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随着汽车轮子地不断滚动,广播迎来了新一轮的收听热潮。20世纪70年代,美国广播界有句名言“车轮子和干电池拯救了广播”,如今这一景象也在中国再现。在2006年11月召开的中国广播广告高峰论坛上,有专家指出:“中国广播的窄播时代已经到来,核心听众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固定收听转向移动收听,移动人群成为广播收听的主流”。在这里,移动人群主要指向车上人群。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汽车大国,并且汽车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移动车载收听已经成为收听主流,收听环境和听众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从语调、情感、节奏、便利等方面入手,突出广播特色,是吸引听众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目前的发展态势,预计2007年福建省的机动车保有量奖超过一百万辆(以年平均增长20%计)。车载广播人群将日益成为广播听众的主流。随着车载群体的扩大,其收听需求也会显现出日益分化的特征,靠一个交通电台节目满足全体移动人群的收听需要越来越难。地区、性别、年龄、职务和社会阶层都可能形成各自不同的收听趋向。同时随着移动收听群体的扩大,各个细分市场也可为各类型电台提供一个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空  相似文献   

4.
叶帆 《中国广播》2011,(9):57-58
广播的收听与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从半导体、随身听、MP3到“网络广播”和“应用程序(如音乐生物钟)”,从汽车广播的车内移动收听,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意移动收听,“听广播”已日趋发展演变为“用广播”。听众对广播音乐的消费需求已逐渐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5.
当移动互联网技术足够成熟与廉价,当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收听人群成为移动收听的主流,广播的命运可想而知。"广播的明天在哪里"?不沾沾自信,不妄自菲薄,纵观各地交通广播的现状,作者结合自身感受,对如何以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处理交通广播发展中的问题做了研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餐饮消费的多元化,外出就餐已经成为都市生活必不可少的选择。在各类媒体中,广播可以做到更快速、更便捷。这与听众关注美食、分享美食的兴趣正好对应,美食节目因为贴近生活、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因此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特别是满足了"移动收听"人群关注美食的要求,做到了为听众服务。广播美食节目的发展需要更全面、更多样化,以快速的、灵活的、生动的各类元素,不断地满足收听人群,特别是移动收听人群的关注。做好一档有影响力的广播美食节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传媒业也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作为相对弱势的广播媒体,其实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城市电台尤其是交通广播,更是异军突起。交通广播的发展,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步进行的。汽车市场的升温、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轿车大量进入家庭,这些变化告诉我们,“现代广播的优势在汽车里”这一论断。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谁是交通广播的目标听众,这就要求我们构筑面向移动收听人群为主的节目框架,充分发挥广播独有的伴随性收听优势,满足广大听众的生活需求。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移动新媒体元年的2013年,随着3G网络的规模化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移动终端+APP"的移动新媒体模式改变了中国传媒产业的格局。笔者将根据赛立信在70个城市进行的听众研究数据,分析近年来中国广播在新媒体冲击下的市场发展趋势。 广播听众及其收听习惯的变化趋势广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现实听众达6.7亿。据赛立信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电视媒体的受众接触率在诸媒  相似文献   

9.
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广播听众总量不断萎缩,人均收听时长逐年下滑,广播听众的接收终端发生了巨大变化,手机收听、车载收听日益成为主流,广播听众的移动化、碎片化特征日益明显。新型广播平台以及微信、微博等日益占据用户大量的时间。在此背景下,2014年中国广播业进行内部整合与重组的尝试,在传播方式上进行了跨境报道的尝试,应急广播肩负国家使命继续前行,广播时政报道不甘人后进行多媒体传播……此外,新华社等媒体也抢占先机,研发音频车载客户端,向音频市场进军……市场和受众的双驱动迫使中国广播业向声音的本质属性回归,向媒介融合不断嬗变。  相似文献   

10.
移动人群的快速增长,为广播搭建起了更具实力的收听市场,而为"驾车一族"量身打造的专属调频也成为广播新的关注点和增长点,都市汽车广播由此应运而生。大连广播电视台都市汽车广播起步于2011年,权威机构收听率调查显示,一年间汽车广播收听率节节攀升,昂然挺进大连广播收听阵营的前三甲,广告吸纳量也提升了近一倍。回望汽车广播一年来运行轨迹,我们发现,精准的频率定位、独到的品牌推广是都市交通广播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梁洪 《传媒》2012,(6):39-41
目前,广播受众的媒介接触习惯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选择性收听,这类听众对广播的忠诚度不高,其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非广播一种,只是因为对某电台、某栏目或者某位主持人的节目感兴趣而收听。二是伴随式收听,这类听众把广播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但从广播获取信息,还从广播得到娱乐和享受。三是移动收听,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给广播带来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收听的载体日趋多样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内置收音机/移动应用程序、MP3、车载收音机、网络电台等随时随地听到广播,而且随着私家车的拥有率不断提高,广播听众也呈现出年轻化、高端化发展趋势,推动广播成为重要的主流媒体之一。为了全面、系统把握互联网环境下的广播媒体接触行为,分析广播节目的收听时间、地点、动机特点和用户对广播广告的态度评价,本文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  相似文献   

13.
正受众群细分化——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频次,可分为稳定听众和不稳定听众。按照广播频率明确的传播对象,又可分为核心听众和边缘听众。近年来,随着广播频率数量不断  相似文献   

14.
当前,受众细分化,已经是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所谓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临听众细分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更好地满足听众需求,加快自身发展,成为当下广播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牛存有 《视听界》2014,(2):73-76
2013年,中国广播的地域性和贴近性特征明显,区域竞争出现明显的地区差异,频率的竞争逐步趋向细分市场;广播接触率略有回落,听众规模略有增加,听众结构逐渐换位,收听终端呈现传统终端用户的排他性、移动与互联终端的互补兼容性,居家收听市场逐步让位于移动收听市场。本文通过对2013年中国广播变化的梳理,展望2014年的广播市场。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为便于移动收听的广播带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随之,交通、都市生活等频率以快速调整收听对象、节目内容而迅速占领城市移动收听人群,也为频率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不菲的经济效益。但是,多年的发展,也为移动收听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些困惑,比如: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车轮拯救了广播,还真有点道理。沉寂了十几年的广播这几年重振旗鼓,特别是交通广播更以雨后春笋之势在各城市纷纷开通。在全国273座广播电台中,省、地市级交通广播频率就有70多家,其收听率,市场占有率,听众的忠诚度,都在当地广播媒体中名列前茅。交通广播成为最受听众喜爱的媒体,其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紧紧抓住了交通信息的播报,每天及时,快捷的提供给移动收听人群有用的信息。特别是面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时候,交通广播会把现场的交通状况和突发事件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在第一时间告知移动收听人群和广大市民,更凸现出了交通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发展,移动人群的大幅增多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广播听众创造了多种声音场景的收听可能。根据出行时段的长短和各类收听场景的受众心理需求进行节目设置,并凸显电台主播的情绪引导和资讯传递功能成为许多电台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笔者根据福州音乐广播女主播团队近年的实践,阐释类型化音乐电台新场景下女主播的语感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听众的角度来看,广播无处不在,听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不受地点和收听工具的约束,这种可以在流动中收听是广播的特点和优势,广播媒体因此被称为移动媒体。在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广播媒体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随着DAB和CMMB等新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汽车时代的来临,车载听众群正在兴起,已成为广播听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北京市统计局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年末,北京市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8.1万辆。如此庞大的驾车族群体,催生出了大批“车载听众”。据中视广联在北京的调查数据显示,驾车听众规模达258.7万,乘车听众规模达243.5万,总收听人群近5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