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60年代初对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产生了兴趣,当时买了三本这方面的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线装本,一本是《毛主席诗词手书选集》,另一本是《毛主席诗词试解》。三十多年来,我虽然调动不少单位,也丢失了不少书,但毛主席诗词这三本书,一直保存至今。有空余之时就翻翻看看,有时也仿照毛泽东同志诗词手书练上几笔。最初练的是“毛泽东”这几个字,我觉得这几个字连接得很好,写得也很好,很有意思。后来我就学仿毛主席的“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这是我近几年经常练,练得最多的几个字。有时毛主席诗词手书也临习写一写。特别是毛主席诗词…  相似文献   

2.
《配画古典诗词选读丛书》在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全部出齐了。作为责任编辑,算是完成了心上的一件事。 我为什么想到要出版这样一套书呢?我从小喜爱古代诗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一点古代诗词,了解古代文化遗产,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东西。每当工作之余,总喜欢找一些唐诗教他读教他背诵,东找一首,西找一首,很希望能有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唐诗课本,这样便产生了编一本有绘图的唐诗选读本的想法。我除了做编辑工作之外,还对古代诗词做了  相似文献   

3.
寻找刘友石 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我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是远在北京的中国档案出版社周社长打来的(此前我曾在北京采访过中国档案出版社,认识了周社长),周社长在电话中说,中央有关部门在整理毛泽东书房中的遗物时,发现了毛泽东39首诗词篆刻印谱,篆刻很精美,极具艺术欣赏价值,从布局和用刀看,作者具有一定的功力,经专家鉴定,认为值得出版。后来出版这本《毛泽东诗词印谱》的任务便落实到了中国档  相似文献   

4.
王一澜(以下简称王):叶先生作为诗词研究的名家,可否为当今读者推荐诗词研究的入门书籍?叶嘉莹(以下简称叶):要想做古典诗词研究,真正入到诗词研究的门里去,不能光靠读哪本书。因为诗词的入门之法不在书中,而在吟诵中。王:您的诗词研究是如何入门的呢?叶:我小的时候读书是从中国的古典念起的。最初念的是四书。诗词方  相似文献   

5.
虞非子     
我看到了《文汇读书周报》上一篇关于张定和先生的文章,恰巧我和张先生有几十天同住一家医院,又住在同一病房的经历。住院时我们处得很好,生活上他给了我不少帮助,他还赠给我几幅他的书法作品,而且,他题的几首诗词我都十分喜爱。这真是一种缘分。他的去世,使我很伤心,勾起了我对他的深切思念,于是我写了一篇思念他的小文。我想还是送请《文汇读书周报》处  相似文献   

6.
德高望重、学富五车的大师张中行教授,晚年用十年时间,写出了八卷作品集,很受人们瞩目。其中《诗词读写丛话》对古典诗词的读和写,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看法。但其中《旧韵新韵》一节,论述作诗填词要用"平水韵"反对用普通话新韵,其理由笔者都认为值得商榷。笔者很敬重张老,但还如一个希腊哲人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下面把意见写下。  相似文献   

7.
一我一向敬佩和热爱陈毅同志,特别热爱他那忠诚、耿直、豪爽的性格,还有他那儒将风度和笔下充满革命激情的诗词。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各报刊上发表的陈毅同志的诗词,我都陆续抄录下来,并保存着。我第一次见到陈毅同志是在1963年6月13日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人民中国》杂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意境     
有一年6月,我采访了一名女记者,请她谈采写体会,随后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新闻与写作》上。在我的采访本上,最后记了六个字:看唐诗,意境好。当时我们没有继续讨论,为什么读唐诗对新闻采写有好处呢?后来,我在工作中对新闻中的意境问题,逐渐有了一些认识。有境界成高格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为高格。这话对诗词来说很重要。我们只要看看唐诗、宋词,都会强烈  相似文献   

9.
看了总政老干部学院编辑出版的《庆祝新中国60华诞诗词选集》,觉得它内容厚重,质量甚好,充分展示了老干部诗词创作的可喜成果。这里,仅就我认为值得肯定与尚需努力之处,分四点来讲。  相似文献   

