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大肠埃希氏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本文应用10种抗生素对从各种标本中分离的349株大肠埃希氏作了药物敏感性测定和分折。结果表明:①大肠埃希氏菌对10种抗生素大都敏感,尤以卡那霉最好,敏感性为66.19%(231株),居各药之首。庆大霉素、四环素、先锋霉素Ⅴ等敏感者均超过50%以上,而对其他部分抗生素已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②虽然大肠埃希氏菌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均呈较高的敏感性,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耐药菌株。③各标本间大肠埃希氏菌对药物敏感性经方差分析,349株不同标本的菌株间有显著性差异,F值=52. 53(P<0.01)。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也有显著性差异,F值=7.07(P<0.01)。因此,常用抗生素在治疗大肠埃希氏菌感染的疾病中仍然是主要的药物。药物敏感减低无疑将会给临床治疗和药物研究工作者带来一定困难。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对于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在培养、鉴定之后,选择特定的药敏试验,为指导临床正确并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减少菌株抗药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常规药敏试验中筛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了解其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检测587株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酶阳性率,并对其体抗生素耐药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总阳性率24.7%.21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菌株66株,阳性率30.1%,36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ESBLS菌株79株,阳性率21.5%.ESBLS产酶株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耐药性高达86.4%—100%.较不产ESBLS菌株高74.6%—83.1%.所有受试菌对亚胺培南均敏感.结论:治疗ESBLS细菌引起的感染,应用碳西霉类、头霉烯类,或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流感嗜血杆菌与生物分型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 :对 7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了培养 ,药敏试验与生物分型。结果 :共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 33株 ,检出率为 4 2 .3% ,在对所有分离株进行的生物分型结果中 ,共检出 5型 ,其中以Ⅳ ,Ⅵ型居多 ,分别为Ⅳ型 8例 (2 4 .2 % ) Ⅵ型 13例 (39.4 % )。 33株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中 ,全部菌株对氯霉素 ,氧氟沙星敏感 ,头孢拉定株 2 1(6 3.6 % ) 、头孢唑林 19株 (5 7.6 % )、去甲万古霉素 2 3株 (6 9.7% ) 、苯唑青霉素 31株 (93.4 % ) 、复方磺鞍甲基异唑 11株 (33.3% )、红霉素 4株 (13.2 % )。结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流感嗜血杆菌有较高的检出率 ,以生物Ⅵ型和Ⅳ型居多。流感嗜血杆菌存在着严重的耐药倾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参加实验室间比对病原菌分离鉴定质控考核,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技术应对能力,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依据WS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及GB/T 4789-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模拟肛拭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3型和福氏志贺氏菌2b亚型,考核结果为符合要求。结论实验室间比对质控考核病原菌菌株的鉴定应结合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试验和血清学分型综合判断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院内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细菌培养鉴定采用常规方法和API系列鉴定;用微量稀释监测15种属816株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百分率。结果病原菌共8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592株(72.55%),革兰氏阳性球菌224株(27.45%),除天然耐药外,革兰氏的性菌对舒普深的耐药率最低(0.00~10.87%),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1.11~100.0%);除MRSA外,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的耐药药率低(0.00~3.85%),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53.33~92.50%)。结论分离菌株的分布越来越广,院内感染的常见菌在各种菌中所占比例高且耐药最严重,经验治疗细菌感染应根据耐药率监测结果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各科中的流行情况,以期建立稳定的临床检测系统,在控制院内感染的流行病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方法:用微量液体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用RAPD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耐药谱分6型,Ⅰ型占44.5%,Ⅱ型占18.5%,Ⅲ型占7.4%,Ⅳ型占7.4%,V型占11.1%,Ⅵ型(不定型)占1.1%;RAPD分9型,A型占51.9%,B型占7.4%,C型占7.4%,D型占7.4%,E型占7.4%,F型占3.7%,G型占3.7%,H型占7.4%,Ⅰ型占3.7%.结论:基因型A型、耐药谱Ⅰ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是此次ICU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菌株,其它型别为非流行相关菌株.RAPD基因分型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可靠性优于耐药谱分型,在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肟耐药率高;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较敏感;对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有一定的耐药性;亚胺培南的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张家口地区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31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型,并与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比较。结果:31株铜绿假单胞菌RAPD分型共有9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基因A型17株,占54.8%。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有6型。结论:基因A型为优势菌株,且为多重耐药,是这一年来张家口地区呼吸遭感染的相关菌株,RAPD分型在医院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建立直接从肉中检测志贺氏菌的快速、敏感、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志贺氏菌属的侵袭性质粒抗原基因IpaH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过PCR扩增得到393bp的产物.经过DNA测序证实该产物为目的扩增产物.使用FTA滤膜处理样品.再通过PCR方法检测志贺氏菌.猪肉、牛肉、羊肉检测的检出限均为10CFU/mL匀浆,可在6h内完成对肉中志贺氏菌的检测.FTA滤膜用于PCR检测肉中志贺氏菌灵敏度高,耗时短,为肉中志贺氏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自然发生的2月龄幼兔肺脏中分离到3种类型的细菌(记作:a,b,c),经对所做的纯培养30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检验,结果表明a菌(17株)为支气管炎博德特氏菌(Bordetella bronchiseptica);b菌(8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aeruginosa);c菌(6株)为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表明其为相应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现状,帮助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或API鉴定系统及K-B法,对1326份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326份合格痰标本分离检出病原菌982株,检出率74.1%.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共540株,占54.9%;革兰氏阳性球菌共196株,占20.0%;真菌共246株,占25.1%.1326份合格痰标本中检出存在混合感染的标本176份,占13.3%.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其次是头孢哌酮和阿米卡星,对氨苄西林耐药力最高,234株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菌89株,占38.0%;50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菌20株,占4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分别高达97.5%和97.2%,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其次对环丙沙星较敏感.9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MRSA57株,占63.3%;75株表皮葡萄球菌检出MRSE42株,占56.0%.结论:在下呼吸道感染中,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但真菌引起的感染高于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混合菌感染占了一定的比例,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莆田学院学报》2019,(2):12-15
