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基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天然的冲突性.我国职业院校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剧了这一冲突.在此前提下,政府应加强从法律、经济以及协调者三个角度入手,锻造自己的角色,确定自己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校企文化在校企合作中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与企业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组织,校企合作中两者的文化矛盾、甚至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矛盾与冲突主要表现在校企需求、合作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等诸多方面.高职院校能够在校企合作的平台上、在尊重吸纳企业文化的基础上有所改革与创新,企业能够认识到参与教育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企业长期效益的关键,在校企合作中校企文化就会在矛盾与冲突中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3.
邵斌  江铃  张清 《教育与职业》2012,(20):29-30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由于合作主体的目标冲突、合作的体制机制缺失等因素影响,企业的积极性并不高.文章通过探讨学校和企业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下提出了深化高职校企合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质性导致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文化冲突的产生。校企文化协同是一个合作双方从冲突逐渐走向融合的动态演进的过程,因此,职业教育应走向深度合作的文化协同,即树立校企合作的文化意识、加强校企合作的文化领导、推动校企合作的文化互动、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5.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 构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阶段学校与金融企业的合作还存在企业缺乏合作动力、合作形式难以深入、合作具有临时性阶段性、教学时间与本职工作时间冲突等难题,提出了独立学院应该搭建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进而构建切实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在课程体系中融入金融行业的岗位职业标准;课程教学应与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资格的考证进行有效对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固定联络挂职制和充实兼职教师人数等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实现教学考核方式和主体的多元化,改革现有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基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具有天然的冲突性,我国职业院校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剧了这一冲突。在此前提下,政府应加强从法律、经济以及协调者三个角度入手.强化自己的角色,确定自己的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本质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组织,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校企合作面临着组织层、理念层、利益层以及文化层等多个场域的博弈,二者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显现出企业"不想为"、学校"无力为"、双方"难有为"的冲突表征。要想有效缓解校企合作冲突,应着力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强对校企合作的博弈整合,树立复杂性的校企合作思维,搭建服务性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问责制的校企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实现高等教育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作用,但因未能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我国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奥尔森的共容利益理论,然后探讨了校企合作共容利益主体及其利益,最后以吉首大学与中软国际合作培养软件工程人才为例,构建了校企合作共容利益机制,为高等学校进行校企合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行业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之一,其作用的发挥对合作成效具有重要影响。行业企业目前在校企合作中参与力度较弱,带动、引领作用不明显,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完善相关制度,转变管理模式,激发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使行业企业的作用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进而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及其运行的基本组织形式.依据学校和企业的角色和地位不同,校企合作可以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学校主体式、企业主体式、共同主体式.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三种基本模式具有不同特征,发挥职能各有侧重.学校主体式和企业主体式模式各有优势和局限,克服各自局限,发挥各自优势,学校和企业融合为承担现代职业教育机构,形成共同主体式模式,才能达到校企合作的理想境界,高质量履行现代职业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法规制定首要厘清基本问题,而校企合作的法律地位、校企合作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与义务的设定及校企合作法律行为的规范是校企合作法规制定首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校企文化融合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标志和迫切要求,对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积极作用。文化融合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关键,它不仅需要从校企双方愿景、合作内容、载体和模式上解读文化融合的可能,更应该站在文化生成的自身立场进行观照。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具有不同的内涵、价值、优势和劣势,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点,实现校企文化融合意味着两种文化碰撞、冲突,相互吸收、融通互补,最终形成具有融合性、超越性和创新性的新文化类型。高职院校应该从文化意识、文化批判和文化建设三个维度,提升自身能力,推进校企文化融合,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其发展的必要途径。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关键在于二者在文化上的对接与融合。校企文化的对接不能否定校园文化的主体地位,也不能掩盖企业文化的主导优势,强化任何一方都会妨碍校企文化的通畅对接。文化的主体是人,校企文化对接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纽带作用,这对于校企文化的对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基于协同理论,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参与者的需求,明确各方主体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责任,力争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和作用,解决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需求冲突。在校企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下,高职院校可以持续向企业输送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为企业储备后备人力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一线技术技能大师到校兼职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基地充实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助推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企协同共赢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扩大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交集面,强化协同共赢机制,促进多方价值实现;优化合作运行机制,达成融合协同目标;完善合作保障机制,激励合作长效共赢,使教育、人才和产业链彼此交融,价值取向趋同。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常态。然而,日益凸显的校企文化差异和矛盾正成为制约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因素,迫切需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从冲突走向融合。其中,校企文化融合的基础、路径和向度等,都是值得重新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行为是典型的社会交换行为.校企合作行为的本质和实践要求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中建立交换制度.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应增强校企合作主体间的相互吸引,破解校企合作中的不对等交换问题以及校企合作交换中的两难困境,为校企合作主体间的利益交换建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往往会涉及校企合作产权问题.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审视校企合作产权变迁,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权政策变迁可分为萌芽期、开创期和推进期.外部产业转型和内部主体发展两个方面是影响校企合作产权政策变迁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提升校企合作产权政策供给质量,应进一步明晰校企合作中的产权主体,出台保护产权措施,鼓励产权主体分享收益权或剩余索取权,提升产权中技术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对企业创新和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如何激励企业有效参与校企合作仍是难题.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构建的校企交换对校企合作的影响机制模型,考察信任的中介效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292份具有校企合作经历的企业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情感交换对浅层次和中层次校企合作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深层次校企合作影响不显著;信任在情感交换和深层次校企合作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中层次校企合作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与预期不一致的是,经济交换对信任和各层次校企合作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职教育是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双主体实施的教育,企业主体的不到住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断裂.企业主体缺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动机制的缺失,由此,探索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需求互动机制、利益补偿机制、股份办学机制是符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实际的三大机制,将推动校企合作由形式走向实质、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向走向互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动力不足、目的冲突、层次肤浅、管理不善以及专业师资缺乏等5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即实现互利共赢是促进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围绕人才培养是开展校企合作的根本核心、完善规章制度是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强化政府支持是校企合作常态化的最终保障。最后,文章介绍了合肥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对同类型院校校企合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