10.
萧观音是位很有成就的契丹女诗人,是辽代文学的典型代表。她的诗词因事载体,神用象通。本文在对其诗词进行介绍的同时,也对其因抄《十香词》和作《怀古》而被奸臣耶律乙辛诬陷,卷入"诬后"案所致的悲惨命运结局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1.
人间要好诗     
我非常喜爱诗歌,但对诗歌研究不多。我一生读的多是史书,写的多为散文。有同志请我谈谈读诗写诗的问题,不允许当“闭口道士”,只好讲这么三点:一、阅读观感我拜读总政老干部学院《诗词选集》,深受鼓舞。清代李家骏说:“只知诗到苏黄尽”。鲁迅也曾说:“好诗已被唐人写完”。现在看来,这种论点是不能成立的。这本诗词作  相似文献   

12.
张相先生的《诗词曲语辞汇释》,汇辑唐宋以来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详引例证,考释辞文与用法,兼谈流变与演化,是研究古典文学、语言学很有价值的一部书,它从1953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以来,至2008年ii月第四版,第二十次印刷,已累计印了近十九万部。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常问我,最喜欢哪一门类的书?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古典诗词。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则是,"宁可食不精细,不可一日无诗"。  相似文献   

14.
《天籁之音·首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奖赛优秀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天籁之音》,是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大型诗词作品集。主编麦地,总监李剑锋,主编单位为北京纯文图书编著中心。该书书名的副标题为“首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奖赛优秀作品集”。作为读者,我从头至尾读完了从“前言”到最后一页(997页)的一万五千余首作品。尽管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但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唐宋诗词是我国文学史卜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它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过去人0」总是从老了、庄子、墨干等一些思想家的著述中去寻找占代的力学思想,但却忘了唐宋诗词中也有一些佳句是古人对力学现象的精湛描述。我读到的《力学诗趣》,是一本科学与艺术交融的高层次科普读物。它是南开大学出版社“学识走笔·大学生义库”中的一种,全书分_L下两编。卜编“力学诗话”,从唐宋诗词中对力学现象观察和描述的佳句人手,将诗情画意与近代力学的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阐述,使读者在欣赏优美诗词的同时,体会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6.
按语:《怀任斋诗词·频伽室语业》合集,是我2000年初为业师蒋礼鸿(字云从)、师母盛静霞(字弢青)编印的。当时云从师已先逝世,师母健在。诗词合集虽然只供师生、亲友阅读,不过我在编印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登门拜访国学大师徐复、程千帆先生,并请求为之赐以佳序。一听说是蒋礼鸿、盛静霞的诗词合集,二老连声答应,毫不迟疑。虽然当时两位先生已经基本上不再给人写序。程先生在写完该序后不久就逝世了。如今师母也已逝世,徐老也稍后逝世。  相似文献   

17.
《佩文韵府》和《骈字类编》,是查考古代诗词文句和典故的最常用的专门类出。《佩文韵府》收词达六、七十万,现在使用的大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版本,附有词条首字四角号码索引和词条首字笔划检字索引,很方便查阅。所以,一般查考词藻、典故和诗词文句,首先就会想到查阅这部书。不过,正如许多学者指出的,这  相似文献   

18.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了人生三境界的概念,他将诗词引申到美学的研究领域,以诗词所传达的意境比喻治学的问题.达到生动传神的效果。王国维所阐述的人生三境界同时还具有一种开放性;一苜多年来被后人不断加以分析、理解,皆可说出一番道理,参照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结合个人的创作感受,深感其中启发性很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界急需跟上习大大的步伐,再不能作茧自缚,画地为牢。隔三差五的雾霾让人们想念"APEC蓝"。在一些专业的会议上,我几次提起为什么可以有电视直播"直击雾霾"却没有产生"直击APEC蓝"?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我们跟不上习大大的步伐,二是我们敢于创新的精神在消退。所谓跟不上习大大的步伐,是因为他的一些讲话经常是在意料之外,又是在情理之中,听后令人茅塞顿开,拍手叫好。比如教师节,"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比如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低俗不是通  相似文献   

20.
承友人送给我一本《文图并说毛泽东诗词》,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但一翻首篇《人生何处不青山》,顿觉极其面熟,亟取1996年12月东方出版杜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史话》的首篇《虑歇坪闻滴水声》一看,除新增一首前人赞韶山的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