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唐千 《甘肃教育》2023,(4):30-33
县域高中德育主题活动对学生品格养成、价值观培养、关键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树牢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县域高中思政课程建设。采取挖掘学科课程德育元素、营造良好德育氛围、策划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密切家校联系等途径方式,有助于提升德育主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切实提升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效果。文章结合实践就县域高中德育主题活动实践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2.
张莉 《现代教育科学》2010,(3):87-87,126
课堂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主要渠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学生的实践,基于学生的直接经历,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弥补了当今德育的空洞说教、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等弊端,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全体学生的德育素质。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三个阶段对学生实施德育,准备阶段指导确定主题,挖掘德育内涵;实施阶段把握德育时机,升华德育思想;总结阶段鼓励学生实践,落实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王慧  董博清 《甘肃教育》2023,(10):19-25
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主题活动,以跨学科知识为内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素养的教学实践形式。本研究从德育的课程性质、实践属性、现实需求等方面分析了德育课程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困境,并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跨学科共同体的建立、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德育主题教学实施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的必修课程,它的设置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主题、方法、途径、过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增强个体道德体验,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5.
郑有财 《教师》2014,(10):12-13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特点,这为小学德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德育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方面,德育教学的高效开展也将反过来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发展。因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学校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开展特色的德育实践活动,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实施学校德育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借助德育实践活动等多种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特殊教育中职学校学生现状和德育课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利用校本课程对残疾学生实施德育所具有的优势,阐述了德育校本课程文本内容和形式体例,并强调应以综合实践活动增进学生的德育体验,德育评价更需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的乐学德育课程坚持从学生的天性出发,在问题导向、课程设计、践行落实、反馈评价等环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采用社团德育、学科德育、活动德育及社会实践德育等多元样态,激发学生的乐学天性,促进学生愿学的内驱力,提高了学生的会学实践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德育课程是德育活动的基本载体。改革德育课程,选择德育课程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践德育价值的首要出发点。德育课程改革通过学科德育课程表达或嵌入德育价值,以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德育价值,用校本德育课程传达德育价值,是未来德育实践新价值观的基本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开宗明义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当前中小学德育因为缺乏德育实践导致知行脱离、内容单薄、照搬教材、空洞说教等种种弊端。作者提出,应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德育行为能力为重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德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题之一,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夸美纽斯曾说,没有德行,知识和技巧又算得了什么呢古今中外,德育始终处于一个不容忽视的地位。作为实施德育的主阵地之一的学校德育,长期以来主要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进行,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通过学科教学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如何重新给学科德育定位,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探讨。本文将从学科视野中如何实施德育这一角度进行探讨。长期以来,学科教育只强调分科训练和智力训练,而忽视个人性格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全面发展。新世纪里学校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倾向于采用综合课程的形…  相似文献   

12.
张永庆 《学周刊C版》2023,(26):160-162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综合成效,学校教育应积极发挥学科德育渗透的价值,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中所具有的德育教育优势,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文章围绕立德树人视野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展开探究,阐述了德育渗透的内涵,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够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身心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式德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的需要出发,确定主题,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践行价值信念。新时代中小学德育工作,强调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相结合。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在实践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优势。  相似文献   

1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德"的主要内容,在小学德育活动、年段会、主题班队和学科教学等方面,研究全员德育、全科德育、全程德育和全方位德育的落实方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习惯养成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两翼",从德育方向、德育思路到德育实践,再到主阵地的学科教学活动,寻找"儿童化、活动化、学科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空...  相似文献   

15.
将学科德育定义为"加法式"的学科德育或"专门化"的学科德育,在逻辑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学科当中天然内含着德育,或者说德育是学科的内在属性,这种理解更能够体现学科德育这一概念的实质。学科德育中的"学科"和"德育"是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教育本身是一种价值实践活动这一规定性。学科德育中的德育更多是作为学科教学中自然流淌出来的育人效果,并不是对学科教学目标的僭越。学科德育主要有直接德育、间接德育和隐性德育三种主要形态。学科德育归根结底是要求学科教学回归教育的原点,即使人向善。学科德育就是确保每一个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必须体现自身的教育属性。  相似文献   

16.
<正>编者按本期《典型》报道的是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及其联盟校的主题活动型德育课程实践经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工作在一些学校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表现在课程建设不够,德育的时间、空间不足,德育的形式单一、内容不够丰富。盱眙县第三中学及其联盟校经过10年探索,从“思政课堂主题型活动教学改革”到“主题活动型德育课程实践”,逐步构建起包括思政课程、学科课程、校本德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在内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积极发挥思政课程在德育中关键课程的作用,学科课程在德育中渗透融合的作用,包括主题教育活动、班级德育、团队活动、  相似文献   

17.
周敬山 《江苏教育》2023,(30):22-23
学科德育促进了学科教学形态的改变:德育从“课外”走进“课内”,学科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从“分离”走向“融合”,教师从“专人”走向“人人”,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深化对学科教育属性的研究,加强对学科德育与学科课程教学中蕴含的其他诸育的融合关系的研究,将价值观引导和必备品格培养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在“跨学科综合育人”“跨学习领域全面育人”方面进行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课程类型、课程特征、课程价值"三个层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再思考。从"课程类型"层面,论述了"活动主题化"实施策略,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有助于整合德育活动、阅读活动、辩论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心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是一门引领、统领学校的所有教育的活动课程;从"课程特征"层面(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研制了主题活动的"选题策略"(学科拓展策略、热点探究策略、工作转化策略、文化实践策略);从"课程价值"层面,提出了课程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资源是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本文主要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阐述了充分立足乡土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五种有效策略,即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与学科课程相结合、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与民风民俗相结合、与农事活动相结合,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然而,对于课程的实施者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源于“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