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我国教育到了改革的攻坚阶段.正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的、全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教育者”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如何将“两个教育者”有机结合起来.家访便是联系二者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隐性辍学是相对于显性辍学而言.指的是在学校教育中现存的学生虽保留学籍正常缴费。正常参加考试。但整日游离于教室和课堂之外,静待毕业的一种非常态教育。隐性辍学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沉重的现实,一种逼近的危机。关乎一群活生生的迷茫而又无奈的孩子,是对家长、学校、社会良心和责任的拷问。  相似文献   

3.
世界义务教育遭逢挑战——当今辍学现象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的辍学现象已成为教育的世界性难题,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严重。本文通过分析各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现象的原因及影响,指出各国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教育内容不切实际;教育方法缺乏必要的情感要素;教育目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矛盾;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和学校管理不够严格,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综合思考,无疑有益于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我们当前的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2004年我市率先在全区实现了“两基”目标,这是拉萨教育发展史上一项历史性成就。但是,从总体看来,我市“两基”目标的实现是低水平的,特别是农牧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学生的辍学情况更为严重,有的县更是居高不下,这严重的制约了我市“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据调查,造成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隐性辍学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沉重的现实,一种逼近的危机。它关乎一群活生生的、迷惘而又无奈的孩子,更是对家长、学校、社会良心和责任的拷问。愿更多的人来关注隐性辍学。”日前,记者收到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董事长兰靖的一封邮件,呼吁更多的人关心中小学生的“隐性辍学”。  相似文献   

6.
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的对策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农村初中生辍学有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素质多方面因素。解决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一是要强化政府职责行为,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二是要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教育创新;三是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隐性辍学的形成原因来自教育、社会、经济、文化、情感各个方面。“唯升学教育”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教育原因:“唯学历是举”的用人体制是形成隐性辍学的社会原因;“一切向钱看”的价值体系是形成隐性辍学的经济原因;“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期望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文化原因;“有谁在乎我”的情感指向是形成隐性辍学的情感原因。不改变这些原因.就不能遏制隐性辍学的蔓延,克服教育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辍学成为困扰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 ,若想防治并根除 ,必须对其根源进行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样本地区 94 4名辍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后发现 ,引起辍学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 :厌学、家庭经济困难和“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其中 ,因厌学而辍学的占辍学生总数的 4 0 .9% ;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念不起书的为辍学生的 37% ;受新的读书无用思想影响而辍学的为 11.2 % ;上学距离太远、父母离异或孩子无人监护等原因造成学生辍学的共占辍学生总数的 10 .8%。调查表明 ,农村初中生辍学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素质等各种因素交互作…  相似文献   

9.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1.做好非常态家庭学生教育,有利于社会和家庭。据我校“非常态家庭学生教育工程”的一项调查显示,非常态家庭学生占全体学生的6.8%,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非常态家庭的增多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对学校教育也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做好非常态家庭学生的教育,对家庭和社会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着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这种现象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家庭、学校及社会不负责任。该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学校教育有关。加强辅导员自身修养,重视对大学生的言传身教,加强生命、感恩和诚信教育,引导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阿坝藏羌自治州汶、理、茂三县987名小学生(1—6年级)的自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及425名家长相应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地区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情绪情感等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导致的焦虑心理,人际关系中不良适应导致的失范行为,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家长因素、学校教育因素、社区环境等。而广泛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引导儿童健康成长,克服家庭、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家庭与学校之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关系,是教育学术与政策研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美国学校与家庭伙伴关系建立的一种理论基础,重叠影响阈理论认为,家庭、学校与社区为学生成长承担共同的责任时对孩子的关系发生了重叠的影响,他们之间的影响力会不断累积,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关怀型社区之中。文章主要阐释重叠影响理论与六种家庭参与学校教育的实践框架模式,希望对我国建立新型的家庭与学校关系提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The theme of ‘new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in relation to social justice and teacher education’ raises questions about not only the broad economic and cultural shifts which now frame education (what types of exclusions and unfairnesses are being created?), and not only about the changing construction of inequalities in education in the reshape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hat is social justice?). It also raises the very difficult issue of how older research and reform agendas meet, or fail to meet, the subjectivity of students today; and the problem of how adequately the (human) subject, subject form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specificity of human subjects is now considered in the reform agendas. This paper will illustrate some of these questions by drawing on a seven-year longitudinal, qualitative study, now nearing completion, of students going through school. It will argue for the continued utility of this form of more tradi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in addition to the types of action-directed and ‘partnership’ research that are commonly seen as the task of ‘teacher education’ now. From this study of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students at school, the paper will point to some continuities and some shifts regarding how winners and losers are being created through schooling today. It will also revisit the old issue for researchers and reformers in education, about who is speaking to whom and with what effects.  相似文献   

15.
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是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学生能否转化为抗逆学生的核心要素,二者如何发挥联合作用值得探究。文章使用方差分析、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我国东部某省不同阶层家庭小学生在家庭社会资本和学校质量方面的获取差异和回报差异。研究发现,学生的家庭社会资本和就读学校质量存在显著的阶层分割;家庭社会资本的增加、就读学校质量的提高不仅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助于缩小不同阶层家庭学生的成绩差距,而且二者还表现出资源替代关系。因此,文章提出弱势阶层家庭的教育投资重点应该在家庭社会资本的积累上,同时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努力缩小区域间和学校间在师资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距,使得处境不利学生有机会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以补偿其家庭资本的匮乏,增加其成为抗逆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教育正确面临着从传统的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转变。如何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有效地解决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难题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迫切性。运用人五人格理论分析一个有良好社会适应性的人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构建一种新的“人格模型”,对学校教育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社会适应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当前小学教育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依靠课堂教学和活动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飞速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逐渐成为了教育方法的新标杆。自主学习的研究也随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国内外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成长的环境与土壤。  相似文献   

18.
Conclusions As black students move into private schools at greater rates, a number of questions are raised. To what extent and under what conditions is a private school education better than a public school education for black students? What are th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benefits and costs of being educated in a largely white environment? And what will be the benefits and costs as private schools themselves become increasingly black? Are the economic sacrifices made by black families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private school worth it to the individual child—to the black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9.
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我国高校实行扩招和收费制度改革以后,贫困生问题日益突显,成为高校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贫困生群体数量庞大,比例不断增加,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业,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政府、高校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救助贫困生,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国外高校的先进做法值得借鉴,应在此基础上构建新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反映了家庭、高校和社会生命教育的缺乏。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多重因素。要扎实有效地推进生命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充分与社会、家庭教育相结合,与生活经验结合,再回归于日常生活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