研究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痰/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350例患者中有139例痰/肺泡灌洗液培养出病原菌157株,包括125株革兰氏阴性菌(79. 6%)、22株真菌(14. 0%)和10株革兰氏阳性菌(6. 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大多数(96株,61. 1%)。结果表明: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主要的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抗感染治疗时应选择能够覆盖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药物,另外应警惕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菌株分离及培养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鉴定采用VITET-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收集标本18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46株:口痰92株(63%)、分泌物17株(11.6%)、尿液16株(10.9%),脓液9株(6.1%),其他12株(8.2%);肺炎克雷伯杆菌37株:口痰27株(73%)、分泌物5株(13.5%)、脓液3株(8%)其他2株(5.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0.3%、6.2%、2.7%和10.8%、13.5%、2.7%。结论: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两年痰液中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对左氧氟沙星、头孢唑啉,氨曲南,头孢他啶等耐药率超过50%,特别是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于2008年显著升高,而对头孢哌酮、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耐药性较低,临床应根据药敏实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临床分离猪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为质控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7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猪链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CLSI)的临界浓度作为判断标准,判定了猪链球菌对7种药物的耐药性;并分别在外排泵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利血平存在的情况下,测定红霉素、泰乐菌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微量稀释法测定的MIC结果显示: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耐药谱型达11种;对磺胺间甲氧嘧啶(100%)耐药性最为严重,对红霉素(39.5%)、泰乐菌素(31.6%)、恩诺沙星(28.9%)、环丙沙星(28.9%)耐药性次之,而氟苯尼考和氨苄西林对所选菌株均敏感.在外排泵抑制剂存在时,抗菌药物对部分分离的耐药菌MIC下降,提示猪链球菌存在与抗菌药物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以上结果提示,国内分离的猪链球菌对临床常用的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在临床选用药物进行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菌株的耐药性问题,以免延误病情造成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职学生患者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来自高职学生患者的68株致病菌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职学生患者致病菌种的前三位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6.76%)、铜缘假单胞菌(17.65%)、大肠埃希氏菌(16.1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达福普汀的敏感率较高保持为100%,但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很高,达到97.5%,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较强。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提高,临床上应重视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解脲脲原体感染现状及对10种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支原体鉴定及药敏试剂盒检测30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同时测定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结果:解脲脲原体感染的阳性率为136株(44.7%).男性解脲脲原体阳性10例(22.22%,10/45),女性解脲脲原体阳性126例(46.84%,126/269).药敏试验结果表现不同的敏感性.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对所分析的各种抗生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在进行解脲脲原体感染治疗之前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保山某院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VITET-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细菌的检出率和药敏结果。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占第一位的是大肠埃希菌(74.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0%),次之为表皮葡萄球菌(4.3%);病原菌在临床各科室分布情况为泌尿科45.7%、康复科20%、ICU14.3%;52株大肠埃希菌对13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氨苄西林98%、复方新诺明76.9%、庆大霉素65.4%,52株大肠埃希菌对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均敏感;52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Ig/29株占55.8%,非产ESBLs的23株占44.2%。结论:医院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科室分布以泌尿科为首,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较严重,医院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医生应依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痢疾杆菌的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菌痢的抗生素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便培养及药敏检查,应用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利福平等抗菌药物及联合用药。结果:证实本地区急性菌痢的病原体仍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该菌对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痢特灵耐药率在80%以上,对头孢曲松钠未见耐药性,急性菌痢136例经不同药物治疗,头孢曲松钠组、氧氟沙星组及丁胺卡那霉素加利福平组均有较高治愈率。头孢哌酮组及庆大霉素加诺氟沙星组治愈率较低,与上述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志贺菌属耐药性研究表明应及时选用无耐药性或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第三代喹诺酮(氧氟沙星)及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类药物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形态观察、选择培养、革兰氏染色和生理生化鉴定,对三只圈养亚成体大熊猫肠道致病菌进行了分离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19株菌分别属于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志贺杆菌(Shigella)、变形杆菌(Proteus)、克雷伯氏杆菌(Klebsiella)、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等7个属,其中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志贺杆菌、克雷伯氏杆菌、葡萄球菌和耶尔森氏菌对小白鼠有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环丙沙星最敏感,高敏菌株占94.74%;其次是氧氟沙星和阿米沙星,高敏菌株分别占89.47%和42.11%;而对克林霉素、磺胺六甲氧嘧啶、罗红霉素、强力霉素等敏感性较差.该研究结果将为圈养大熊猫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40年代,青霉素作为第一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成功解决了临床上金葡菌感染这一难题. 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甙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当时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事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许多抗生素在应用多年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效减低,天然青霉素在控制金葡菌感染方面几乎已失去药用价值.医学家在研究这一现象后惊讶地发现,在和抗生素接触多次后,细菌已进化出一整套有效的耐药机制,耐药菌这个隐藏的敌人正在逐渐强大起来.  相似文献   

20.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人类的平均寿命因抗生素的应用而延长了15年以上。然而,大量抗生素耐药株的出现,以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加,导致一些曾经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又重新抬头,再一次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耐药菌产生,加快研制抗耐药菌的新型药物,是目前战胜细菌耐药性的两个重要环节。在新型抗菌药物研究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抗菌药物的分子作用机理难以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