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5-17
<正>在《中国学校体育》创刊40周年之际,杂志社的同志约我写篇纪念的文章,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应允了,心想就是再忙再累,这篇文章我也必须写——《中国学校体育》与我相伴相随了40年,在这本杂志中,不仅有我写下的百余篇文章,更有我满满的青春记忆和无尽的感动。30年前,《中国学校体育》(当时刊名还是《学校体育》)创刊10周年时,我参加了 "我与《学校体育》"的征文活动,撰写了《她引导我奔向那片田野》一文,并获得了一等奖;2010年,  相似文献   

2.
<正>初读《中国学校体育》,要从体育组王老师在"一线话题"发表的第一篇文章说起。当时,他乐滋滋地高举《中国学校体育》说:"快看,我的文章发表了!"我惊讶地接过书,一口气读完他的文章,那是一篇有关课改的纪实性文章,实实在在的阐述,没有任何的语言修饰,却有很强的参考性。读完文章,我  相似文献   

3.
<正> 《学校体育》1987年第3期发表了李行同志《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的文章,该文对发表在《学校体育》1986年第4期上杨明远、李小萍同志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以下简称《思考》)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从而展开了一场有关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学术争鸣。本文就《讨论》与《思考》两篇文章所涉及到的几个主要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与同志们共同商榷。一、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思考》一文的基本观点是: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最主要目的(职能),但不是唯一目的。对“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持否定态度。对确定学校体育目的提出了应当考虑的三个条件:1.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国民体育的目的对学校体育目的的制约;2.学校体育的目的要反映社会的客观需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体育教研员,我与浙江的余立峰老师一同在国培学习中相遇、相知。有幸拜读余立峰老师在《中国学校体育》2015年第5期和2016年第7期发表的两篇文章,就如老友相会,格外亲切。本地区体育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1,(9):13-15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从1981年创刊,到今年整整40年了。创刊时,我刚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市东城区体委工作,《体育报》《新体育》《学校体育》(现《中国学校体育》)是案头必备的学习材料。后来我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做编辑工作,就更加关注《学校体育》,每期细细阅读,获益良多。40年来,我读着这本杂志一路走来,与之有着太多的情缘。《中国学校体育》是我的良师益友,在他创刊4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6.
2016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该《纲要》详细指出未来15年内健康中国的建设要求。该《纲要》对我国学校健康教育、体育教育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划与要求。"健康中国"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崭新的机遇,应该紧抓这一机遇,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对传统学校体育教育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升级,从而促进我国"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传统学校体育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健康重要2030"这一背景,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策略,以为"健康战略2030"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学习恽代英的体育思想开拓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工作──纪念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发表80周年刘美奋,张玉生,刘健1917年6月《青年进步》杂志第四册上发表了我党早期政治活动家、革命教育家、青年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一文。这是我国近代史上发表较...  相似文献   

8.
信息台     
<正> 李鹏李铁映等为《中国学校体育》画册题词第一部用图片、文字形象回顾和展现我国建国40年来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大型《中国学校体育》画册,已出版问世。国务院总理李鹏为画册题词:“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都要把体育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手段,确实加强青少年体育,为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冯霞 《体育学刊》2007,14(9):1-5
曲宗湖,1936年生,1956年毕业于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从事学校体育理论教学、科研和行政领导工作45年,曾任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国家教委体卫艺司副司长、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小组组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和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等职。编著《体育理论》《学校体育学》《体育教学论》《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2000年中国学校体育和卫生发展战略目标及对策研究》《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丛书》等学校体育研究著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担任14所高校兼职教授,现仍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从事“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等学术研究。2007年6月3日下午,曲宗湖教授应邀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同志们: 这次学术报告会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筹备组、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筹备组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理论学会三个单位联合举办的。 1983年体育科学理论学会在苏州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学校体育学术报告会,这次可以说是第二次了。但由三个单位联合举办,还是第一次。在这次学术报告会之后,还将正式成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的学校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定》为发展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前不久,李鹏同志、何东昌同志在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了新的势  相似文献   

