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探讨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对照组和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和六字诀等4个运动组,经12个月的健身气功练习后分别测试骨密度(BMD),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的比例。结果表明,对照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健身气功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4个健身气功组碱性磷酸酶(ALP)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而尿脱氧吡啶啉排泄率(DPD/Cr)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四种健身气功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能促进骨密度增大,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毽球运动对绝经后妇女下肢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影响。方法:60名妇女被分为三组,毽球运动半年组、毽球运动一年组和非运动对照组。运动方式毽球运动。在运动训练前后分别测试下肢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血清钙(Ca)、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毽球组的受试者骨密度(BMD),血清骨钙素(BGP)与非运动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血清IL-6水平和TRAP活性显著降低。运动一年组效果最明显。结论:长期的毽球运动能够增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对促进女性大学生骨骼健康的效果.方法:选取51名女性大学生,设计不同运动强度的健身跑干预方案,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运动干预,其中实验1组(较大运动强度组)15人,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40-160次/min,实验2组(中小运动强度组)16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00-120次/min,实验对照组20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研究对象的骨密度(BMD)、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结果:①实验1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腰椎BMD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②实验2组的股骨BMD、血清ALP、血清BGP实验前后比较及实验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腰椎BMD、尺桡骨BMD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①较大运动强度的健身跑锻炼在促进青年女性骨健康方面效果显著,健骨效果优于中小强度的健身跑;②健身跑运动对人体BMD的影响存在部位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强度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跑台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骨量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只12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低强度组、中强度组、高强度组每周6次共训练10周,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老龄雌性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中点皮质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结果:低、中强度运动可使老龄雌性大鼠骨密度增加;三组均可使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血清骨钙素(BGP)水平升高.结论:低、中强度的跑台运动是一种适合于老年女性的健身方式,可以减缓伴随增龄而发生的骨量丢失,起到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0steospace超声骨密度仪,测定94位成都市城区中老年健身锻炼女性跟骨骨密度指标:BUA、SOS、STI,按照5岁为一年龄段分为四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P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hCT、BGP、IL-6、TNP、E2含量.结果:不同年龄段人体测量指标无显著差异,T-score值随年龄逐渐降低,组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血清BGP、AlP含量随增龄而升高,与BUA、SOS、STI骨密度指标呈负相关;BUA、SOS、STI骨密度指标与血清hCT、IL-6、TNF含量呈负相关,与血清E2含量呈正相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结论:中老年健身运动女性BMD指标、骨代谢生化指标随增龄呈现动态变化特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随增龄而升高.  相似文献   

6.
女子足球运动员的骨代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能X线法(GE lunar,prodigy)测定15名足球女运动员1年训练期间前后3次(间隔6个月)的骨密度和体成分。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水平。探讨长期足球专项运动对骨量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特征。结果显示,第3次全身骨密度及骨矿含量、脊柱骨密度、骨盆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左大腿及上肢骨密度均明显高于第1次测试结果(P<0.005-P<0.05)。3次腰椎骨密度、骨矿含量、体脂百分比和瘦体重均无显著差异。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第2及3次与第1次测试结果间差异显著(P<0.05),但3次测试结果与正常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25-羟基维他命D第1次测试结果显著低于正常值下限(P<0.05),后2次测试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血清骨钙素(BG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3次测试结果间、以及与正常值下限间亦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长期足球运动有利于增加机体的骨量,既可以增加全身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又使得机体局部—左大腿、骨盆和上肢骨密度,脊柱及骨盆骨矿含量显著增加,局部骨量的增加具有显著项目特征。生化标志物水平呈现小幅波动。提示,足球运动导致的成骨效应是建立在骨的高代谢转换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后肢去负荷干预后不同时间的跑台训练对大鼠股骨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9周龄Wistar雌性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Group 1:尾部悬吊4周,处死;Group 2和Group3:尾部悬吊4周,之后分别跑台训练4周和8周,处死;Group 4和Group 5:尾部悬吊4周,之后分别自由活动4周和8周,处死;Group 6、Group 7和Group 8:正常饲养,不进行尾部悬吊,分别于分组4周后、8周后和12周后处死。测试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结果:与其对应周龄的阴性对照组相比,尾部悬吊组大鼠血钙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无显著差异,骨密度显著降低;恢复正常活动后,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显著升高,血钙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显著下降,骨密度显著升高;与自由活动组相比,跑台训练组大鼠上述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变化更显著。结论:后肢去负荷导致大鼠骨吸收作用显著增强,使骨密度下降;后肢恢复正常活动后,大鼠的骨形成作用显著增强,并且骨吸收作用也逐渐降至正常水平,骨密度逐渐升高;跑台训练可加速大鼠后肢去负荷干预后骨代谢的改变和骨密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实验对比核心稳定性训练和快走训练对绝经女性密度的影响,探讨运动防治骨质疏松效果和作用。方法:筛选出36名绝经两年以上的女性,随机分为A(核心稳定性训练组)、B(快走训练组)、C(对照组)三组,每组12人。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量三组腰椎L2-4、左侧股骨近端BMD以及血液、尿液生化指标BGP、Ca、P、ALP、U-Pyd等。结果:(1)BMD变化:A组、B组的腰椎和股骨颈BMD均在实验后增加,C组略微降低但不明显。A组腰椎BMD增幅明显高于B组(P<0.05);(2)生化指标变化:A组BGP明显高于B、C两组(P<0.05),B组略低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U-Pyd排泄水平略低于其余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运动方式均能增加绝经女性骨密度;核心稳定性训练能使人体更多部位骨骼得到锻炼,对预防骨质疏松发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绝经后骨折女性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绝经后骨折女性测试以下指标:骨密度、血钙、尿钙、血磷、尿磷、碱性磷酸酶、雌二醇。结果表明:1)运动可提高绝经后骨折女性血ALP的水平。2)运动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增加其活性,使骨的矿化过程加强,从而使Bca、Uca下降。3)运动可使绝经骨折女性BP、UP增高。4)适宜强度运动可以减缓绝经骨折女性E2下降的趋势。建议中老年妇女坚持适应的运动,可以延缓衰老。5)适宜强度运动可以减缓绝经后骨折女性BMD下降。建议中老年妇女坚持适宜的运动,可以防止OP及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以北京体育大学40名健康的绝经后女教师为研究对象,利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对该人群的腰椎、左髋骨密度进行了测量,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该人群的血钙(Ca)、血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尿钙与肌酐(Ca/Cr)的比例。通过数据统计处理,比较运动人群与非运动人群在骨密度及骨矿、骨形成和骨吸收生化标志物上的差别,从而明确运动对老年妇女骨量和骨代谢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在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分化和成骨能力、骨形成中的生物学调控作用以及运动训练的影响。方法:48只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游泳组(S组)和下坡跑组(D组),每组16只。S组和D组分别进行游泳(45 min/d,5 d/周,共8周)和下坡跑(坡度-9°,45 min/d,5 d/周,共8周)训练。最后1次训练结束后,断颈椎处死小鼠,利用RT-PCR法检测骨中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利用SRB染色检测BMSCs增殖能力;利用ALP染色和Von Kossa染色检测OB分化和矿化能力;利用Hologic Discovery A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结果:与C组相比,S组小鼠骨中Ihh(P<0.05)和Shh(P<0.05) mRNA表达均出现显著上调,第2 d(P<0.05)和第4 d(P<0.01) 的BMSCs数量、OB ALP活性(P<0.01)均出现显著升高;与C组相比,D组小鼠骨中Ihh(P<0.01)、Shh(P<0.01)、Ptch(P<0.01)和Smo(P<0.01) mRNA表达均出现显著上调,第2 d(P<0.01)和第4 d(P<0.01) 的BMSCs数量、OB ALP活性(P<0.01)、OB矿化能力(P<0.01)和BMD(P<0.01)均出现显著升高;与S组相比,D组小鼠骨中Ihh(P<0.05)、Shh(P<0.05)、Ptch(P<0.05)和Smo(P<0.05)mRNA表达均显著上调,第2 d(P<0.01)和第4 d(P<0.01) 的BMSCs数量、OB的ALP活性(P<0.05)、OB矿化能力(P<0.05)、BMD(P<0.01)均出现显著升高。结论:运动干预可通过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BMSCs增殖和OB分化及成骨能力从而促进骨形成,且下坡跑作用效果优于游泳。  相似文献   

