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可以"解放眼球"便于移动收听的广播媒体重新进入时尚人群的主流生活。类型化的汽车广播正好顺应城市广播主流听众不断转向车上移动人群的发展潮流,从都市移动人群收听多元化需求入手,创新汽车广播发展的模式,以"服务性引发必听性",使汽车概念的电台成为听众的忠实朋友。  相似文献   

2.
杨叶青 《视听界》2008,(3):88-90
尽管交通的大发展给广播的移动收听带来了新的格局和契机,但“车轮子拯救了广播”的说法对中国广播来说仍然是不确切的。反之,广播以其快捷的传播方式、伴随性的媒体特征,“拯救”了千千万万途中人的耳朵,抚慰了他们躁动的心绪,动态地改变着他们对车窗外世界的感知和理解。广播使车辆这一纯粹的交通工具,一变而为文化空间和情感通道。为交通办广播,也使广播自身把移动收听的便捷性发挥到极致。中国的移动收听市场正展现给我们越来越大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其对现有传媒生态的冲击,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本文基于1050个广播受众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在内的移动互联终端上的广播受众呈现明显的年轻化、收听时段随意化、收听时长碎片化、收听内容个性化、娱乐化等特征。本文认为,传统广播应制作“短小精悍”的节目覆盖“碎片化”的收听时段,用“私人订制”的内容满足“个性化”的收听需求,用基于“地点”的信息推送替代“黄金档”的时间安排,用基于移动端口的“专业生产”规避传统节目的简单平移。同时,广播在移动互联终端的拓展应尽可能借助现有的成功平台,以实现最小投入的最大传播。  相似文献   

4.
陶磊 《中国广播》2014,(7):28-33
新媒体时代,广播呈现出频率多元化、传播多元化、节目社群黏性增加三大发展趋势。跨地域服务、多功能体验、用户定制等特色使用户选择从传统的单一调频收听渠道转向多元的移动网络渠道,传统广播新媒体化是广播市场创新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笔者选取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市场具代表性的“音频类”产品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对传统媒体新媒体化的趋势及前景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叶帆 《中国广播》2011,(9):57-58
广播的收听与使用方式正在发生着史无前例的变化——从半导体、随身听、MP3到“网络广播”和“应用程序(如音乐生物钟)”,从汽车广播的车内移动收听,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随意移动收听,“听广播”已日趋发展演变为“用广播”。听众对广播音乐的消费需求已逐渐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6.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之一,表现深度报道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伴随优势,移动收听今天,在移动状态下收听广播获取信息的人群在城市生活中日渐升温,广播所具有的无处不在、携带方便、不受限制的移动收听优势越来越凸现出来。据此深度报道可根据不同的受众收听习惯安排在相应的时间段播出,即可避开其它媒体确保收听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俊 《传媒》2019,(3):39-41
广播一直是和“移动”紧密相连的,广播在20世纪的复兴,靠的就是车载收听。无论是广播的“珠江模式”、还是北京交通台的发展模式,都是结合移动收听的特点,在节目、栏目上下功夫,推动了广播媒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在当前移动互联时代,当声音与移动互联结合和深度融合之后,声音的价值正被重新发现与挖掘——广播不再是单向度传播,而是向可交互、场景化的音频媒体嬗变。正是在这种嬗变中,传统广播的覆盖方式、运行模式、声音属性也不断重构,广播正在向新型音频媒介转型。  相似文献   

8.
韦玮 《记者摇篮》2010,(4):55-55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03年至2009年,中国经济型小排量汽车的增长一倍以上。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汽车,便于移动收听的广播媒体重新进入时尚人群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传播理念的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新技术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广播理论。对于广播而言,目前最受瞩目的新技术当属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动众”,即移动、流动状态下收听的人群。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餐饮消费的多元化,外出就餐已经成为都市生活必不可少的选择。在各类媒体中,广播可以做到更快速、更便捷。这与听众关注美食、分享美食的兴趣正好对应,美食节目因为贴近生活、内容丰富、互动性强,因此得到了广大听众的喜爱,特别是满足了"移动收听"人群关注美食的要求,做到了为听众服务。广播美食节目的发展需要更全面、更多样化,以快速的、灵活的、生动的各类元素,不断地满足收听人群,特别是移动收听人群的关注。做好一档有影响力的广播美食节目,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1.
手机广播: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笔者把它们统称为“手机广播”,但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相似文献   

