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插题,指新闻作品中的分题,即小标题。其作用是概括介绍文中每一部分(或段落)的内容,具有分段或分类的作用。在长篇新闻中加入插题,既能便利读者阅读,又能活跃美化版面。但把插题与新闻标题完全区分开来,把插题的制作仅仅看成是新闻编辑的一项简单工作,而把它排除在新闻写作之外,这是不恰当的。一、插题的功能及作用事实上,插题作为新闻标题的一种独特分类形式,其功能及作用与新闻标题是一致的。首先是提示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新闻标题一般要求以最简短的文字将新闻中最有价值、最生动的内容提示给读者,其作用有二:一…  相似文献   

2.
有句话叫“看报看题”,对于平面媒体而言,一条精彩的新闻标题犹如传神之目,魅力无穷。白居易有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闻亦是如此,它不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唤起受众的情感认知和审美体验。要想打动读者的心,新闻首先要在情感上吸引读者。因此,笔者认为,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注人情感元素,赋予标题以生命,做到“以情动人”。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日报》为语料来源,在功能目的论的视角下对报刊新闻标题的维译进行探究,通过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等方式探讨了在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闻标题维译的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4.
新闻标题,是报刊上新闻或文章的题目,通常指新闻题目。新闻标题的主要作用表现为:概括和提示新闻的基本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新闻的意义;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表明文章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吸引读者产生对新闻报道的兴趣。笔者先后在《中国老区报》《湖南日报》等新闻单位从事新闻采访和编辑工作二十多年,制作过近两千个新闻标题,涵盖主题、引题(肩题或眉题)、副刊、分题等形式;还因工作需要策划、制作过不少的专版的通栏标题和专栏标题,并形成了制作标题的个性和特色。现围绕不同的新闻体裁制作不同的标题的作法谈谈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新闻标题最忌千题一律,没有“个性”的标题当然不会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此篇谈谈富有地方色彩的新闻标题制作。地方特色鲜明的标题是具体而可感的,它能够避免标题制作空泛或大而无当的毛病,而  相似文献   

6.
寇衢 《新闻传播》2009,(8):35-35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标题能吸引读者眼球,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在当今社会“读题时代”里,新闻标题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作品成败。那么如何制作新闻标题能更吸引读者?笔者经过积累研究,结合铁路系统平面媒体《人民铁道报》和《哈尔滨铁道报》的新闻标题,浅议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探寻如何让读者产生急欲阅读愿望的窍门。  相似文献   

7.
对平面媒体而言,常有“题好一半文”这样的说法,网络媒体的新闻标题要比平面媒体新闻标题承担更多的导读功能,所以,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不但要考虑时效性,更要符合网络媒体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变身转型都引出新闻标题的一次大转变,从报刊新闻标题的三行题到网络新闻标题的单行题,其形式和特点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现今网络社交媒体普遍应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闻信息成为一大内容门类。在此种情境中,新闻标题的应用和特点又如何呢?本文主要以国内社交媒体"微博"上的新闻标题为观察研究对象,初步分析梳理其样式、特点及作用,它与过往新闻标题的不同,以及应用中引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认为,微博新闻作为新闻传播服务的延伸和扩展,依然需要坚守专业品格和专业精神,特别是新闻机构微博传播。其新闻标题应注重质量,提高信息量,同时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变身转型都引出新闻标题的一次大转变,从报刊新闻标题的三行题到网络新闻标题的单行题,其形式和特点都发生了很多变化。现今网络社交媒体普遍应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新闻信息成为一大内容门类。在此种情境中,新闻标题的应用和特点又如何呢?本文主要以国内社交媒体“微博”上的新闻标题为观察研究对象,初步分析梳理其样式、特点及作用,它与过往新闻标题的不同,以及应用中引出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本文认为,微博新闻作为新闻传播服务的延伸和扩展,依然需要坚守专业品格和专业精神,特别是新闻机构微博传播。其新闻标题应注重质量,提高信息量,同时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0.
当今信息社会,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处于信息包围之中,快节奏生活中的现代人面对巨大的信息源只能择优而受。人们阅读报刊时往往看题不看文,或忙时先看题,题目好,闲时再看文,新闻标题就尤其显得重要。新闻标题是新闻事实的浓缩,是新闻的窗口,简短而有个性。读者对新闻作品的兴趣来自最初的“注意”,使人的心理活动有一定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看书看皮,读报读题。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常说新闻进入了"浅阅读时代",或者叫做"读题时代"。新闻标题是否吸引人,关乎新闻的传播效果。郑兴东在《报纸编辑学》中提出:"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一段最简短的文字。"彭朝丞在《标题的制作艺术》中说:"新闻标题就是用精短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也就是说,新闻标题具有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写作编辑过程中,人们常说"文好一半题",说的是新闻标题对于新闻的重要性,新闻标题是对新闻的概括,大多数读者首先通过阅读标题来判断是否进一步花时间和精力来了解新闻的详细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网络媒介,都将新闻标题视为信息源的"关键点",新闻标题通过简练、精准的寥寥数语将新闻内容进行合理、准确的概括,对于以网络媒介为传播平台的新闻而言,新闻标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首先对新闻标题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进行分析和描述,进而对如何提高新闻标题的质量提出若干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和中心思想的浓缩和概括。文章有了好的标题,则全篇得神,文采飞扬。有的时候,新闻的具体内容读者早已记不清了,但是那些脍炙入口的标题却深深留在记忆里。制作新闻标题是一门大学问,它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多种修辞艺术,但我觉得,新闻标题重要的在于有个性、有情感、有韵味。一、个性。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对事物的特殊性(即个性)有过精辟的论述。个性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写新闻的一条重要原  相似文献   

