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太效应"与导读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太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对读者的阅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从实际出发,就“马太效应”与导读工作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数字信息资源利用中的"马太效应"及消除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利用中马太效应的概念,列举和分析利用数字信息资源马太效应产生的原因,探讨消除利用数字信息资源马太效应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行研制的“中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分析了材料领域获得国家级奖励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中,马太效应对其科研成果能见度的影响,得到结论:首先,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具有普遍性;其次,马太效应对于科学成果能见度的影响存在一个由高峰逐渐衰减的周期过程;最后,马太效应存在两面性,对于科学成果的能见度既有积极作用,又存在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是一门重视人类幸福、快乐、满意和发展的科学,不可否认它的实用性很强,几乎到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程度。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现象,其背后都受到心理学的支配,只不过不为我们注意和了解而已。同样,心理学在编辑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一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源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大意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迮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在社会中广泛存在,那就是强者恒  相似文献   

5.
信息分布的马太效应指的是少数作者生产大部分信息,该效应曾被一些文献统计资料所验证。本文随机抽取强国论坛讨论区的部分网民及其帖文数量作为样本,通过对网民数量、发帖量和注册时间等变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强国论坛,信息生产者(网民)发布的信息也符合马太效应,基本与普赖斯提出的“平方根定律”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11-2015年三个层次代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数据进行分类研究,研究表明:期刊影响因子出现“高者越高,低者越低”的马太效应;期刊的两极化趋势加剧.期刊影响因子的马太效应客观上助长了办刊者“唯影响因子论”的倾向;对研究者的学术研究方向和投稿期刊的选择产生导向作用;挤压非核心期刊的生存空间,学术成果的供给侧也被马太效应形塑,不利于学术研究及期刊界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多元化学术发展的期刊评价体系,是消除期刊影响因子马太效应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太效应是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马太效应”这一概念逐渐被各个学科和领域引申开来,用以描述某一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或者说优势或者劣势自然累积的过程。这一效应目前在经济、政治、生活中都有体现,也在各个领域的工作中产生不小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在档案系统的建设、档案信息的利用和档案馆的发展等方面都能够找到马太效应的影踪。因此,档案工作者需要对其保持足够的重视并进行科学客观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1973年,美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默顿用这句话概括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默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MatthewEffect),用以论述科学社会中的评价与奖励机制。后来人们发现,“马太效应”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因而被广泛地引申和应用。“马太效应”真实地概括了优势和劣势的积累过程:一经存在有优势,这种优势局面就会不断加强;反之若处于劣势,则这种不利情形也会继续加剧。这就是“马太效应”,它…  相似文献   

9.
论期刊工作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太效应意指成功导致成功,形成累积优势,是社会上一种不可避免而又利弊俱现的偏态心理反应。期刊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受到马太效应的支配和控制,主要表现为:(1)高产作者群的出现──论文集中趋势;(2)核心刊物的形成──文献集中趋势;(3)作者分布不均衡──作者集中趋势;(4)论文老化加快──时间集中趋势。由于马太效应在期刊中产生的集中趋势,使信息集中,重点突出,信息资源浪费减少,形成刊物间的竞争机制,有利于读者及早准确获得所需信息。但要抑制不需要或过度的优势积累,给予年轻科研工作者有创新观点或与传统观点相左的论文以足够重视,克服名人效应的消极影响,同时应注意作者分布不均衡造成的优秀论文外流及对国内科研工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穷忙族是一种无奈,考碗族是一种妥协,御宅族是一种逃避。族群背后是被异化的生活,与社会结构带来的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1.
试析出版领域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此典源出于圣经<新旧约全书·马太福音>,用来形容相关领域中对富有的还要再给、对一无所有的继续剥夺的现象.在出版领域也普遍存在着马太效应,并对当前信息社会产生相当显著的正向作用和负面影响.对于出版领域中的马太效应如何兴其利而制其弊,系统地阐述了读者与作者的选择利用方法,文后提出了建议出版界从事几方面的思考,从而实现兴利抑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运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马太效应是其运行机制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太效应的存在和运作会造成中国档案学共同体的结构分化、权威结构的出现以及形成其他的权威形式。马太效应对中国档案学共同体运行的作用效果可分为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其中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而其消极作用的影响范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西武 《出版参考》2004,(6):45-45
娱乐明星和顶尖人物的所得比一般人高得多,他们似乎是马太效应最宠爱的人。为什么会出现顶尖人物的这种超高酬劳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14.
用事实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探讨科技奖励中“马太效应”现象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并就如何 积极引导和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作用、合理开展科技奖励的评审和发放提出3 条建议:利用“马太效应”的正面作用, 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和基于普遍性原则的竞争机制,有效抑制或消融“马太效应”造成的不 公;调整国家级科技人才计划的支持方式,均衡支持各层次和梯度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布拉德福分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严密的数学推导,求出布拉德福分布的核心区界限,可确定核心期刊,并与布拉德福本人的结果相符;我们还求出格鲁斯偏移点,充分解释分布的内在机制——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6.
郭鑫 《今传媒》2012,(9):122-123
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不只存在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也存在于图书出版行业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消费者的消费惯性与顾客忠诚度、出版社的资源差距、出版社经营理念的差异、营销策略水平的差异等方面。"马太效应"可以使上游出版社实力更强,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也会导致出版资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造成出版垄断,使出版行业失去活力,不利于行业多样化发展。中下游出版社要想在"马太效应"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积极应对。本文就图书出版行业产生"马太效应"的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并为中下游出版社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炼 《情报学报》2007,26(3):477
“小世界现象”和“马太效应”这两个概念原本分别来自社会学和科学史和社会网络两个研究领域,后来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以及各学科之间方法的借鉴和移植,它们都被情报学吸收并成为两个具有特定意义的词条。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情报学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了小世界现象和马太效应这两个概念的形成和特点,分析了小世界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并通过小世界网络与随机网络的比较,说明马太效应在小世界现象的形成过程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搜索引擎领域为研究对象,论述搜索引擎领域中的马太效应显现的表现,根据相关数据,从规模效应、齿轮效应、资源效应等反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率先进入行业领域,培养核心竞争力,向优秀企业学习等搜索引擎企业应对马太效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旧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种对富有的还要再给,对一无所有的继续剥夺的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马太效应”。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社会现象中,“马太效应”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统计性规律。笔者认为,在社会的文献现象中也普遍存在着“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论马太效应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了马太效应的起源、特点以及在高校图书馆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