12.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上升,为便于移动收听的广播带来了又一次发展机遇,随之,交通、都市生活等频率以快速调整收听对象、节目内容而迅速占领城市移动收听人群,也为频率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不菲的经济效益。但是,多年的发展,也为移动收听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些困惑,比如: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新一轮广播改革的推进,类型化广播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相较于过去广播同质化明显,新闻、财经、文艺一把抓的生产方式,类型化广播内容更为单一,受众定位更为明确,针对移动人群的收听习惯,广播伴随性更为明显。但就新闻广播而言,以城市移动人群出行时长为基础而设置的轮盘播出单元,满足人们在短时间内接收海量信息的同时,也让信息传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大, 车载收听群已成为各广播媒体争相抢夺的收听群体。而伴随车载收听群的不断增多,其收听需求也在日益分化,只靠一个交通电台节目来满足全体移动人群的收听需求越来越难,从而给各类专业频道提供了更多的拓展空间。在充分重视这些主流消费群体的移动收听特质时,各类专业广播频道还就如何积极主动服务这一群体开展了各类节目外延活动,以达到广播品牌更深入人心的目的。FM961福建经济电台从2004年起,尝试将公益活动、主播互动、自驾旅游等形式有机  相似文献   

15.
当移动互联网技术足够成熟与廉价,当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收听人群成为移动收听的主流,广播的命运可想而知。"广播的明天在哪里"?不沾沾自信,不妄自菲薄,纵观各地交通广播的现状,作者结合自身感受,对如何以互联网的用户思维处理交通广播发展中的问题做了研讨。  相似文献   

16.
毕小璇 《青年记者》2012,(14):44-45
如今,广播的主要受众群体发生了很大变化,有车族移动收听群体成为中坚力量,与此同时,这部分人也是广播收益的最主要来源,因此针对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分析,成为广播媒体需要长期进行的重要工作.从去年开始,青岛音乐体育广播对早间7点到9点的节目进行了彻底改版,变之前单纯的歌曲伴随为现在的经典旋律、简明资讯及热点评论三结合,在对早间节目移动受众需求的分析方面,下了不少工夫.  相似文献   

17.
王萍 《视听界》2012,(2):101-102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让广播人爱恨交加。刚刚享受了几年移动收听带来的繁荣,却已悄悄地染上了重重的阴影:新型互动性媒体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逐步消失,虽然广播在移动车辆上的优势得到公认,但是传统的家庭收听阵地沦陷的速度更快。广播人都在思考:广播未来空间只能局限在汽车上吗?如果不能,广播能做什么?  相似文献   

18.
公交车车载移动广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大众传播媒体,已经在中国传媒市场兴起。发展公交车移动车载广播的目的就是抢占新的传播媒体,争夺移动收听群。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强势崛起、中国社会汽车保有量快速膨胀的今天,广播的收听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居家收听到移动收听,广播主持人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其个性化的呈现已经成为广播收听市场上最为核心的竞争力。文章通过对业界众多成名主持人的考察,概括提炼出广播主持人的个性化及其在业界实践中的多元呈现,详细分析了打造广播主持人个性化的路径以及个性化主持人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王海荣 《视听界》2012,(4):108-109
在目前的广播市场上,新闻、交通、音乐类频率处于稳固的主导地位,不仅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更是垄断了对移动收听人群的影响力。而经济、都市生活、文艺类等频率在夹缝中打拼,不断地探求收听率、影响力的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