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吃"词条66个,义项8个,构词能力最强是①义,最弱的是义项③,《现汉》未收义项的构词有10条;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动宾式,次强的是动补式,最弱的是主谓式;"吃"的语素变义比较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重新整理分析"吃"的常用语素义,建议《现代汉语词典》设立13个义项。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黄”义项8条、词组113条。构词能力最强的是。义、最弱的是。义;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偏正式、最弱的是附加式和动宾式;词组中“黄”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其语素共义;但辞书存在着漏收义项、没有释义、释义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构词能力最强的50个素形所承载的581个语素为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这些语素的语法类别及构词能力,同时对语素的语法类别和构词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语法类别的角度来看,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项构词能力最强,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语素项的构词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4.
“船只”和“饼干”两类复合词的构词方式在汉语里没有相应的句法结构可资类比,是词法分析的两个难题。本文立足于与词义和语素义关系的结合、与句法结构标准的统一,认为这两类复合词都是补充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生事物的出现,“白领”进入我们的生活并被广泛接受,随后以“领”为中心语素的“粉领”“金领”“绿领”也不断出现,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词族。“X领”在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心语素的“领”由借代的修辞手法产生,逐渐具有了类化作用,所包含的意义范畴也不断扩大。“领”前起区别作用的颜色的语素基本义消失,而逐渐使用其联想义构词。  相似文献   

7.
交互义语素“相”、“互”与单音节基本义语素结合构成双音节交互词汇的是交互词汇标记手段的主要成词方式,能产性强,语义覆盖面广.在这类构词方式之外,交互义语素“互”、“相”也可以跟部分双音节词汇搭配构建交互义复合结构.不是所有基本义词汇都可以跟“互”、“相”搭配,它们之间的搭配限制规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视点.  相似文献   

8.
汉魏南北朝墓志中以“冲”为语素所构成的复合词共19个,与传世文献中“冲”的构词和使用情况一致。它是汉魏六朝品评人物的一个活跃语素,其构词能力在魏晋时期最强。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语素"红"义项6条,构词最多的是①义占4/5略强,最能产的是偏正式占4/5强;"红"义项完全概括其变义不到50%,语素共义与其语素变义有"突变"现象,如果将"红"义项概括为10条,其变义与共义基本趋向一致。  相似文献   

10.
组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一般分为五种,语汇中的大多数合成词都可以据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但有些词,由于其构词语素间的意义关系比较复杂,可以有两可的情况,“物色”一词就是这样。以“物色”的现代常用义为着眼点,从“物”和“色”的语素义入手,分析二者之间的意义组合关系,是探寻其结构方式的基本依据。按此分析,“物色”既可以是并列式合成词,也可以是支配式合成词。语汇中类似“物色”这种具有两可结构方式的词还有一些。尽管人们对这些词的构成方式看法不一,但其语素间的组合关系可以做不同的分析,且具有一定的理据,这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对10440条新词语的构词语素表现词义的关系的统计分析表明,新词语的语素义的线性组合特征不占主流地位,非线性融合特征强;语素义的单体特征差;不注重单纯拟外来音的音化表义方式。新词语的语素在表现词义方面,更可能只是一种媒介,也可能还是重要而完整的载体,前者更具有特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复合词的"异序"论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复合词出现异序现象是汉语词汇从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汉语的韵律要求和共同的语素义为之造就了支撑条件,是丰富的方言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汉语构词上语序AB式和BA式并存的事实证明,汉语不仅有“修饰语 中心语”的偏正式合成词,也同时具有“中心语 修饰语”的正偏式合成词,后并非受亲属语言或古越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爱的味道     
陈容 《教书育人》2004,(4):40-41
我们在学习和教学中常常遇到许多比较熟悉的词却解释不清其中一语素的意义,而各类语文考试中也经常出现诸如“解释加点的词“之类的题型,不要你解释词的意思,而要你解释其中的某一语素义.有些语素义,一些词典中都未列出义项,令我们大伤脑筋.但弄清词中语素义,的确颇有裨益,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深入地掌握词义,而且可以举一反三地类推其他的词义,对理解词义、丰富词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弄清词中语素义的做法.下面,我们就谈谈确定一般辞书中没有对应义项的词中语素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符淮青先生的语素构词能力分析理论,对语素“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所出现的各个意义是如何构成各个词的、用什么方式、数量如何等进行了描写。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就《现代汉语词典》在释词中对语素义的说明以及对语素“盘”义项的概括提出了两点讨论:第一,《现代汉语词典》对某些组词中“盘”的意义未作说明;第二,对于那些部分语素义模糊或者全部语素意义消失的组词,根据其中的语素“盘”在现代汉语中构词能力的发展,《现代汉语词典》应该考虑对其的意义重新作出说明,或者构建一个独立的义项,、  相似文献   

