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创新”这一概念入手,分析了创新教育的意义和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而讨论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如何实现由传统型向创新型教师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当前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的现状入手,指出了教师对创新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和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进而阐明了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所提出的全新要求。只有正确认识创新型教师培养的时代价值,完善教师教育机制,建立教育创新激励措施,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构建教师多维智能结构,才能以有效策略促成创新型教师的生成。1.正确认识创新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意义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造就创新人才。“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一个思想保守、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僵化、以分数衡量一切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在创新教育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以良好的创新教育方法培…  相似文献   

4.
1、确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1)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点必须转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权威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从“传统模式”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性教学”的观念。教师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从分析当前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的现状入手,指出了教师对创新的错误认识、传统的教师权威观念和传统的评价体系是制约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的主要因素,进而阐明了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但我们知道,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得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入手。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而教育改革实施中.要注重观念与能力双改革,教师与学生齐发展.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教育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师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教育创新的重要思想,并指出:“教师在教育创新中承担着重要使命。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充分肯定了教师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教师是教育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直接参与者、承担者和主体。有了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教师要担负起推进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光荣任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必须树立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实现与现代化需要相适应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教师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先导性作用,决定着一个教师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人才,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思想观念去培养和塑造人。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以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站在时代的前列,洞悉人类社会瞬息万变的发展速度对人才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以及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师要有强烈的责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要求的创新特质首先要体现在教师身上,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最现实的问题。塑造创新型教师是创新教育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挑战.教师创新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即教师创新应是教学思想和教育内容的创新.而不应仅仅体现在教学手段的创新.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应体现人性化.为教师创新开拓空间.最后教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创新精神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全球化新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硬件”建设,重视思想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七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振兴民族的希望,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可靠保证,教育创新呼唤创新型教师。作为创新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教育创新为其他一切工作的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其他一切创新的基础性创新;教育创新必须从观念、体制、制度、管理、教学等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校把培养创新型教师确定为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一、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师创新教育意识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我们带头树立并广泛宣传创新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善于发现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方法,努力冲破传统教育中崇尚经验、崇尚权威的旧教育观念,不守旧、不武断,民主、和谐,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和朋友,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传道、授业、解惑”的“传授者”向“研究者”和“帮助者”转变,努力使自己在学生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起引导和示范作用,以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的力的形成和发展。努力改革学生的作业和评价方式,把学生由“书生型”培养成“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施创新教育离不开教师,没有创新型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因此,教师是创新教育的主体。依据创新教育的内涵,我们应明确加入WTO对创新教育的挑战和高校教师的素质现状,认识实施创新教育和培训创新型教师的辩证关系,进而明确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以及培养创新型教师所应遵循的“以人为本、突出个性”的基本策略和“政府调控、法规完善、结构优化、制度创新”的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创新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为广大教师所认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中教师面临的一顶重要任务。对此,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来思考和探索: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显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教学观,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申,教师要从“应试…  相似文献   

15.
创新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浪潮。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来培养。教师教育创新指为了实现培养创新型师资的目标而进行的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制度的创造和革新,是一种关于教师教育整体性的变革过程。  相似文献   

16.
理工科院校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主旋律。理工科院校作为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技术创新的参与者,它们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将对我国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要实行创新教育没有一批创新型教师是不行的。本文从创新教育的实质入手,分析了理工科院校创新型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结构,并探讨了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创新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文章从分析创新教育的特点入手,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提出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在知识传授中鼓励学生多质疑多参与,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高等美术教育应是培养具有美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创新型教育。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抛弃陈腐的“技术至上”、重”术”轻“美”观念,以学生把握“美”为重点,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做到“美”与“术”的共进。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培养需要教育创新,教育创新需要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本文认为当前应该从学生素质与教师素质的共同提升、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同时提升及传统素质与现代素质的综合提升这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教育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其核心应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内容要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教育方法创新要随着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创新型教师是教育创新的根本所在,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