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课程分层次教学是将体能和运动技能接近的学生集中在一组进行教学,大学新生体能和运动技能客观上差异,只有采取分层次教学更为合理性和科学性,才能充分地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南京工业大学对2011级新生采取强化班、普通班和提高班三个层次教学改革试点,对不同组别学生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本文着重对“体育弱生”强化班教学改革作回顾,通过前后两次体质测试、体能和部分素质测试及体育认知等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强化班教学试点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如何“教”与学生如何“学”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体育教学既是体育知识的传授与接受过程,又是运动技能的形成与获得过程。因此,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学习中的“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在体育教学理论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的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论题。在近20年的体育教学改革中,有关“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和“为什么要学习运动技能”等问题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的发展。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逐渐明确了:“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意义无非是体现在“现在”和“将来”这两个时间维度上。运动技能学习的“现在效益”,既体现在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体能,又体现在它能满足学生对运动文化的需求;运动技能学习的“将来效益”则体现在学生所掌…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堂与教学的改革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超越技能,强调学生主体的构建。“乐学”是指教师引导、帮助学生搭建丰富的课堂情境,让学生主动乐于参与学习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慧动”是在“乐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自我教育与发展的过程。研究尝试从“注重知识与技能”走向“关注学生”、从“单一管理”走向“协同管理”、从“课堂预设”走向“动态生成”、从“体育课堂”走向“课外体育”四个方面实现体育课堂中的“乐学”与“慧动”,发挥体育学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功能。  相似文献   

5.
由于高中体育实施了选项教学,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第一次专选班上课往往没有体育委员。我在选体育委员前都会先问学生有没有自告奋勇的,由于学生相互之问不熟悉,也有些学生怕别人说他们“官迷”,还有的学生认为当体育委员没有什么“好处”,还要为别人服务,所以极少有人站出来毛遂自荐。很多时候我会问:“我们班以前有谁当过体育委员吗?”  相似文献   

6.
小学体育“自主学练”教学新模式(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一个突出“启发式”,注重“学法”研究,促进学生知、情、意、体和谐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体育教学新模式雏形正在形成。我们南京市小学体育教学研讨组就小学体育教学新模式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1.“爬梯式”教学模式 (1)特点: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教学理论,建立“概念框架”作为“爬梯”,完成新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对于体育教学过程而言,就是根据所学习和掌握的体育知识、技能要求,调动学生最接近要…  相似文献   

7.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激励手段,是指以激发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动机,以促使他们有效地完成体育学习任务的教学手段。它实质上是一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行为。在25种教师行为中,“在你完成动作时给你具体的指点”、“鼓励你克服遇到的困难”、“语言幽默富有趣味性”、“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动作要领”等,学生认为“必要”的百分比最高。应提倡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8.
庄宏远 《中华武术》2022,(11):29-31
<正>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运动爱好和运动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班级、年级、性别等局限,主要根据运动项目和运动技能水平来进行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活动。专项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核心理念,以逐步完善学生“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为目标,使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应用等方面得到质的提升。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奠定了基础,对学生终身体育行为有着积极的意义。带着优化教育的视角对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予以理性思考,笔者认为,需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1.问题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相情愿地传授知识与技能,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这样的“授”、“受”过程,教师所教知识与技能难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其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交往,缺乏师生情感的交融与催化,即存在情感阻隔。而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付和处理偶发事件、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善于捕捉和发掘教育契机的能力与素质。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运用教学机智疏导师生之间存在的情感阻隔呢?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校一品”体育特色建设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引领,遵循体育教育的基本规律,结合学生发展身心特点和现有水平,根据不同水平段学生特点,组织体现小学趣味化的练习方式,合理把握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原则,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教会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与专项运动技能,把握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结合不同项目、不同班额等合理把握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充分拓展课内外练习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运动效果。  相似文献   

