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2010-2015年间互动百科每年评选出的"年度十大热词",并结合百度指数对其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对这六年内网络热词相关数据的梳理,考察了网络热词的社会传播与受众民意表达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并探讨了应如何看待网络热词中所体现的民意表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012年中国使用百度搜索进行搜索的TOP2000信息热词和TOP2000新闻类热词进行分析和挖掘,构建了社会暖度指数、社会舆情运行压力指数、社会幸福度指数、经济关注指数、民生关注指数等15个指数,并进行了4年的时间变化分析,最后通过盘点2012年网络社会流行潮流发现网络反腐成为热点、戏谑化时代和网民自嘲时代来临等.  相似文献   

3.
百度指数是大数据时代分析我国公众网络行为的重要数据来源。文章以“档案”作为主要关键词,以“档案管理”“档案查询”作为辅助关键词,以百度指数作为数据来源,分析关键词的搜索指数、相关检索词、媒体指数、新闻头条、人群特征,了解公众对档案网络信息的关注度和需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如何将网络热词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融入高校思政课,将思政课讲新讲活,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和期待。本文分析了将网络热词融入思政课的意义,探究其在思政课中的三种运用方法:词汇替换法、事件概括法和时空交错法,并指出思政课要合理运用网络热词以避免走入误区。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天津市图书馆网络关注度的时空分布特征,选取百度指数作为分析工具,地域主要考虑中国大陆,获得了天津图书馆2012年10月10日到2013年10月10日逐日网络关注度数据,对其周变化、月变化、年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其特征如下:(1)从整个年度来看,网络关注度"全年变化平稳,剧烈波动较少",网络关注主要来自于天津市本市;(2)从月变化情况来看"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波动";(3)从周变化情况来看,表现为"平日先高后降,周末再升"的特点;(4)黄金周及小长假呈现"前低、后升、假后攀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热词呈井喷状爆发。从最开始的网络热词——萌,到萌萌哒,卖萌,再到萌文化从网络上延伸至现实生活中,被人们广泛关注并且大量地运用,萌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甚至成为日常用语,到处可见卖萌。本文以萌文化作为基本研究对象,探讨以萌为代表的网络热词兴盛的原因,以及它们如何一步一步地进入人们的视线,从虚拟世界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7.
邓磊 《兰台世界》2021,(3):51-53
以"档案"为关键词,以百度指数、搜狗指数、360趋势、谷歌趋势为工具,通过对搜索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变异系数、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对档案网络信息关注度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统计,着重对关注度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利用各个搜索引擎收集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对比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社会公众对档案及其相关事物的关注程度和需求倾向。  相似文献   

8.
网络热词传播的社会现象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杰 《新闻世界》2009,(6):143-144
网络热词在2008年呈井喷状爆发。网络流行语言智慧风趣、发人深思,呈现出诸多时代特性。网络热词传播的背后,体现了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勃兴,网络热词已经兼具传递复杂民情、记载历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闫坤  杨健 《新闻窗》2013,(2):66-67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0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文,网络热词“给力”一词竟然上了《人民日报》,而且是头版头条,此举被普遍认为是网络语言被官方承认、“转正”的标志。本文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网络热词的传播动力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媒介的流行,网络语言的传播也变得广泛而迅猛,尤其是网络热词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网络热词是与社会中的新闻事件或者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同时产生,它往往以曲线性的表达方式反映这些事件,并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网民的态度与看法。本文从网络热词的流行,分析网络热词流行的形式、流行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传播效果,从而展现网络热词的传播机制,使网络热词更为积极地为网民和社会所用。  相似文献   

11.
肖飞 《东南传播》2016,(12):42-45
本文通过对网络热词的传播路径,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舆情进行分析,研究网络热词在传播与形成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并由此探查围绕热词所反映的社会舆情生态结构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2.
网络热词指的是热门网络词汇,以当前人们热衷的话题和民生问题为主,属于一种网络文化现象,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和欢迎。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概述了网络热词的内涵,其次陈述了网络热词的传播特征,最后分析了网络热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热词井喷,且受到热捧.传统纸媒将如何正确应用网络热词?这正是笔者在文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首先对网络热词进行描述,其次探讨传统纸媒应用网络热词的方法,接着对网络热词在传统纸媒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传统纸媒应用网络热词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近期流行的网络热词的传播与流变切入,以民间舆论场的生态变革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与案例分析的方法,探究网络热词在政治传播过程中的价值,不仅扩展了政治舆论空间,推进了公民的政治参与,也为新时期网络空间治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以新浪微博为例,自2009年正式运营至今,微博在受众参与、议题设置、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给微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微博自身的传播模式和风格定位也在变化革新中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娱乐化倾向。本文选取2010至2015年微博年度热词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和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进行解读,探讨微博话语中的娱乐化倾向。通过分析发现,娱乐性话语已逐步成为微博传播中的主导话语,微博热词使用者和微博媒介自身所表现出的特征与微博娱乐化倾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话语使用者呈现出的低年龄、低学历、学生化等结构特征,使其更易关注娱乐和社会类话题;微博媒介自身的风格定位和传播策略又影响着受众关注的话题范围。本文试图通过对具体样本的内容分析更加清晰地展示微博的娱乐化趋势,力求为新媒体发展中的娱乐化倾向研究做出贡献和参考,也给新媒体自身及受众带来思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海量的互联网信息,提出一种计算网页理论用户关注度的方法,以期提高网络信息搜索的效率,改进搜索排名的准确性.本文以中文论坛的新闻网页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指数提供的用户搜索信息,通过正文抽取、特征项提取、关注度计算等步骤,实现面向内容分析的网页理论用户关注度的计算,最后对150条网页进行实验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特征词提取的最佳个数为3,理论用户关注度与实际用户关注度(点击量)的相关系数达0.8以上,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热词蓬勃发展,呈现出凝练性、快消性和融合性的传播特点。网络热词的广泛使用,解构了传统文化语境,有效延展了话语体系,也成为网民自我娱乐、纾解情绪和舆论监督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袁珂 《新闻爱好者》2011,(11):115-116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既是社会现实的投影,代表了某一事件或现象,也映射出当代人的集体心理和精神特征。网络热词的走红,是一种时代的集体倾诉,是当代人情感归属需要的体现。而个性张扬与从众心理在网络热词的创造过程中既是一对矛盾,又是重要的心理基础和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信息的输出呈爆炸式增长,高校微信公众号作为高校重要的宣传平台,出现了许多"爆款"文章和相对应的热词.本文以全国十所高校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调查,确定高校微信热词,通过对热词的分析,发现其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20.
网络热词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以及新时期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使用者的价值观.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正确对待网络热词,同时将网络热词灵活运用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去,以此拉近与学生距离,增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