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果能够借鉴后现代心理学的思想,开创性地利用后现代心理学的方法,将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局面。本文首先阐述了后现代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影响,其次讨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土化的必要性,最后从三个方面讨论建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土化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和而不同”:心理学后现代建构之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以实证主义为逻辑起点而迈上了其作为现代科学的“科学化”道路,但其百余年的发展并未真正解决心理学的根本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心理学现代性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心理学后现代建构的有关问题。心理学后现代建构的基本原则只能是“和而不同”,在此原则下谋求世界心理学的后现代建构必须注意心理学的异地发展和双向选择问题,而“互补性心理学”则是西方心理学后现代建构的必然归宿。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哲学思潮对现代性中的元叙事、逻各斯中心主义、基础主义等观念有着多方位的解构和批判,其思想价值是深远和珍贵的。后现代理论中蕴含着许多对科学哲学有借鉴和启迪价值的思想因子。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张相互辉映,哥德尔定理、突变理论、混沌理论、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理论、非线性科学等诸多新兴科学正在变革着科学的知识构成、内部结构和整体性质。一种观念层面的"后现代科学"正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4.
面对逐步迈入大学校园的"90后"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积极构建与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现实的呼唤。在积极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新特点,提出了构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和后现代教育思想的辨析,梳理后现代教育思想对课程文本体系开放性的阐释,厘清其对我国体育课程体系中理念、目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其在当代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局限性,为中国体育教育范式的视点位移和摆脱现实困境谋划方向,指出后现代教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的干预是有效的,同时也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研究视角取向,会影响研究的方向与研究结果。科学的思维形式与视角取向,对于具体的心理学研究活动与心理学科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借用后现代文化思潮来剖析心理学研究的视角转换,希望能弥补和超越科学心理学的局限与不足,并可能成为未来心理学的一种前进方向或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特级教师宁鸿彬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语文教育名家之一,他的语文教育观中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思维的重要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以及语文教育的持续性和教育工作者的超前意识。本文将宁鸿彬的教育思想放在后现代课程观的视域下进行研究,从后现代课程观的概述、后现代课程的特点以及后现代课程观与宁鸿彬教育思想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荣格心理学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格是西方有巨大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分析了荣格的心理学与道家在最终目标、价值取向及思想方法上的相通性,荣格通过对道教经典《太工金华宗旨》的研究,为当代心理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其心理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为他在集体无意识、原型、自性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论据,同时也为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架起了新的桥梁,并在客观上推动了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的研究以及心理学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恻隐之心"是孟子思想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命题。本文从现代心理学的视角,以霍夫曼的移情理论为主要参照分析"恻隐之心",发现霍夫曼的"移情忧伤"同孟子的"恻隐之心"内涵基本相同,二者在分析道德的情绪机制、道德行为与道德情感的关系等问题时,思路和观点也非常接近。这一结果启发我们,儒家思想中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引起教学思想、方法的变革,从而导致教学过程中各组成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心理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地位和作用的不同,阐述<心理学>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探讨课程范式与科学范式的关系,从复杂性视角解读后现代课程的主要思想,讨论了后现代课程的基本走向--自组织.  相似文献   

12.
作为信息传递最便捷的渠道,网络在展现强大的新闻整合能力之余,其言论在本质上与传统媒体划出一道明确的界限。在后现代语境中,网络言论与其他叙事文本一样都表现出某种后现代风格,但网络媒介立足于现代范式还是后现代范式成了一个问题。本文对后现代语境中网络言论风格阐述后认为,建立在格里芬后现代思想上的网络话语风格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从破现代主体性之主客二分论、理性至上论以及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入手,阐述后现代哲学对主体性问题的颠覆和反思,分析后现代主义"主体"理念的特性,指出后现代哲学关于主体性问题一破一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积极意义与失弊之处.  相似文献   

14.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理论作为一种后现代文本理论产生于后现代文化语境.文化的核心是意义和价值系统,而文学和哲学是文化价值系统的凝练表达.互文性理论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既来源于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实践,又有其后现代哲学,尤其是语言哲学的根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互文性理论的后现代文化语境来揭开其神秘面纱,即这一理论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其主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忽视受教育者的内在潜质和实际需要,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同时,重视受教者个人潜质的发展。本文通过介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价值观、教育观等内容,使其突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同时总结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科学观来源驳杂,其共同的理论要义是质疑科学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其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影响是辩证的,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精神,但另一方面是放任学生自由“建构”,忽视有条理的探究。对待后现代科学观的理性态度应是兼容并蓄、辩证扬弃。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教育理论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结合后现代教育理论的科学内涵,探讨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对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师生关系、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意义,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德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较年轻的分支。本文对德育心理学进行了阐释。着重探讨了德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性以及德育心理学的功能,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方后现代艺术产生后受到了广大设计师们的强烈关注,被运用到了视觉传达设计中。后现代图形以其特有的与传统相悖的逻辑和风格,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将后现代图形运用到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会使信息的有效表达得到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