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于春艳 《浙江体育科学》2012,34(3):98-103,110
为了进一步揭示青少年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机制,从体育锻炼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体育价值观、身体自尊两方面的因素,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35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各项心理指标对青少年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青少年的体育生活方式不容乐观;体育价值观对体育生活方式中的体育行为参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二者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身体自尊对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征,制定问卷调查表,对武汉理工大学2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一部分学生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而另一部分学生不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别对这两部分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这一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学生。可见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建立良好体育生活方式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体育生活方式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出的,具有自觉性与主动性、习惯性与养成性、物质性与精神性、手段性与目的性特征。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体现了体育功能扩大化的趋势、日常生活丰富化的必然、人们主权意识的觉醒、体育影响力日益扩大、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追求、现代社会观念的建立。体育生活方式的含义是把体育作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了体育活动多功能、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具有现代生活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体质与体育生活方式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华卫 《体育学刊》2007,14(8):88-91
为探讨大学生体质状况、体育生活方式以及两者相互关系,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生活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年级差异,一、二、三年级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逐年增多,至四年级时下降至最低,与大学生整体优良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调查发现,36.4%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而63.6%的学生不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特征。分别对这两部分大学生的体质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大学生体质状况明显好于另一部分大学生。可见,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身体机能素质,促进柔韧、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发展,最终促进大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新生力量,良好的体育消费行为习惯对他们体育生活方式的建立具有积极的意义。了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271-273,276
"体育生活方式"是现代人建构生活方式系统的必然选择,高校"体育生活方式教育"的本质与"终身体育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建构"体育生活方式"必须优化组合"体育活动的主体"、"体育活动的条件"及"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等3个要素,依据这一特点,高校体育应通过"提高体育价值观教育水平、改进能力培养措施和改革课程内容与方法"等与之相对的"体育生活化"教育途径,培养学生建构体育生活方式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关系,本文以1002名在沈阳市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女生总体比例明显低于男生。此外,无论男女生,除主观标准外,其它各维度与体育生活方式均显著相关;其中,目标态度、行为习惯、情感体验、行为意向对养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影响较显著。提示,积极的体育锻炼态度是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Bem性别角色量表(BSRI)和适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湖南1 25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以解析性别角色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生活方式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其自身所具有的性别特质和个体对社会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期望认同程度有关,其中性别角色对男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大;(2)男性化和双性化性别特质有助于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良性形成。建议:针对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因人而异地进行体育指导,淡化性别角色规范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选择的消极影响,引导其形成良性的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黄利霞  赵超 《体育世界》2011,(1):111-112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及《纲要》的思想指导之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逐渐向休闲娱乐化发展,这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阐述了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及影响他们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因素,并着重探讨了高校教育课程休闲娱乐化对当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1500多名各年级在校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血压水平与血压偏高率的检测表明,良好与非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对学生血压水平、血压偏高率存在显著性影响,而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水平要明显优于非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因而可以得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对保持或改变大学生身体质量指数(BMI)会起到较好的作用,进而保持或达到较好的血压水平与较低的血压偏高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上海某高校538名在读研究生的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生总体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身体状况表现最差,并随年级增长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男生的身体状况好于女生;经济来源是影响研究生生活方式水平的重要因素,全职工作经历对职业健康状况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以奖学金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研究生的生活方式水平最高,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健康生活方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研究生教育增设体育课和增加体质测试,以保证研究生有一定的体育活动并了解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教育研究生养成正常作息习惯,以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生活方式   总被引:90,自引:0,他引:90  
通过对体育、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健康社会学等理论的分析研究,明确了体育与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有机联系。提出了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建立了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结构,形成了体育生活方式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武  姚兴 《体育科研》2008,29(3):87-90
针对我国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从不良生活方式、学校教育偏差、家庭环境影响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因素,并提出了把学生体质列为学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对学生体育表现的激励政策力度、把学生群体作为社区体育的主体之一、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体育联动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于体育生活化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历史、文化、哲学的角度,对影响体育生活化的一些深层问题进行探析。认为生活方式转型的实质,在于随着人们生存基点的提高,体育将进入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体育生活方式的选择,不能带有固定模式或强制性;其目标定位应满足人们的需求,即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王慧丽 《体育学刊》2003,10(1):95-97
高校体育课的性质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终身体育的思想将成为主流。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课程的类型结构都要适应这些变化,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使体育教学的竞技化向健身化、娱乐化、兴趣化方面发展,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使学生获得终身锻炼及终身受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郭炎林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4):394-395,398
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进行科学健身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体育文化的体现.人们在健身的同时也是在享受着一种生活的乐趣,体育运动与运动处方和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运动处方的内容与形式首先与人们的生活方式要结合,要与人们的传统习惯相一致.其次是人们健身的种类与方法,它受健身者的主观影响与制约,同时良好的运动处方对人们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对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与体育文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的变迁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其中消费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体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闲暇生活方式的不断合理化,丰富了体育文化的内容,交往范围的扩大为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这些变化与其他民族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对综合性大学12大学科门类男、女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群体的体育生活现状不佳,学生的自评满意度较低;为达成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目标实施个性化教学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础和广阔的实践需求。建议从尊重生命和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个人价值出发,着力建构"培养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个性化教学体系:以主体性为师生关系的纽带;以回归生活世界为个性化教学的范式;以情意教学、民主教学为个性化教学的模式;以教师指导、学生自治为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以发展为个性化的教与学的评价理念。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生命哲学的解读,辨析了体育的生命意义,并将体育教学划归于生命化教育轨迹之中,把身体教育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面,从而为摆脱智育模式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消融智育模式对体育教学的延伸性影响,焕发体育课堂的生命活力提供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等方法对浙江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十一所在杭高校学生现行的生活方式与体育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跟体育的关系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既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体育来打基础,又在行动中充分认识体育对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大学生生活方式向着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