11.
董文梅 《体育教学》2009,(11):35-36
体育学理的研究既包括对运动技能学习过程规律的研究,也包括对运动技能教学过程的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步骤是“学理”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具体体现,教学步骤能否合理运用受到基于“会能度”分类的运动技能教与学规律制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教材的低级重复”、“体育教学方法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等问题都有赖于运动技能教学规律的揭示,只有按照运动技能教学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才能使体育教学真正走向科学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王德刚 《体育学刊》2013,20(1):68-70
“体育、艺术2+1项目”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要求高于课程标准对同一水平学段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这决定了学校体育只有调整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实现“2+1项目”目标.教师教学任务调整而其他教学要素不变的“专家教学模式”可有效发挥教师专项特长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部分课时学生按所选项目重新组成班级进行学习的“专选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得到系统而高效的运动技能提升.而“专项社团模式”可有效拓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载体,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体系.专家教学模式、专选教学模式、专项社团模式逐阶递进且各有侧重,对稳步推进标准相对较高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杜家良体育教学研讨会”于今年4月5日在北京召开。杜家良老师是北京八中的高级体育老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40余年。在漫长的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形成自己系统的体育教学理论。自1985年以来,杜老师在超常少儿班的体育教学中,又取得丰硕的实践与理论成果。在研讨会上,有关领导与专家就杜家良老师的“中小学体育的教育性和创造性”、“关于勇敢的培养与测试”、“超常儿童的体质研究”、“自然体育的实践”等体育教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热烈地  相似文献   

14.
<正>"实境片段教学"常常作为技能大赛的重要设置项目,出现在各级教师技能大赛中。笔者作为大赛评委参与了多届教师技能大赛的评审活动,在评审过程中常思考:如何才能上好体育技能大赛中的"实境片段教学"?执教教师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现将所想所思分享如下。一、将能力卓有成效地展示给评委技能大赛中的"实境片段教学"展示的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片段,参赛教师往往是"借班上课",面对未知或未能熟知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手段,在运动技能形成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中提出“三步法”:自主法──互助法──实践法和在体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三效应”:轮晕效应、共生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从而为提高“自我封闭”能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小群体”活动教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冰 《体育教学》2000,(6):31-32
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分组活动形式,绝大多数是固定的行政小组,男女分组为基本形式。我于1996年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小群体”教学的活动形式,这一实验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一、小群体教学的组织过程1.要组织好小群体先要大力作好宣传工作,从理论上讲清楚分组原则及分组后的分工。在教师号召下由学生自由组合产生,完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小组人数一般6~9人,一个教学班6~8个小组,一组为一个小群体。小群体不但是体育课堂教学群体也可以向课外活  相似文献   

17.
“教懂、教会、教悦”是高校体育教学中始终涉及到的问题 ,也是体育教学改革中教法改革的三个主要方面。三者的有机结合 ,使体育教学更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当前体育教学中教不会、教不懂、教不悦的状况普遍存在 ,一些学生在他们走出校门后 ,竟与体育分手了。这与体育教学忽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有直接关系 ;与我们把体育理解成机械被动的教育工具 ,缺乏乐趣有关 ;还与我们没有在体育课堂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原理 ,学会运用运动技术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关。学生经过几年的体育教学 ,没有真正体验体育教学中的“懂、会、悦”。其主要原因有课程设置问题、教学内容与方法问题、场地设施及师资力量问题等。1 “懂、会、悦”三者相互关系体育教学中“懂、会、悦”三者的结合是最完美、最理想的体育课 ,三者缺一都会在教学中留下遗憾。三者的有机结合 ,会使体育教学产生 8种不同效果、不同类型的课程 :理想完美型 (既懂又会且饶有乐趣的体育课 ) ;理性愉快型 (虽懂也悦 ,但没有掌握实际技能的体育课 ) ;愉快练习型 (虽会虽悦 ,但缺乏道理讲解的体育课 ) ;理性练习型(虽懂虽会 ,但不受学生欢迎喜欢的体育课 ) ...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大多受直接兴趣的驱动,为此设计了“五动”教学。一、“五动”教学的要素所谓“五动”教学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趣动、启动、导动、主动、互动五个要素,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使学生真正达到乐玩、乐学、乐练;会玩、会学、会练;善玩、善学、善练;增进健康,掌握技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五动”教学的要素如下:1.趣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没有兴趣推动的智力和能力,其维持和发展是难以想象的。”“乐”是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原始动机,也是小学生评价玩的结果的重要标准。他们对有…  相似文献   

19.
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体育技能的教育过程,是实现现行体育目的、任务的手段之一。体育教学主要是体现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其中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方面,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必然结果。既然体育教学取决于学生的“学”,那么就存在着一个学习动机与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对“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式的理解。“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是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教学的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地认同学习的内容、体验学习的过程、领捂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这里,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用以下两种体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来进行分析,以加深我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