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丽清 《视听界》2007,(1):66-67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2005年,会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l在中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600万。2006年,随着博客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博客数量预计将达到6000万。  相似文献   

2.
付松聚 《青年记者》2007,(3):129-129
博客是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新生宠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发布的《2005—2006中国互联网产业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已经达到1600万,预计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达到6000万。目前,我国已经有三大博客网站,即博客网、中国博客网和BLOGBUS,统计中国博客的注册用户达到74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曹丹 《新闻实践》2006,(6):46-47
2003年8月,《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一书出版发行,首次面向国人全面介绍博客这一新兴的网络交流工具。2005年7月,中国社科院发布《2005年中国5城市互联网使用现状及影响调查报  相似文献   

4.
视窗     
美兰德公司2005年9月针对北京广告市场的调查显示,在媒介插播广告时段,不选择换台的广播听众有77.9%,电视观众则为43.4%;在不换台的受众中,广播听众中51.2%的人会认真收听广播,电视观众则为43.8%。《(中国广播影视》2005年12月27日)百度对中国博客站点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截止到2005年11月底,在中文互联网领域,博客站点达到3682万,博客人数达到1600万。此外,百度公布的数据还显示,中国大陆博客服务商已达到658家,注册用户超过千人的服务商达到了330家。(《南方日报》2005年12月21日)皮尤研究中心2005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有45%的美国人对他们…  相似文献   

5.
《上海档案工作》2009,(4):32-32
武琳、谢晓静在《北京档案》2008年第12期撰文介绍国内外档案博客的发展情况一、我国档案博客的出现与发展2004年12月24日博主"芊芊无痕"在自己的博客上发了两篇档案方面的文章。这是档案界最早在博客上发布的专业贴文。2005年5月1日,"中国档案学研究"上传了第一篇贴文《试论西周的档案管理工作》。博主  相似文献   

6.
雷璐荣 《新闻界》2006,(6):104-105
一、回顾“:量”的发展状况(一)“网络日志创作者”Blogger的大量涌现。这里的“博客”不仅是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和传播的开拓者,更代表着一种思想文化和民主意识的先进指向。《2005年中国博客市场研究报告》中表明,2003年我国博客人数为20万,2004年达到100万,2005年更是实现历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已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也达到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10%以上。清华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6《传媒蓝皮书》”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明年可能接近1亿。博客研究专家、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表示,众多网民热衷博客,是因为博客契合许多人的心理需求。记者分别采访名人博客、精英博客及草根博客各一名,并记录了他们的“博客心态”。  相似文献   

8.
Blog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科技日报》报道:“2005年全球技术发展将呈现的八大趋势中,‘堀起的博客’排名第一。”博客,这个网络上新出现的事物,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被视为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已经越来越引起其他许多公司、部门、团体和个人充分的注意和重视。那么,博客这个新生事物,对图书馆发展有什么影响和启示呢?图书馆应该怎样利用博客来更好地为读者和图书馆本身发展服务呢?  相似文献   

9.
名人博客是与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互联网被深深地打下了“博客”的烙印,从全球到中国,无不舞动着博客的身影,怪不得有人称2005年是“博客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网络传播》2007,(12):41-41
2007年8月21日,为规范互联网博客服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正式发布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并组织多家知名博客服务提供商联合签署该《公约》。  相似文献   

11.
曾丽清 《今传媒》2006,(8):61-62
前不久,“80后”作家韩寒和文艺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的骂战由最初的议事演变到人格侮辱及人身攻击。之后随着第六代导演陆川、音乐人高晓松、文化评论家解玺璋等人的加入,使这场骂战升级为一场席卷博客的风暴。大腕们的粗俗言语令许多人所不齿,同时也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网络自律、博客公约之类话题的关注。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博客发展与趋势分析研究报告》指出: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在中国,这一数字达到了1600万。2006年,随着博客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博客数量预计将达到6000万。中国博客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从边缘到主…  相似文献   

12.
封面链接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2012-05/06(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创办的新闻媒体和市场研究刊物)美国《赫芬顿邮报》是如何成功的?创办于2005年的《赫芬顿邮报》是美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拥有68个栏  相似文献   

13.
名人博客:网络的又一场娱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到2005,中国博客走过了由兴至盛的最初三年时光,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中国注册博客数量达到了3340万,而平均每5.8秒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博客者。2005年9月,国内著名的门户网站新浪率先建立博客频道,携名人效应圈地博客,徐静蕾、巩俐、冯骥才、余秋雨、余华、吴小莉、阊丘露薇、潘石屹、郑渊洁、高晓松、李大双、李小双等众多来自演艺、体育、媒体、地产、文化等等各界的名人陆续加盟新浪开通个人博客。在蓬蓬勃勃的发展之外,还有另一番或愤怒、或声讨、或忧虑、或鄙视的论调,“名人博客”到底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2007年8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博客服务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公约》要求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博客用户及公众的合法权益;倡导博客服务提供者为博客用户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引导其创作和传播优秀网络文化作品;鼓励博客服务提供者对博客用户实行实名注册,为实名博客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鼓励社会公众对博客服务提供者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5.
赵莉 《网络传播》2006,(11):56-57
博客如何有效自律?其实早在木子美事件以后,“博客中国”就整理了一份《博客道德规范》,拟定的基本道德规范包括诚实和公正原则、伤害最小化原则、承担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7,(7):127-127
邵宏华在2007年第5期《新闻三味》发表《博客的今天和纸媒的明天》一文说,博客将来可以取代纸媒吗?正如同计算机和键盘是否可以取代纸和笔一样,答案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孰轻孰重,大家心中自有分量。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三八妇女节,两个受欢迎的中国媒体人博客——《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和中国博客圈中的娱乐记者袁蕾的博客突然变成空白页,上面只能看到一行字:“因为众所周知不可抗拒的原因,本博客暂时关闭。”这本来是两位记者开的玩笑,没想到一位路透社记者把这件事情和中国正在紧张进行中的“两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见此消息,如获之宝,随即向全世界发布:“中国两个言辞大胆的博客‘按摩乳’和‘奶猪’被政府下令关闭,这是中国在控制整肃互联网的新一轮行动,尤其目前‘两会’期间”。随后,这篇报道在众多英文站迅速传播,BBC、美国之音等西方主流媒体立刻跟进,至少有200多家国际媒体报道了此亨。 3月12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了署名张从兴的文章,《“中国博客门”耍了西方媒体》,很快引起了中国大陆媒体的广泛关注,报纸和网站纷纷转载。本刊记者就“博客门”亨件对中外媒体产生的影响专访了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中国首席特派员叶鹏飞。  相似文献   

18.
陶澜 《传媒观察》2006,(6):43-44
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也改变着传统媒体——报纸新闻从业人员的新闻操作方式。国内传媒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更是预言,2006年,我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整个社会将进入“博客时代”。根据《传媒蓝皮书》报告,2005年互联网传播领域最  相似文献   

19.
名人博客塑造的媒介文化奇观——兼谈网络自由的幻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亚楠 《新闻记者》2006,(12):48-49
2006年9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2006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8月底,中国博客作者规模已达到1750万,其中活跃博客作者(平均每个月更新一次以上)接近770万,注册的博客空间数接近3400万,而博客读者则达到7500万以上,其中活跃博客读者高达5470万人。就在这欣欣向荣的博客群中,还有一个无法忽略的文化现象——名人博客的兴起。本文将就名人博客所塑造出的媒介奇观进行剖析,对博客的文化意义进行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新浪各个频道开始找和他们合作比较多的人开博客,于是,和的博客10月底开通了,11月2日开始更新,在新浪写博之前,我从来没有写过博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