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文内注紧跟在正文中 ,同步地对需要解释的内容进行解释 ,方便读者理解文意。但如果文内注太多 ,或注文太长 ,就会割裂正文的连贯性 ,影响读者对正文的阅读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在出版物中常常把文内注变成文外注 ,即在被解释的词句后面加上相应的注释号 ,而把注释文字移到页下、文末和书后。一、文外注的形式文外注从形式上分有以下几种 :( 1 )脚注。又称页末注 ,即将注释文字放在本页的下方。这种形式的注释在正文中的对应位置要使用注释号。注释号常用注码 ;如果每页需注释的地方不多 ,注释号也可使用数量不同的星号“ ” ,如第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简单介绍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和前人对《三国志注》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从史料价值、史学史价值和历史研究方法方面的价值三方面对《三国志注》的历史文献学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国志》的注文同正文具有同样重要的史料价值。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在史学史上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它与汉末以来注释家着重于名物训计的注释有着明显的进步。同时裴松之发展了历史考证学。  相似文献   

3.
使用括号要注意3点:(1)括号的功能是标明行文中注释性的话。(2)括号的作用跟破折号不同,括号里的注释不是正文,而是对正文的解释或补充。(3)括号的位置有两类:一是句内括号,是标示句子里某词语的注释的;另一是句外  相似文献   

4.
注释是对文章中的语汇、内容、引文出处等所作的解释和说明。注释的处理方式较多,不同的作者、编辑和出版社,对各类图书注释的版式处理有不同要求。目前,由于页末注(脚注)被认为“便于读者检阅”,“比较起来是一种最合理的方式”,因此在理论学术著作中应用最多。其次是章(篇)后注(如《民族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书后注(如《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两种注释方法结合使用的书籍也不少见。有以书后注为主,脚注为辅的(如《邓小平文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等;有以篇(章)后注为主,脚注为辅的(如《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等);有段后注与篇后注并用的,多用于古籍的注释整理。由于文内注  相似文献   

5.
我们写文章,常常会遇到括号,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正确使用了括号,文章内容就会更加明确生动,句子结构也更加简洁明快。反之,如果不掌握括号的正确用法,同样会使句子出现错误,严重的还会造成歧义,影响文章的内容。什么是括号?用一句简单地话概括其作用就是:用来标示文中注释、补充说明或叙述的词句。括号的作用就是让括号内的注释说明与文章的正文区别开来。在具体的使用中,括号又可分为内括号和外括号,形状有圆括号、方括号、方头括号、尖括号、花括号。这里仅谈最常见的圆括号。  相似文献   

6.
引文注一般是作者对欲说明内容或引用文献所作的注释,指明文中的论点、数据的出处。引文注主要有四种形式,分别为句中注、句末注、表中注、图中注。由于国标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中未对引文注的使用方式给予说明,因此在当前科技期刊论文的使用中出现了一些混乱。文章对句中注和句末注的使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严遵《老子指归》不是伪书.今道藏本《老子指归》不仅有《指归》,也附有《老子》经文和注文.该注文通篇押韵,参其用韵特征和用字特征,可知作于西汉蜀楚之地,亦为严遵亲撰,也就是过去认为已经亡于六朝隋唐的“严遵《老子注》”.严遵《老子注》以析句和陈述义理为主,是“章句”体式中“句”的部分;而“指归”即“章指”,是“章句”体式中“章”的部分.故而《老子指归》当定名为严氏《老子章句》.由于东汉以后“注”体大行其道,导致两汉各种“章句”著作被肢解和删削.  相似文献   

8.
以《吕氏春秋》为研究对象,对其注文版本及著录情况作一考察,阐述了不同注家的注释情况以及历代文献对《吕氏春秋》的著录情况。  相似文献   

9.
掌握注释、书眉、页码的排版知识是编辑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文章介绍了随文注、脚注、段后注、篇后注、书后注、眉批等不同注释形式在排版中应注意的问题,对图书、期刊中书眉、页码的排版问题加以解答。  相似文献   

10.
我们现在通常所看到的注释书,一般都是注文和所解原文连在一起的。但在古代,特别在西汉以上,几部传世的儒家经典的传注大都独立行世,不与原文相附。比如《汉书·艺文志》所录群经注解,都是先列某书经若干篇,再分列诸家传注及篇数。如《易》  相似文献   

11.
文渊阁碑在文渊阁东侧,其正面为"文渊阁记",碑阴是与文渊阁《四库全书》缮毕入藏有关的御制诗。正文注文俱镌刻上石,至今清晰如新。其诗题为"经筵毕文渊阁赐宴以四库全书第一部告成庋阁内用幸翰林院例得近体四律首章即叠去岁诗韵"。诗共四首,间有小字注,注释内容为《四库全书》编纂事。该诗及注释又收入乾隆《御制诗》。原在圓明园内的文源阁碑,今矗立在北京西城区文津街七号国家图书馆分馆院内,其正面是"文源阁记",背面无文字。  相似文献   