15.
正新闻标题,是报刊上新闻和文章的题目。何谓题目?"题目是文章之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也看到:题,"额也",目,"眼睛"的说法。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报纸新闻的标题是连接读者和新闻内容的桥梁,特别在当今争夺读者眼球的时代,着手抓好新闻标题的制作质量,强化新闻标题的可读性,对于增强报纸的市场竞争力有着深远的意义。让新闻标题成为"亮眼"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  相似文献   

16.
文章难写,标题难作。有人把经济新闻标题形容为"铁一般硬邦邦,水一般平淡淡,雪一般冷冰冰。"此话有点"过火",但从侧面客观地反映了经济新闻这双"眼睛"不够鲜亮,不够灵活,难以让读者"一见钟情"。在"读题时代"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在做经济新闻标题时,就像大厨烹调美味佳肴一样,讲究"三味"俱全,让读者过目难忘?鲜味:给标题添一份时尚元素俗话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李一篓。”一报在手,能不能一下子抓住人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标题是否令人耳目一新。而新闻标题的“鲜味”,  相似文献   

17.
贵刊96年第一期载《与新闻报刊同仁商榷》一文认为在消息标题的多行题中,主题必须是实题,否则就失之规范。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下面,拟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就虚题是否可以作消息标题中多行题的主标题提出一点看法,与原作者及新闻报刊同仁商榷。 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眼睛,它的最大作用就是传播和评价新闻,同时发挥吸引读者,表明编辑态度的作用。评判一个标题好坏的标准应该是看是否实现了新闻标题所承担的作用,不能“为实而实”,“为虚而虚”。  相似文献   

18.
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眼睛,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对新闻报道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处于海量信息世界中,信息选择更多依赖新闻标题进行,读题时代应运而生。本文从制作技法、价值取向等方面探讨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的创新与转型。一、新媒体时代新闻标题的创新路径标题是新闻的缩影、事实的精髓。"它是新闻主题的最简明、最有力、最好的体现,是吸引和引导读者的重  相似文献   

19.
成语含义深刻、概括力强,有的还富有哲理,生动形象。因而,恰当地引用或活用成语制作新闻标题,会使新闻标题简洁明快,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 用成语制作新闻标题,常见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单独引用一个成语为题。能够单独引用制题的成语大都是意义完整、寓意深刻的成语,一般不需要加修饰成份。可以说,一条成语就是一则标题。比如《锦州日报》(1985年7月19日),通讯标题:  相似文献   

20.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高度概括新闻的基本内容,用以吸引读者、影响读者、帮助读者,方便读者阅读与理解新闻。关于报纸广播电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已有很多论述,但涉及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的还不多,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采用单行题。在报纸上,新闻标题往往有肩、主、副之分,有的标题还有长达百字的引题。而网络新闻标题则暂时不能应用多行题。这主要是技术上的原因。网络新闻首先在一个主页面上显示许多标题,然后在其他标题页面上排放更多标题,文章则在另外的页面显示。在标题页中,由于电脑屏幕一屏最多只能显示1200个象素点高,如果一个汉字是12个象素点高的话,一屏只能排100行(这还不算行距),而一般电脑屏幕只能排50行。因此为了方便网民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