不仅可对历史上明清时期关中方志的编辑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对本地区有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档案馆藏三姓副都统衙门档案(简称《三姓档》),是三姓副都统衙门同吉林将军衙门等来往公文的抄存稿,内容涉及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其中有关吉林官庄的记载尤为系统翔实,是研究清代东北农业经济的珍贵史料。清代东北地区,特别是吉、黑两地,曾被清廷视为“龙兴重地”,长期实行封禁,导致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吉林官庄的设立,是清代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是清政府为治理东北所采取的一项经济措施。本文主要依据《三姓档》及有关文献,着重对清代吉林官庄的设立及其生产发展状况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清代方志编纂体例探析——以清代皖志编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是旧方志发展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方志的编纂体例更加成熟,纂修者博采众长,取法诸体,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门目体、纲目体、纪传体等诸多体例,或是创造新的体例,以记载反映当地自然和社会各方面的历史现象与现实情况,保存了丰富而系统的历史资料。从清代修志实践中编纂体例的实际运用情况进行考察,纲目体最为流行,这反映了方志体例发展的总体趋向。  相似文献   

19.
赵尔巽与东三省辛亥革命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东北地区以张榕、张根仁为首的革命党人,曾试图在奉天发动革命,但为东北地区的封建官僚地主军阀所镇压,其中关键人物是赵尔巽。本文拟根据清代档案史料,就赵尔巽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活动以及作用和影响,作一扼要的叙述,以求得对东北地区辛亥革命史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的产生、发展是与社会经济、政治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的。浙江素有"方志之乡"的美称,明清时期,长兴修志就达十二次,数量之多,居全省各县之首,长兴地方志在浙江方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