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适《燕歌行》和王昌龄《出塞》(其一)同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前者被称为“常侍第一大篇”,后者被誉为“七绝的压卷之作”。同时,两诗又都写出了相同的思想主旨,即表现了作者对广大征人的同情和对荒淫昏庸边将的愤恨,并切盼英明的将领守土备边,以早日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不过,两诗因诗体不同、艺术着眼点有别,因此虽有相同的思想主旨,却呈现出各异的艺术特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结构布局上,前者完整绵密,后者精巧别致;表现手法上,前者铺陈充畅,后者含蓄蕴藉;诗歌风格上,前者悲壮苍凉,后者雄壮豪放。然而,两诗又异曲而同工,都取得了动人心魄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所流传下来的诗歌共有四百零一首,其中七言古诗有五十一首,占八分之一。从量上来看,是不多的,但却集中地代表了他的诗歌的独特风格,也是他的著名的边塞诗的精华所在。历代的诗评家对岑参的七言古诗评价都很高,把他和王维、李颀、高适并称,视为盛唐七言古诗的正宗。明胡应麟说:“唐七言歌行,……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诗薮·内卷》)清沈德潜也说:“王、李、高、岑四家,驰骋有余,安详合度为一体。”(《唐诗别裁·凡例》)但前人在评论岑诗的具体风格时,亦有不够精当之处,即总是把岑参和高适的诗放在一起,统概之曰:“悲壮”。这种评论起源于宋朝严羽,他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讲道:“高岑之诗悲壮。”此后代相沿袭,成为定论。如胡应麟云:“高岑以悲壮为宗。”(《诗薮·内卷》)明高棅云:  相似文献   

3.
崔颢早年以奇逸俊爽乐府歌行为主,在结构上千变万化,丰富了这一题材的创作手法。他的女性题材也丰富多样,表现手法、篇幅长短,灵活随心。后期忽变常体,作了不少边塞诗,善于刻画边疆,描写紧张的情节与场面,以及异地民俗风情。他的诗不多,而歌行大篇却不少,且多叙事歌行,对元白长庆体有一定的影响。他的近体山水诗清壮俊逸,《黄鹤楼》炳耀盛唐,脍炙人口。他是盛唐诗人创作惟一可分为前后两期的诗人。  相似文献   

4.
《小雅》开篇由五首诗组成,《伐木》与《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共同构成一个阐述君臣之礼、兄弟之情、朋友之义的人伦价值系统.结合历代《诗》说,考证"诸父""诸舅"等词出现的历史规律,认为《伐木》的创作时间最早不过西周晚期;进而辨析"许许""八簋""酤"等词,确定《伐木》乃"天子燕朋友故旧"之诗.  相似文献   

5.
冰心小诗《繁星》《春水》把对创作的刹那感兴升华为一种诗化的诗论。"写不出来的是绝对的美",只有融入自然,在自然中"钓诗",用"真"驾驭语言文字,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才可能接近美。冰心认为,每一个创作主体应该用爱与同情"安慰雨声里痛苦的征人",建构广博的人类情怀。虽然冰心诗化的诗论可能没有纯理论的深刻,但它独有的女性情愫,使读者体味细腻和亲近,在感性中获得诗的真谛。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长恨歌》被后人奉为古代长篇歌行体的绝唱,其渲染手法的大量采用,是构成全 诗婉转动人,缠绵悱恻基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看钱奴》和《吝啬鬼》两部讽刺喜剧进行研究,将中西方历史中的文学作品当成人类思想演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进而促进中西方世界之间的深入认识和了解。本文研究成果是对《看钱奴》和《吝啬鬼》两部讽刺喜剧的个性特征和共性进行系统分析,涵盖现实主义强弱和文化思潮波荡、民族精神和喜剧效果、情感冲突以及经营方式,通过此次研究能够为相关讽刺喜剧创作提供有效参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新月诗人一样,艾青对于现代新诗的诗美建构贡献巨大。他以诗的散文美建设为契机,为新诗带来亲切、自然、生动、新鲜的口语美的个性化语言;也带来错落有致、交互变化样态的具有真正的非格律化倾向与自由化倾向的自由诗旨趣的诗的散文美。他的绘画经历及其艺术家主体修养,使他给新诗带来色彩的美、意象的美、意境的美,把古典诗歌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造机趣赋予了新诗,从而使他的新诗达至文字的画的境界。在这些诗美探索的基点与高点上,艾青创作出了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和《我爱这土地》等具有了精工品格的自由体诗,把胡适、郭沫若以来的自由体推向了成熟,达到了至今难以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三《礼》注与《毛诗》的关系体现在三《礼》注与《毛诗》经文、《毛诗序》、《毛诗传》三方面的关系上。通过对郑玄所作三《礼》注的考察,可以发现三《礼》注中引《诗》、解《诗》不仅用“三家《诗》”,同时也涉及《毛诗》经文、《毛诗序》及《毛诗传》,已经初步显露出融合今古文《诗经》学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鲁迅开拓了清代讽刺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讽刺"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背景、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特别是对《儒林外史》的研究考证,奠定了《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同时,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艺术手法加以评价和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1.
张说是唐代文学由初唐转入盛唐过程中的一位关键性作家,他在开元初年遭贬时期所作的山水诗歌,感情真挚,内容充实,为山水诗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迈出了一大步。他在艺术上能够博采众长,从诗歌形式、诗境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山水诗歌向盛唐风格迈进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王绩是唐初诗坛别具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既与以学南为时尚的虞世南、许敬宗等宫廷诗人异趣,又与魏徵、王珪等贞观史臣有别。他的诗境界高古,风骨凛然,对初唐四杰陈子昂、张九龄等初盛唐诗人的诗文革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绩诗歌艺术的近源是卢思道、薛道衡等由齐入周、再由周入隋的山东诗人,其文化精神的近源则是当时隶属于山东文化体系中的河汾文化。只有认识到王绩诗歌艺术的这一近源,才能解释王绩诗歌相对于南北朝诗歌传统所呈现出来的新变特征的艺术机制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关于中央国术馆主要人事任职情况阐述较为混乱之现状,以彼时各种原始史料为依据,对其任职情况进行全面考证,并对以往错误、遗漏之处进行纠正补遗,力求还原真实情况.研究表明,抗战前中央国术馆主要人事任职情况按先后顺序应为:(1)馆长张之江,副馆长李景林、钮永建、张宪、张树声;(2)少林门长王子平,武当门长田兆麟、孙禄堂、高振东;刀剑科长柳印虎,枪棍科长马英图,摔角科长王子平(兼)、马裕甫;(3)总务处长骆斌、李滋懋,副处长唐克南、骆介子、竺永华、张瑞堂;(4)教务处长马良、刘崇峻、朱国福、郭锡三、吴俊山、萧忠国、吴翼翚,副处长吴志青、郭锡三、吴俊山(待考)、杨松山;(5)编审处长吴志青、唐豪、金之铮、姜容樵、吴俊山,副处长陈家轸、姜容樵、杨松山(兼).  相似文献   

