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学生的诚信危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今天,有"天之骄子"之称的大学生中却产生了严重的诚信危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怎样消除诚信危机,培育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及行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与经济危机相关的突出问题,譬如经济理论危机、经济增长结构危机、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危机、经济-社会-生态无法协调发展的危机等。而在经济学教学中也同样,由于受亚当.斯密学说及新自由主义掀起的"经济人思潮"的严重影响,使教育界同样也出现了追逐极端个人利益的严重趋势。客观上,它导致了我国经济学教学与社会公共利益连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冲突。面对这些问题,急迫要求我们加强经济危机意识方面的教学改革,并寻求这种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正旨在进行这方面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3.
"价值是美善而令人欣羡引起希求者,"价值"本身却是无可知遇的理想。然而,也就是因为如此,人们永不止息地追求更大价值、朝向更大价值进展!只是,往往价值并非那般客观显然,需要有心人在现实上的披露。不消多说,众人皆明,墨学的价值是全面性的,只是如何将之落实于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以利所处社会之进展,的确乃我辈之责。笔者长期从事医学人文之教学与研究,深感当今医学界仍是科技挂帅(自然科技为典范),以"实利"(私利)导向的价值创造与成就。纵使在过去以生理、解剖等科技为主导的生物医学,逐渐走向以"人"为核心的思考,如本校(台湾中山医学大学)即标举"医人、医病要医心"之宗旨从事医学教育,欲将医学拉回现实,真正地着落在医学的对象身上。只是,医学界这样的一番努力,笔者总觉少了一颗"心"去凝聚医学的魂魄,以致医学人文的相关思考仍在于"技术"层面的探索,终无法真正深入医者之心,雕塑人文之氛围。笔者发现,墨学以"兼爱"为核心,展现出"务实"、"宽容"与"无私"之精髓,正可以充实当代医学之"心",召回医学的三魂七魄,建构真正以"人"为核心的医学氛围。本文并非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探讨与解决,而是在于人的医学之根本疑惑上的省思,基于墨学"兼爱"为核心,由"务实"、"宽容"与"无私"之精髓的思索:"务实"正得以将焦点聚集在面前的"这个病人"身上,顾虑到眼前的这个"人",而非抽象医学科技理论的涵盖;"宽容"正得以与面前的"这个病人"一体相系、感同身受,顾虑到眼前这个"人"的感受,而非仅专注于"疾病";"无私"正所以一视同仁、视病犹亲,顾虑到眼前这个"人"的一丝一毫,不因亲疏远近而有所改变。以期建构当代医学人文之核心价值,成就墨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型学科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上己经根深蒂固,我们的任务不是去否定它,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发展它。历数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经历了训练理论曲折发展、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与完善、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全面发展的阶段,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训练学理论:"三从一大"训练原则、"项群训练理论"、"一元训练理论"。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变迁的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训练实践积累的经验及特定的社会因素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外部因素,训练实践危机是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变迁的内部动力。随着运动训练实践的不断革新及运动训练学理论的全面发展,我国运动训练学呈现出"广泛的学科交叉"、"深化的理论回归及应用"、"注重训练和比赛中的科学与人文之道"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亚洲部分国家在发展本国生产力的同时,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周易》作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理念对当代亚洲的生态发展和环保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具体如下:"取之有节,用之有度"的节度思想;"因地制宜,审时度势"的应变思维;"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忧患意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共生理念;"天人合德,和衷共济"的"太和"观点。启示亚洲各国彼此之间要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树立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发展观,真正做到"天人合一",为创建"和谐亚洲"的美好繁荣局面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张运萍 《职大学报》2012,(5):105-108
贯穿于中华伦理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师德的实质就是做人之道,当前社会中频繁爆发的师德危机乃至教育领域种种怪象的实质就是缺乏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危机。新时期师德建设迫切需要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回归,必须恢复五常之德。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的危机、甚至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人自身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危机。因此,只有从改善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入手,调整、理顺人的各种关系,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内在地蕴涵着对当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度反恩,是在全球化危机背景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哲学观照。因此,它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是当代人走出人的危机和困境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在于立足于当代实践深度反思了历史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自身发展的问题,体现了一种崭新的人学思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意见领袖在体育危机传播中的作用及其策略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体育危机事件在社会网络中的传播;分析了"意见领袖"在体育危机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提出了发挥"意见领袖"在危机传播中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是20世纪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创建了意蕴深刻、价值独特的健身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陶行知健身教育思想的文化意蕴就在于它的健康性、生活性、实践性,他的健身教育实践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他创造性地建构起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和文化精神,形成了"健康第一"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动静合一"的健身教育实践,并使之贯穿在其生活教育的实践之中,总结和提炼出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发展和创新了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理论和实践智慧。研究陶行知的健身教育思想和实践对当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强国战略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大学生心理危机给学生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导致校园极端事件频发。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已经不仅仅是学生个人问题,而是发展成社会问题。应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受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系统分析总结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和特点,通过学校和社会结合的办法,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干预大学生心理危机,切实有效的防止由于心理危机造成的伤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过程中,如何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回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功能演变(应然),审视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实(实然),分析如何从"实然状态"理性的回归到"应然状态"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哑巴英语"是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象,而"三维口语训练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把该方法中适用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元素植入课堂教学,分步骤进行训练,报告认为该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具象艺术处在向抽象艺术持续转向的范式危机之中,作为新旧范式转换的一个过渡形态,当代前卫艺术(后现代艺术)自身也充满了表征的和审美的危机,并对当代美学和艺术理论提出了挑战。传统美学模式面对当代艺术的观念化倾向无法展开恰当的批评,因而也导致艺术审美阐释的危机。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既涉及艺术概念本身,也涉及大众对艺术的期待。以显现美学、气氛美学等为代表的当代新美学突破了分析美学之藩篱,重回审美的“感性学”传统,以“显现”“气氛”“通感”等感性概念为解释框架,建构以身体为中心的感知经验,重新发现和阐释了当代先锋派艺术作品的诸感性特征,针对当代艺术的审美危机提出了合理的感性救赎方案,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审美回归。  相似文献   