12.
对长期进行武术套路锻炼的中青年男性进行跟骨骨密度与骨硬度的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青年和中年人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青年和中年人(P〈0.01);实验组的青年和中年人的骨硬度也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青年(P〈0.01)和中年人(P〈0.05),说明长期有规律地进行武术套路锻炼可以显著提高骨骼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材料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 正常组(n = 6),糖尿病组(n = 5)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 (n = 5)。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STZ(50 mg/kg 体重),选择空腹12 h血糖大于12 mmol/L的大鼠为本实验所需的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大鼠每天在同一时间给予1.8-2.2U的胰岛素。实验周期为持续32天。采用双能X线骨吸收法(DEXA)测定股骨密度,ELISA法测定血清雄性激素睾酮水平,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钙、磷浓度。结果:糖尿病大鼠的股骨密度和血清睾酮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 < 0.01),血清总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胰岛素治疗组(P < 0.01)。三组之间血钙和血磷的水平无明显差异。胰岛素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骨密度、血清睾酮与总碱性磷酸酶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糖尿病严重影响骨密度,胰岛素缺乏及雄性激素降低是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重要原因。胰岛素治疗能预防骨流失和提高血清睾酮浓度。  相似文献   

14.
对切除卵巢大鼠各组骨密度(BMD)和生物力学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组BMD为0.316,运动1 组为0.305,显著高于模型组的0.275,制动组BMD均显著低于各实验组;2)生物力学实验显示:运动各组骨整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服钙组和激素组;激素组的生物力学性能显示韧性差;制动组的各项指标显示该组骨的生物力学性能较差。由此可知,运动可增加去势前大鼠骨量的储备,减缓去势后大鼠骨量的丢失,维持骨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年龄和运动经历的体育院校女教师骨密度的变化特征,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70名女教师骨密度进行连续3年的追踪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35~44岁、45~49岁和50~55岁3个年龄段女教师的股骨颈BMD之间有显著差异,而L2-4和Wards’BMD无显著差异;2)35~44岁和50~55岁运动女教师组的股骨颈和Wards’BMD值分别显著高于非运动女教师组;3)45~49岁运动组的L2-4、股骨颈和Wards’BMD值均显著高于非运动组女教师骨密度;4)3年期间女教师的骨密度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运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探讨了交谊舞运动对中老年人骨密度及平衡机能的影响.实验组中骨量减少者少于对照组(OR=1.9,95%,CI=1.1-3.1),当控制调整其它因素后综合评价时发现交谊舞运动者骨量减少相对较小,60岁以上老年人交谊舞组的平衡机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