11.
以郝更生在1927年《体育》上发表的《关于体育问题与克伯屈教授的谈话》为切入点,对民国前期我国体育发展进行分析,认为:当时的中国体育缺乏正确的宣传;各种体育思想碰撞比较激烈;体育主要存在于学校之中,群众体育发展迟缓;社会民众对体育有疑惑;正式的官方体育组织还未正式确立。民国前期,中国体育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孕育希望,这一时期为中国近代的体育发展打下了一定的思想、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17年4月1日《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一文。这是中国近代史上,较早、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体育的专题论著,其精辟论述和科学观点,对我国体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纪念《体育之研究》发表80周年之际,重温这篇珍贵的文献,对于继承和弘扬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促进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体育之研究》从“三育”的辩证关系上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针对我国教育界重文轻武的时弊,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从体育与智育、德育的相互关系上,强调了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根据“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21,(9):24-25
<正>创刊于1981年的《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到今天已经走过了40个春秋,它就像一艘引领整个航线的船只,指引着全国学校体育界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下求索、行稳致远。有道是"四十不惑",经历了40年的风风雨雨,相信步入"壮年"的《中国学校体育》,生逢盛世当不负韶华, 一定会在今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辉煌。  相似文献   

14.
<正> 近几年来,国家教委负责学校体育工作的决策管理部门,曾多次强调要重点抓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为此,本刊专门开辟了“农村学校体育”栏目,并于1991年第2期和第4期分别发表了《应该抓好这个大头——论农村学校体育的普及工作》和《下决心,抓落实——再论农村学校体育的普及工作》两篇文章。今年国家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又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并分期分批地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研讨会”。通过研讨和实地考查,  相似文献   

15.
<正>加强体育教学研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前段时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键博士,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0第8期发表的《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学生体能下降问题的有效解决策略之一》、2011第5期发表的《创新是"课课练"持久生命力的笫一要务——再论"新课课练"》两篇文章呼唤"课课练"回归体育课堂,以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能训练水平,遏制和扭转  相似文献   

16.
<正> 《学校体育》创刊十周年了。她是在改革中诞生,在改革中发展、壮大的。十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创刊仅有十年的《学校体育》在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却占据着重要的一页,谱写了有声有色的篇章。她既是学校体育发展的见证人,又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一支原动力。教育工作者喜欢她,尤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更喜欢她。许多体育教师都称她“是自己的刊物”,把她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今天《学校体育》经过十年的建树与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了,她已成为我国有影响的学校体育专业刊物。在我们热烈祝贺她创刊十周年时,不会忘记她所走过的历程。在她创刊时,没有披金戴银,没有鲜花  相似文献   

17.
张磊 《体育教学》2011,(5):11-11
值此《体育教学》杂志创刊30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向我们的兄弟刊物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130年来,《体育教学》杂志在推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提高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业务素质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体育教学》杂志30年茁壮成长的印迹,记载了编辑部几代工作人员的不断探索和辛勤工作,也记载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印迹。  相似文献   

18.
读罢王占春先生最近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2000年第一、二期上的的《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一文后,对建国后的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我国现在体育课程和教材理论的现状也有了新的了解。的确,中国近代体育学科的历史还不到100年,新中国的体育课程建设也才刚刚50年,我们能有这样一个初步成型的体育课程框架和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了,这是我国几代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课程教材研究者的心血和脚印。但是,作为面对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和体育课程教材理论研究者,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研究比起素质教育对我们体育的期待,比起其他学科的课程与教材研究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毕竟我们学科建设的历史短,研究人员也相对匮乏。我们还不能满足于我们已有的成绩,也还不能认为我们的体育课程已经是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现在的体育课程与教材理论中确实还有许多尚未说明和尚待整理的问题。本文本着以上的认识和为我国体育课程和教材理论做点贡献的动机,仅就在《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材建设五十年》(以下简称《论文》)文中提出的几个可以说是代表我国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创刊40周年,是记录中国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40年。她既面向高等院校的体育研究者与管理者,也面向广大中小学体育研究爱好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我有幸结识了她。作为她的忠实读者,20年来,我不断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最终实现由科研“小白”到“港城名师”的华丽蜕变。于是,就有了我与《中国学校体育》的一些故事。  相似文献   

20.
张程龙  谭小勇 《体育科研》2019,(4):34-41,87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简称《条例》)自1990年颁布施行后已有近3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国学校体育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党的十九大后,我国在“新时代,新体育,新治理”的时代背景下,对学校体育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条例》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层次最高、最全面的法律规范,已严重滞后于当前学校体育形势的发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条例》的修改进行法律审视。对《条例》的制定进行了历史回望,分析了《条例》制定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新时代,从经济、法治、学校体育法律体系的构建以及学校体育自身发展形势的角度分析了《条例》修改的必要性;认为由于《条例》未能适时修改,影响了学生、教师权利的保护,《条例》未能建立相关的责任机制也使得《条例》的实施步履维艰。针对上述问题,在宏观的视角下对《条例》的修改提出建议,以期推动《条例》尽快地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