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存第一部综合性丛书《儒学警悟》,为南宋俞鼎孙、俞经兄弟所辑,是书为七集四十卷,所收书为宋人著述六种四十一卷,内容多为记载宋代制度掌故、人物琐事。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的《前言》(1959年中华书局出版)及1981年该书《重印前言》(载上海《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1期),均称:《儒学警悟》一书“辑成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  相似文献   

2.
粤雅堂(南海) 业主伍崇曜,原名元薇,字紫垣,南海人。邑廪生,以赈捐赐举人,后加布政使衔。家富于财而喜结交文人,且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筑“远爱楼”为藏书之所,构“粤雅堂”为辑书校书之地。伍氏刻书,重视乡邦文献,偏好孤本秘笈,内容涉及经、史、子、集、丛书,凡传统学科之门类都有。所辑刻各书,错讹脱夺极少,雕版精良,形式大观。尤以辑刻《粤雅堂丛书》为人称誉。不愧为清代广东乃至全国著名的刻书家之一。伍氏的刻书活动,从道光十一年(1831)起至同治二年(1863)止,持续了三十余年,前后辑刻达二百多种,二千余卷。所见有:《粤雅堂丛书》三编三十集一百八十五种一千三百四十七卷。(17)(20)《岭南遗书》六集五十九种三百四十八卷。⑨⑩(17)(20)《楚庭耆旧遗诗》三集七十四卷。(15)《粤十三家集》十三种一百八十二卷。⑨⑩(20)《金文最》一百二十卷。⑨《舆地纪胜》二百卷。⑨《西湖书院重校史论丛编》四种十一卷(清)刘口辑。(20)  相似文献   

3.
千秋出版社     
《出版史料》2006,(3):48-49
姜德明《〈不惊人集〉的下落》一文的末尾写道:“在徐懋庸的旧著中,当以《不惊人集》最稀见……出版这本书的上海千秋出版社则不见史载,好像也没有出版过什么书。”姜先生这篇文章被编入他的代表作之一《新文学版本》,被编入任继愈主编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2002年12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足见此文的分量。弄清“千秋出版社”,至少可以对上录姜文予以充实。千秋出版社的社址设在上海卡德路153弄4号,1933年6月创刊文学半月刊《千秋》,金民天编、钱春浓助编。这家“千秋出版社”与鲁迅有过来往,1934年5月23日鲁迅日记载曰“午后得千秋社信…  相似文献   

4.
1一个新理念的产生,往往从结识一些新朋友开始。大约是1997年的春天,广州一个老朋友向我推荐,在神秘的内蒙古大草原,有一个“草原部落创作室”,其部落“酋长”贺雄飞,正在编辑一套百角杂文丛书,希望我选一些杂文去出一集。我想了想,说,看看他出的书再说吧。这一“看”,就看去了一年时间。这期间,看到了“草原部落”组编的许多书,有六本一辑的《杂文百角丛书》,有经济新观念的《儒商时代》、《犹太人之谜》、《资本家的秘密》,有“大家文丛”《贾平凹  相似文献   

5.
闲读偶记     
《清风集》“文化热”中,出现不少评说文化的书。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独出心裁,另辟蹊径,推出了一套别致的丛书:《解忧集》、《清风集》、《知味集》、《书香集》、《说画集》。谈酒,谈茶,谈吃食,谈书,谈画,从各个方面描述中国人(特别是文化人)的“生活艺术”。各书均为名家所编,不是辑录古书、旧书,炒前人剩饭,全部篇什都是约请当代文化艺术界名人专为各书撰写的。话题虽是老话题,文章却是新文章,极具欣赏价值。这册《清风集》,袁鹰编,全是写茶的。华夏茶文化,历史悠久,茶种类,名目繁多。文化人并不人人嗜酒,却几乎人人饮茶。茶能消乏解渴,又能移情寄性。最是春朝独坐、寒夜客来之际,身心困顿、亲朋欣聚之时,一盏在手,慢啜细品,更会引起许多绵思遐想,悲欢哀乐,娓娓情怀,款款心曲。因此,关于茶,便大有文章可做了。多数是说喝茶,品茶,也  相似文献   

6.
丛书的起源     
丛书之名,起于唐宋,但丛书之实源于何时?学者一般认为宋人俞鼎孙《儒学警语》、左圭《百川学海》为近世丛书之源(参见《中国丛书综录·前言》)。笔者认为这是不确切的。丛书之实,早在六朝已具。丛书成编,实乃"统群书为一书"(叶德辉语),而冠以总名,总名下的每一部书又独立成部。根据这个原则,六朝时期出现的丛钞众书为一编,实开丛书之先河。如《隋书·经籍志》载葛洪有《史记钞》十四卷,《汉书钞》三十卷,《后汉书钞》三十卷,这三种书虽为节录原书,但合钞在一起,近似于后世的丛书。《隋志》又著录《三仓》三卷。《三  相似文献   