12.
王毓 《图书馆杂志》2023,(7):137-145
“小注”是中国传统律典中特有的一种律中注释方式,现存之唐、宋、明、清律典中都有“小注”。“小注”这一律典中的典型现象最早受晋张斐、杜预对《泰始律》作注的影响而产生,但彼时张杜之注与《泰始律》仍未合刊一书。南齐《永明律》第一次进行律注合刊一书的尝试,但未正式颁行。《梁律》继承《永明律》的编纂经验,成为第一部正式颁布的律注合刊的律典。北朝立法受到了南朝立法的影响,在律典中已经较为成熟地运用注释随文释义。而从敦煌出土文书来看,唐代手抄《唐律》中,律典注释就以“小注”的形式出现了。《唐律》注释本为“大注”,“小注”系宋人添入的说法并不正确。  相似文献   

13.
现存明代第一个陶集注本,即何孟春所注《陶靖节集》。何孟春不仅对陶集进行了重新编排,且为陶集所作注文,较宋汤汉、元李公焕本更为详实,既有对字词的笺释,也有对句意的疏通及对旧注之驳正,特别是对于陶诗个别问题的注解已经初具集注的性质。当然,何注本也不免有过度阐释陶渊明诗文"忠愤"之处,重在从陶渊明对国事之"忧",欲有所为而不得之"愤"及对晋室之"忠"进行解读。总的说来,何注本在李公焕注本的基础上,无论在文献的搜集整理还是笺注的水准上都能后出转精,在陶诗笺注史上功不可没,代表了当时陶诗学研究的成就,对后来陶诗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无论何种形式的文章,遣词造句是否富于变化,语言句式是否灵活多样,是衡量其品位高低、质量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美文精品的语言句式是怎样富于变化的呢 ?根据文章内容表达的需要,做到下述七个方面自然结合和灵活运用,就会使句子错落有致,异彩纷呈。   (一 )整句与散句融合。人们说话或做文章,常常用一些结构不同、格式各异、长短不一的句子,这种句子叫散句。有时也把一些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或相近的句子排在一起使用,这种句子叫整句。散句运用得好,可以收到高低起伏、参差错综的表达效果;整句运用得好,可以…  相似文献   

15.
在句组中,那种只由两个或三个简短单句组成的简单句组,意思比较单纯,结构也简单,一般说来,组织和使用都比较容易。可是,复杂的句组,情况就不同了。这种句组,思想内容多,结构也复杂:它往往由众多的句子构成,而句子,可能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以及复杂的多重复句,复句的分句又可能是复杂的句子形式;同时,它的结构层次也多,结构关系也复杂。这种句组,无论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的类目注释对于提高文献标引质量和检索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图法》(第5版)军事大类的类目注释却存在注释错误、注释冗余和漏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图法》再修订时可以采取如下处理办法:类目注释存在文字和内容上的错误应坚决改正;类目注释冗长、重复甚至无意义应部分或全部删除;注释内容过简甚至缺漏必须修正、完善。  相似文献   

17.
“被”字句在说话或文章中,同其他句子一样,也是处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上下文的关系之中,与别的句式配合使用。因此,它必然要和上文或下文的句子发生这种或那种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用好“被”字句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处理不好,自然也会产生某些语法错误。本文所要谈的是“被”字句在与其他句式配合使用时所出现的错误,另外附带提一下“被”字的词序问题。一、与主动句配合使用时出现的错误“被”字句经常与主动句配合使用,运用得好,可以收到极好的修辞效果,如以下二例: ①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  相似文献   

18.
自宋至清,苏轼诗集有多种注本,这些注本大致可以分为分类注和编年注两大类。在历史的流变中,这两大苏诗注本系统既各自独立,同时又有交织和融合。有关后注对前注的继承和删削问题、各本注释特点的问题、各本优劣之争的问题等,是苏诗学史上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和研究古典文学作品,对古典文学进行校勘、标点和注释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不管是前人旧注,还是今人新注,只要注释得当,读者都是欢迎的。怎样算是“得当”,自是很难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特别是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自古以来,注家纷纭,莫衷一是。拿李贺的一首著名的诗《雁门太守行》来说,仅开头两句:“黑云压城城欲摧,  相似文献   

20.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世称《史记》三家注。由于早期的《史记》注相继亡佚,《史记》三家注成了唐及唐代以前仅存的三部《史记》注作。《史记》三家注在集结前人《史记》注释成果的基础上,考释辨正,阐幽发微,从而将古代《史记》注释推向顶峰。在版本形式上,宋时出现了将《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三家的注解一并散入《史记》正文下的刻本,这种以合注形态刊行于世的《史记》版本,即《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俗称《史记》三家注本。《史记》三家注本也是后世流传最广的《史记》本子。可以说,《史记》三家注在《史记》版本学和注释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