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凭证属性最直接的来源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历史再现性”,同时也直接来源于件的社会功能--办事工具,间接来源于件的本质属性--原始记录性。正确认识档案凭证属性的来源,对于深化档案学理论研究和科学指导档案工作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档案本质属性的再认识——与伍振华先生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档案的本质属性不是“原始记录性”和“备以查考性” ,应该是且只能是“历史再现性” ,“原始记录性”只是文件的本质属性 ,“查考作用”只是由“历史再现性”派生出来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3.
关于档案的本质属性诸观点之评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档案本质属性问题 ,先后有人以“三属性交集”、“结构论”和“备以查考性”来质疑“原始记录性” ,但都不够科学和严密 ,而“历史的原始记录性”更接近档案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昊宝康以及冯惠玲、张辑哲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都持这一观点。由于我国在学术上实行的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因而在对档案本质属性的认识上,又出现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观点。其中,邹吉辉同志就提出了历史再现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的新论。笔认为,这一认识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5.
档案真实性问题是档案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诸如“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基本属性”、“‘历史真迹’是档案的本质特征”、“档案是真实的历史记录”等语句,在有关档案学基本理论的著述之中可谓屡见不鲜。但它们在强调“档案真实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的同时,都忽视了档案真实性的二重性问题,以致于近些年来,有的把档案表面历史遗迹的真实性与档案内涵历史内容的真实性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档案本质属性研究简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茂跃 《北京档案》1998,(12):18-19
众所周知,档案的属性有一般属性与本质属性之分。我国档案界的传统认识是将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近年来,档案界又有人提出了几种全新的观点。笔者拟综合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述评。一、原始记录性吴宝康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明确指出,“档案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档案本质属性几个论点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档案本质属性的五个论点,并针对争鸣中的重大分歧,总结指出———档案的自然属性只是档案本质属性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不是档案本质属性本身;并认为正是以“备以查考性”为内核的档案的社会属性,使档案与其他文献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我国档案界关于档案本质属性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与评述 :认为“结构性”、“备以查考性”、“三属性交集”等说法有待商榷 ;认为“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这一理论观点不能轻易否定 ,应充分肯定并深化研究 ;文章还从确定档案原始记录性的科学意义、理论价值及发展观等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从传统档案学理论出发,表明了作者否认"原始记录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的观点,进而利用结构思想认识档案的本质属性,最后提出"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与历史联系逻辑排列的线性结构兼具一体的特殊属性即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0.
也谈档案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3个方面论述“备以查考性”不能成为档案的本质属性 :一是“备以查考性”不是档案本身固有的 ,而是人为的 ;二是“备以查考性”不是档案所独有的 ;三是“备以查考性”来源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其次 ,阐释档案的定义与档案本质属性的关系。再次 ,谈一下如何理解“历史的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1.
关于档案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现有档案本质属性简评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明确这个档案学基本理论问题对于档案的定义以及档案工作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个简要的评析。   1.原始记录性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是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作为档案的本质属性。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宝康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该书中明确指出,“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并进一步指出,“‘原始记录’是人们在实践中直接记述客观事物、人类思维和各种活动的文献资料和信…  相似文献   

12.
档案本质属性是档案定义的核心,也是研究档案定义的逻辑起点和支撑档案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为此,笔者一直非常关注理论界的新成果,也作了一些认真而深人的研究工作,本文再次略陈管见。 一、国内档案本质属性研究现状简析 迄今为止,笔者所见国内有关档案本质属性的代表性观点就有9种,虽有孤陋寡闻、挂一漏万之嫌,但仅此即足见我国档案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及治学态度之积极。这9种观点,就其形成时间和影响范围来说,可以分为传统观点(或主流观点)和反传统观点(或反主流观点)两类,前者有“原始记录性”(以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学者为代表),后者有“备以查考性”(伍振华)、“凭证属性”(王恩汉、朱益祥等)、“三属性交集”(王玉声)、“结构”(李福君等)、“鉴定和整理”(王岚厂“归档”和“集中保存”(查启森、张照余等)、“非现行性”(傅荣校)、‘呐在有机联系性”(肖英)等8种。其中前6种观点,笔者已在《档案本质属性再认识》和《档案本质属性研究》(以下简称‘《两文》”)①中论及,故从略。现仅就“归档”和“集中保存”、“非现行性”、“内在有机联系性”3种观点作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3.
历史再现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档案学界普遍认为,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吴宝康以及冯惠玲、张辑哲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1]都持这一观点.由于我国在学术上实行的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因而在对档案本质属性的认识上,又出现了一些新颖独到的观点.其中,邹吉辉同志就提出了历史再现性是档案本质属性的新论.笔者认为,这一认识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4.
几种档案本质属性观点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档案的本质属性是指档案这类事物根本区别于它的属类之下其他事物所必备的属性。从“被定义的种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定义模式来看;被定义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就是种差。长期以来,关于档案的定义在我国档案界一直处于众说纷纭的状态,而另一方面却又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这一现象虽说多少自有其存在合理性的一面,说得准确些,有它存在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让人感到困惑:在档案定义问题迄今尚分歧显著的情况下,何以言在本质属性的认识已经达成了共识呢?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见到有关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  相似文献   

15.
档案具有史料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笔者通过对利用者利用馆藏档案目的的分析,从宣传教育、解决待遇、档案证明、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学术研究几方面进一步揭示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真实性、客观性及历史再现性等属性。  相似文献   

16.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从内容看,昨天的历史就是今天的档案;从基本属性看,它具有原生信息属性、社会属性、知识属性和文献属性。从高校档案的角度去分析,它不仅具有原始性、凭证性信息,而且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一。信息量大。高校知识密集、学科繁多,有党政、教学、科研、设备管理、外事、出版、基本建设等多种类别,  相似文献   

17.
归档电子文件具有档案属性,承担记载历史,传承文明的使命。可见参考价值和凭证价值是档案的两大属性,其中凭证价值又是档案有别于图书、情报的本质属性。它的确保与否关系到归档电子文件是否实至名归。因而,归档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是电子档案的本质属性,是档案用以发挥凭证作用的基础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直接形成"说明档案继承了文件的原始性,"历史记录"说明档案在继承文件原始性的同时,也继承了文件的记录性,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正因为档案继承了文件原始记录性,具有历史再现性,所以档案才具有凭证价值的重要属性,并以此区别于图书情报资料和文物。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  相似文献   

19.
关于档案属性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学研究》1999年第1期刊载的《档案本质属性的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向我们提出了几个值得讨论的问题:(1)究竟什么是档案的本质属性?(2)“结构”是不是档案的本质属性?(3)对“三属性的交集”如何理解?(4)如何对待传统的档案理论?这些问题涉及到档案的定义、档案与相关事物的关系、档案的科学管理乃至档案的生存和利用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与工作实践,必须进行全面的探索。为此,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与《研究》的作者商榷。一、原始记录性揭示了档案的本质特征。任何事物都有其本质特征,任何本质特征都是通…  相似文献   

20.
电子文件引发的档案属性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档案的一般属性包括知识性、信息性和价值性等。电子文件的独特个性赋予了档案新的特点,引发了档案属性的异化:原始记录性具有了数字化形态,即元数据系统;休闲性和研究性是知识属性的新拓展;网络化和社会化是信息属性的延伸;价值属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限度地满足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