7.
让青年从历史经验中吸取营养──“接力棒丛书”编辑纪事马嵩山《新闻出版报》一位同志看了我编的“接力棒丛书”,特地来信热情鼓励,并要我谈点编书的构想及这套书在读者中的反应。进入90年代,我怎么会想到要编“接力棒丛书”的?这不是一二句话所能讲清。我开始编这...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目录学家施廷镛先生的遗著《中国丛书综录续编》 ,即将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它的出版弥补了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 195 9年出版 )和阳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 )所收丛书的不足 ,并订正了上述两书著录中的一些错误 ,是一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古籍的工具书。该书内容包括 :1 丛书概述 :为了解丛书梗概 ,以“丛书概述”冠诸编首 ,略论丛书源流、界义、类别及参考工具书等。2 丛书分类简目 :包括序号、书名、撰辑人和版本。3 丛书分类详目 :汇编丛书 ,包括杂纂、辑佚、…  相似文献   

9.
江南地区,人文荟萃。地处浙江南浔镇的嘉业堂藏书楼,不仅以丰富的藏书著称于世,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外。我国历代私人藏书楼刻书,古代以江苏常熟毛晋的“汲古阁”为最多,近代则以嘉业堂刻本最为有名。毛晋系明代晚期著名的藏书家兼刻书家。毛氏家族在四十多年的时间里,曾刻有世称“汲古阁”本六百种。嘉业堂的楼主为刘承干(字翰怡,1882年生,1963年卒),他从1910年开始,在广泛搜罗古籍的同时,还注意觅集各种书版,加上自己雇工雕刻,据统计,嘉业堂藏有书版三万至四万块,先后印有线装书近三百部,约三千卷。查现有嘉业堂刻本,知刘氏印书大概开始于聚书后的第三年——1913年,最后刊刻时间可能是1930年。以后,刘氏家道逐渐走向衰落,这个不图营利的私人刻书业便告自然终止。现仅就嘉业堂藏书楼刻书的一些特色,分析论述如下: 一 丛书是资料性很强的参考文献。刘承干认识到:辑印丛书,能起到保存古籍、便利应用的作用。因此,刊刻大部头丛书是嘉业堂印书的重要方面。刘承干将购得仁和塘栖朱氏结一庐的丛书版,再加上自己所刻,汇印成《嘉业堂丛书》。刘氏说过,“购得朱氏结一庐丛书版,益以所自刻者,汇为《嘉业堂丛书》,此为校刊丛书之始。”曾协助刘选购图书的学者叶昌炽,在其遗著《缘督庐日记》中述及  相似文献   

10.
明代沈津所辑《欣赏编》是一部以玩赏、游艺为主题的丛书,有明正德间沈津刊本、明嘉靖三十年汪云程刊本,以及明万历八年茅一相刊本。茅一相本系沈津本之重刻本,茅本刊成后版片屡经剜改,不同时期的印本面貌有所不同。茅一相又有《欣赏续编》十种十卷,所收多为明人作品。明末重编《说郛》的编刻者为了凑足《说郛》“二千余家”之数,曾选择《欣赏编》及《欣赏续编》的部分子目,作为重编《说郛》及《说郛续》子目的底本。明末《重订欣赏编》为书贾使用重编《说郛》系统版片编印的丛书,假托茅一相重订,为书坊射利之产物。  相似文献   

11.
张注洪 《历史档案》2003,(4):129-131
近日,俞信芳著《张寿镛先生传》一书,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该书史料丰富,论述切当,学术性较强,很值得一读。 该书共分六章,计20余万言。从“家史”开始,继而为“从政”、“创办光华大学”、“编刊《四明丛书》”、“学术思想”、“恩泽”等部分。后附《约园佚文辑存》(13篇)、《后记》等,书前刊有多幅图片,该书的优点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2.
《庚申外史》是研究元末历史的重要史料,作者为权衡.今天所见的《庚申外史》主要有宝颜堂秘笈、学津讨原、学海类编、海山仙馆丛书、豫章丛书等版本.豫章丛书整理出版后,读者使用这个版本较多.关于此书的作者权衡,史料很少,若非此书,恐怕无法留名至今,陈高华先生有《〈庚申外史〉作者权衡小考》一文,对权衡生平进行了考证,颇为详尽.然而在《四库提要》中《庚申外史》的提要有如下一段: 书前别附一序,称"洪武二年,迪简受命访庚申帝史事"云云,不著其姓.详其文,乃《庚申帝大事纪》序,非此书之序,后人移缀此书中耳.考王祎《造邦勋贤录》,称"刘迪简,宜春人,国初征授尚宾副使",则迪简当为刘姓.又考黄溥《闲中今古录》,称《刘尚宾集·庚申帝大事纪》.则此序为刘迪简《大事纪》序明矣.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是我国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每当谈到这部丛书时,少不了要提及它的编纂时间。编纂此丛书的时间,有多至四种说法: 一、清乾隆三十年“清乾隆三十年救辑。”(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1)》P962) 二、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1773年)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更加确定了。”(杜定友《〈图书分类法〉史略》) “到清代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也是采用这四部的分法。”(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学》) “到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73年)编《四库全书》时,进一步确定了‘四部’分类法,使其完备。”(白国应《图书分类  相似文献   