15.
“受累”一词起初作“受到连累”讲,构词语素“累”作“连累”义,是词语的核心语素,承担了词语主要的语义功能;另一构词语素“受”作为遭受义动词,必须与动词或形容词搭配出现,表示隐含被动,其后不能再加宾语, “受”限制了词语的语法和部分语用功能.“累”出现新义——“疲劳”“劳累”义,其词性由动词转变为形容词,核心语素语义变化对词义产生影响,而“受”语义虚化,用法比较灵活,允许“受+形容词”这一形式出现,因此“受累”一词生出新义——“受到劳累”.另外在使用过程中,受语用推理等因素影响,“受累”一词常使用作客气话,有“麻烦”“烦扰”之意.  相似文献   

16.
外来词的汉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汉译外来词“以音赋义”的文化倾向;二是汉译外来词构词上的显性特征;三是汉译外来词纯记音成分的语素化;四是汉译外来词的语词义蜕变或转移。  相似文献   

17.
“所”经历了三次构式化:1)从处所名词演变为泛义名词,2)从泛义名词演变为构词语素,3)从构词语素到虚义助词。每一次构式化,其组合形式和意义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所V”之“所”的直接来源是泛义名词。“所”的变化受这些因素的影响:1)语序变化及由之而来的搭配扩展和泛化,2)句法降级和“S所V”的重新分析,3)句法升级。汉语史研究不仅应对上古汉语时期的文献进行分段处理,还应将同一部文献的材料进行分层分析,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汉语的演变史。  相似文献   

18.
同义并列双音词的构词语素在语义上相近或相似,但在表意功能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本文以“愉快”、“背叛”为例,通过对语素“快”、“背”历时的语素义发展情况和共时的语素构词能力分析,发现由于在同一汉字下记录多个语素,同形语素的表意受到同形单音词的影响,在双音词的表意功能不显明.  相似文献   

19.
赵越 《华章》2011,(27)
词汇意义是动态发展的,学界方家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发展多有论述.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新词语随即大量产生,在新词语产生过程中,我们发现,新词语意义的产生是由构成新词语的语素意义决定的,很多新词语的构词语素在原语素义的基础上泛化为新的语素义,或衍生出全新的语素义,这一点应引起语言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它不仅对研究新词语意义的变化,而且对辞书编纂都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名词性构词语素“客”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同素异序词是指构词语素相同而语素顺序互逆的一组双音节词.在诗歌中,关于同素异序词的成因,学术界流行两种观点,一种是押韵、一种是协调平仄,但对于一些处在句中、颠倒前后意义没有变化并且同为平声或同为仄声的异序词却难以用这两种观点进行解释.由于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其抑扬有不同,而平仄又据声母发音部位有清浊之分,文章在前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抑扬清浊说,而抑扬清浊说又是韵律构词学理论的本质.韵律构词学理论弥补了“押韵”和“协调平仄”两种观点的不足,一些同素异序词的成因用韵律构词学理论得到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