14.
绿色设计:当代室内设计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效应"是导致目前全球气候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建筑师们应该把建筑-景观-规划视为生态循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到它们的建造、使用、维护、拆除均与资源消耗、环境保护、CO2排放等生态要素密切相关。当代室内设计师应特别讲究"碳道德",它是室内设计师"技术道德"的核心之一。由于体制得当,北欧和西欧国家在"绿色设计"方面曾走在世界前列,如德国柏林"国会大厦"的改建。中国目前的建筑业和室内设计应实现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走"绿色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扬弃朱学、自创新说之后,在修身工夫诸环节中一直是将"诚意"置于优先地位的。他提出了"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将"意"的感应机制视为人与现实世界关联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批评"务外遗内"的朱学和"是内遣外"的禅学之同时,坚持以超越内与外、整合心与物的"合内外"作为自己新的哲学立场。  相似文献   

16.
中英“具有”观念之比较陈建中一、汉语"具有"观念之产生人类的思想和概念都是从具体的事物或行为中抽象产生的,中外概莫能外。正如西方非感觉世界的存在观念来源于实义动词的"产生"、"呈现"、"发展"含义,中国人的存在价值观确定"有"是实有的存在,源于对"拥...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矛盾冲突,主导文化的认同危机、多重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整合困境以及文化主体性的危机成为显著问题。本文认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需要从多元多重文化整合、民族文化的个性与人类文化的共性、文化自主的安全问题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武术经历了时代的沧桑和变迁,在历经了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洗礼之后,依然发展、繁衍至今。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伴随着以社会环境和社会人群价值取向为主的变迁与变化,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的发展正逐渐的呈现出某些相背离和不和谐的表象。通过研究,我们发觉中国武术中原本一些内在的东西正在不断的被遗忘,正在不断的流逝。本文试从中国武术在当代发展中的问题境域入手,解读中国武术在当今世界和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中国武术发展的"合法性"或"合时性"的内在依据,以挺立中国武术的脊梁。  相似文献   

19.
从"佴之蚕室"的语境文意出发,参证《墨子》中的用例,并列举现代方言词"佴"的例证,考释了此"佴"的词义,认为"佴之蚕室"之"佴"应释为置放。又通过对""与"次"的词义分析,从侧面论证了"佴"的词义。  相似文献   

20.
《老子》一书饱含智慧和人生哲理,虽然《老子》以"道"贯之,论及"身"的不多,但老子并没有轻视身体的地位和作用,而是强调"贵身"的思想。老子的身体观通过"无欲无求"的修身功夫,和"没身不殆"的精神追求,达到"道身合一"的最高境界。老子的身体观是"贵身"和"无欲"的对立统一,对当代物欲横飞的消费时代具有警醒和启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