14.
《香台集》是一部藏之甚秘的明代诗集。目前所知,仅在国家图书馆及台北故宫博物院内珍藏着这部明代蓝格钞本的三卷本残本。台湾伟文出版社1977年、1978年曾两次排印出版,编在《秘笈丛书》中。收藏者及伟文出版社均认为这部作品的作者是明代瞿佑。然而问题并非这样简单。国家图书馆所藏的这本《香台集》,笔者认为它的作者应是明徐伯龄,书名为《香台集注》。两书体例不同,并因此《香台集》的性质与归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5.
“编辑”一词,最初见于《南史·刘苞传》,刘苞“少好学,能属文。家有旧书,例皆残蠹,手自编辑,筐箧盈满。”许慎《说文解字》训:“编,次简也。以丝次弟竹简而排列之曰编。……从系扁声。”《说文解字》所释的编应为最初之意,就是顺次排列,如编列、编排、编印等。后来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也称“编”,沿用到后代谓一部书或书的一部分也叫“编”。辑,有聚集、收集之意。《韩非子·说林》:“雨十日,甲辑而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汉书·  相似文献   

16.
将多种内容和形式不同的书,加以编辑或整理,成为一部书,并另取一个书名的就叫丛书。我国最早的丛书是南宋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俞鼎孙、俞经弟兄二人所辑的《儒学警悟》。他们搜集了《石林燕语辨》、《演繁露》、《嬾真子录》、《扪虱新语》(上下),《萤雪集说》和《考古编》七部书编辑而成。但这部书流传很少,清代光绪年间才发现明抄本,至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才由陶湘刊行。在这部书未发现以前,考证丛书源流的都以宋咸淳癸酉(公元1273年)左  相似文献   

17.
李海英 《图书馆杂志》2001,20(5):63-63,59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稿本)(下称《续提要》)“永嘉丛书”条共约三百余字,乃谢国桢所作。细究其文字表述,尚有几处考证不够精详,值得商榷。谢国桢曰:“《永嘉丛书》(下称《永》),十五种,二百五十卷,清同治光绪间刊,孙诒让编”,又曰:“是编均永嘉先达著述,计宋代有……九家。清代有孙希旦、方成珪二家。诒让父衣言素以振兴永嘉学派自任,故于乡先哲之遗著,搜辑不遗余力。宋人诸集,即衣言从南北藏书家辗转抄得者。大半久无刊本,  相似文献   

18.
丛书的演变     
《出版史料》2003,(2):112-112
丛书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笠泽丛书》,它是个人文集中的杂录。现在所称丛书,将几种至几千种书在一个总名下以同样版式出版,始于宋代俞鼎孙、俞经兄弟所编《儒学警悟》,是刻印流传的抄本。宋代仅有两种丛书,明代顾元庆辑刊《顾氏山房》  相似文献   

19.
南宋学者蒲积中编纂的《古今岁时杂咏》一书著录了四首陶诗。《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古今岁时杂咏》四十六卷”:“宋蒲积中编。积中履贯未详。初宋绶有《岁时杂咏》二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谓宣献昔在中书第三阁,手编古诗及魏晋迄唐人岁时章什,厘为十八卷,今益为二十卷。积中因其原本,续为此书。前有绍兴丁卯自序,称宣献所集,允称广博,然本朝如欧阳、苏、黄、与夫、半山、宛陵、文潜、无巳之流,逢时感慨,发为辞章,不在古人下。  相似文献   

20.
喻纬 《出版史料》2007,(2):61-63
百花文艺出版社坚持数年,出版了一套《“收藏一绝”文化丛书》,其中第18种为《尘封的珍书异刊》,第24种为《纸上观影录》(以下分别简称为《尘封》和《纸上》),两本书的作者都是上海图书馆的张伟先生。《尘封》是一本关于清末民初书报刊的书话集。上海图书馆清末民初书报刊藏品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