14.
李晖 《池州学院学报》2013,(1):50-52,83
《送童子下山》,是唐代释地藏于九华山所作的一首名诗,《全唐诗》、《九华山志》、《中国历代名僧诗选》等典籍,均有收录。文章对释地藏卓锡九华的年份和此诗所作的时间,力所能及地予以详细钩沉与确定;对《送童子下山》具体的诗由、浓馥的诗情、绵绵的诗意一一予以赏析;对地藏"普渡众生"中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给予阐发与褒扬;对诗中充溢着的博爱情愫和关爱下一代的伦理道德,予以充分揭示。概括出《送童子下山》诗,给今天的文明社会和人,激发出精神上的深沉反思,在人格、伦理、道德上带来了美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南诏在唐王朝的扶持下崛起,成为西南地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在2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与吐蕃在西南地区的争夺,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可归纳为四个阶段:统一六诏时期、“叛唐”时期、“归唐”时期、“叛服无常”时期。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时期,与当时西南地区的政治格局有关。但是,剑南节度使的个人因素也是影响两者关系的主要原因。在这几个历史阶段中,有重要影响的剑南节度使有:王昱、章仇兼琼、鲜于仲通、杨国忠、韦皋、李德裕、高骈等,从历史视角探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剑南节度在其关系变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甚至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研究剑南节度使在南诏与唐朝的关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崇盛唐而薄中晚的唐诗观,高棅对元和诗人总的评价不高。然就各人各体而论,元和十大诗人之品级又颇有差异。其中柳宗元五言古诗最受重视,其次为刘禹锡、韩愈、张籍、王建的五七古和绝句;至于孟郊、白居易、贾岛、李贺、元稹诸人之作,则较难入其法眼。探源溯流,高棅此种态度及其选诗标准深受元人杨士弘《唐音》之影响,而南宋严羽及其《沧浪诗话》则是杨、高二人元和诗观乃至唐诗观的总源头。高棅在杨士弘之后,将严羽的相关诗论在《唐诗品汇》这一大型选本的选诗实践中予以进一步落实和张扬,遂对整个明代的诗学趋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卢见曾被谴戍台与吴敬梓《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五年夏五月,两淮盐运使卢见曾负谤获谴戍守军台。时友人高凤翰特绘赠《雅雨山人出塞图》,并有相送者题诗20余首。本文深入探析吴敬梓所题诗《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的结构、内容、思想和艺术特色,且针对学术界关于其诗写作时间的不同意见进行考辨,对题诗后事作了必要交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在“相逢尽是尘中老”的驿路上创作了大量的驿路诗歌,其数量几乎占《全唐诗》的十分之一,其内容和情感特质也与常态下的诗歌有所不同:羁旅行愁诗中的漂泊感、孤独感、弃置感,思亲念友诗中浓郁的亲情,驿路酬唱的无可奈何,驿路风物的借物写心,驿路别诗则情深意长。  相似文献   

19.
《赠李司空妓》诗,《全唐诗》中初得此名,以为刘禹锡赴扬州大司马杜鸿渐宴,席上赋此诗。此与唐人范摅《云溪友议》中所载同。然唐人孟棨在《本事诗》中却言此诗乃刘禹锡罢和州回京后赴李司空宴会时所作。二书所载,大相径庭。入宋后,关于此诗的创作背景又衍生出韦应物赴杜鸿渐宴会时作的说法。此后,该诗的记载虽层出不穷,然大抵沿袭此三种说法。细考之,此三种说法不仅自相抵牾,且均与史实不符,不能成立。此诗很有可能系后人伪作,托名刘禹锡(或韦应物)而已。  相似文献   

20.
桑弘羊和刘晏分别是西汉和唐代理财家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财措施尤其是盐法改革措施,既一脉相承,又随着时代的变更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时代背景和指导思想均有相似之处的前提下,刘晏对桑弘羊盐法改革具体措施的合理之处进行了选择性借鉴。在发展方面,刘晏针对桑弘羊盐法改制的弊端和新的时代需求,分别从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和销售环节进行了系统的改进和发展,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商业"官本位"的格局,获得了显著地成效,最终把改革引向成功。研究刘晏对桑弘羊盐法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可以把握中国古代自西汉以降至唐中期盐法政策的变更,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中古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