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使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将融资约束和FDI纳入统一框架,分析融资约束和FDI对企业创新的正负影响,进一步比较融资约束和FDI影响企业创新效应的大小,以期为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提供证据。结论如下:双边估计结果发现,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创新,而FDI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了企业创新;比较两者效应发现,FDI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创新的作用大于融资约束抑制创新的作用;整体而言,FDI的正作用大于融资约束的负作用,利于企业创新。金融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融资约束的负作用越小,FDI的正作用越大,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2.
董静  孟德敏 《科研管理》2016,37(11):89-97
本文认为高管团队作为企业战略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人力资本特征必然会对企业引进风险投资的策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有风险投资融资背景的企业为样本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管团队受教育水平越高,企业越可能在发展早期引入风险投资,并且更青睐经验丰富、资源广泛的混合背景风投而非民营风投;高管团队年龄越大,越排斥分轮融资策略;高管团队中政府背景高管占比较高时,企业更可能引进政府背景风投,而且更愿意采用分轮融资策略;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越会对在发展早期引入风投以及采用分轮融资策略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丰富高管团队理论和风险投资相关研究具有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融资约束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内部激励机制的不足,本文手工整理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认定数据,以2008—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高新认定的外部融资激励机制在缓解高新企业融资约束并促进其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融资约束情景下,高新资质认定的外部融资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绩效及经营业绩具有额外激励效应;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大,激励效果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新认定的外部融资激励效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中小企业样本中表现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扩展了融资约束相关理论研究的边界,深化了选择性产业政策影响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理解,对政府合理论证各项政策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微观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自贸区试点政策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并利用调节效应模型检验其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区内制造业企业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增加,从而提升区内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研究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通过提升研发投入促进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倒逼效应和缓解融资约束便利效应的调节作用,显著正向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当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强、融资约束程度越弱时,自贸试验区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水平的正向影响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自贸区试点政策的创新促进效应对非国有和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将数据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建立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劳动要素投入模型,揭示了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规模效应、生产率效应、工资收入效应及替代效应影响劳动需求的理论机制。利用文本分析方法构建反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指标,基于2011—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需求的影响强度和机理。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上显著促进了劳动需求,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匹配-双重差分法等识别策略控制可能的内生性后结论依然稳健。其中,对于资本技术密集型和高市场集中度行业企业、外部融资约束高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劳动需求,尤其是中高技能劳动需求的促进效应尤为显著。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源于规模效应和生产率效应,部分受到工资收入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创新合作的差异化影响效应。具体而言,本文探讨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以及研究了高管团队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在异质性企业中所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地,本文还探讨了不同细分类型的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对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能够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合作;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在政府研发补贴与创新合作的关系中起正向调节作用;高管团队社会资本只有在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小规模企业中才能显著调节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的关系;高管团队的海外社会资本、学术社会资本能够显著调节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创新合作的关系,而金融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本文可以为政府相关部门合理制定促进企业间创新合作的研发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高企业创新合作效率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杨治  傅一凡  陈兵 《科研管理》2017,38(10):31-39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医药与电子通信行业的198家高科技公司2003年到2012年连续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科技公司高管团队成员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科技公司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行为;相比于内部提拔的CEO,来自企业外部的CEO管理企业高管团队时,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减少;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比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8.
胡保亮  赵田亚  闫帅 《科研管理》2018,39(12):37-44
本文旨在研究高管团队行为整合通过跨界搜索的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为此,本文提出了高管团队行为整合、跨界搜索与商业模式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对来自17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侧搜索、需求侧搜索与跨地理空间搜索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能够分别通过供应侧搜索、需求侧搜索与跨地理空间搜索的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本文对于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前因及其机制理论,以及对于拓展高管团队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管团队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凯  刘祥  谢波 《科研管理》2019,40(2):116-125
高管团队通过制定战略决策来决定企业的战略方向。近年来,高管团队特征、薪酬差距等影响高管团队决策效率的因素也成为高管团队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12-2014年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数据为样本,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实证了高管团队特征和薪酬差距对创业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薪酬差距在高管团队特征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中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平均教育水平、社会资本、海外背景、薪酬差距分别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而高管团队平均年龄、专业背景异质性分别对创业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分别在平均教育水平和专业背景异质性对创业企业绩效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电子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管团队人口特征、激励约束水平和公司创业战略进行测度,在融合高阶理论和代理理论的基础上,对高管团队与公司创业战略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人口特征和激励约束水平影响公司创业战略,高管团队激励约束水平在高管团队人口特征与公司创业战略关系之间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9年~2011年年报披露研发支出数据的213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实证检验股权激励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比例越大,研发支出就越多;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越会增加企业的研发支出;低成长性企业更注重增加企业的研发支出,高成长性的企业反而不愿意增加研发支出;企业债务约束越强,研发支出越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医药与电子通信行业的198家高科技公司2003年到2012年连续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科技公司高管团队成员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科技公司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探索式创新行为;相比于内部提拔的CEO,来自企业外部的CEO管理企业高管团队时,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减少;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比股权集中度低的企业,高管团队的专业异质性对企业探索式创新行为的促进作用会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2008—201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研发操纵行为和动机,及其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首先通过断点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存在性,其次分析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以及融资约束动机之间的关系,最后检验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以及融资约束对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在3%的研发门槛附近存在显著的上市公司研发操纵现象;第二,研发操纵显著地帮助上市公司缓解融资约束;第三,在研发门槛之上的非研发操纵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显著降低,研发操纵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没有显著提高,说明存在创新资源冗余现象。研究表明融资约束是上市公司研发操纵的主要动机之一,此外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了过多的创新资源。研究结果以期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创新监管效率和促进创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探讨高管团队注意力对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影响,并从企业产权性质和市场化进程两方面分组检验。通过手工收集高管团队注意力和技术获取模式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产品上的注意力越多,企业选择内部研发和技术购买的可能性越大,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生产上的注意力越多,企业选择技术购买和合作研发的可能性越大;(2)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产品上的注意力,对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选择内部研发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对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3)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生产上的注意力对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对选择合作研发模式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探讨高管团队注意力对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影响,并从企业产权性质和市场化进程两方面分组检验。通过手工收集高管团队注意力和技术获取模式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1)高管团队配置在智能产品上的注意力越多,选择内部研发和技术购买的可能性越大;配置在智能生产上的注意力越多,选择技术购买和合作研发的可能性越大;(2)在非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高管团队智能产品注意力对企业选择内部研发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高管团队智能产品注意力对企业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更强;(3)高管团队智能生产注意力对选择技术购买模式的正向影响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对选择合作研发模式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不同渠道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决策的理论框架,利用2008-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库中的制造企业数据,考察了融资约束对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不仅没有抑制我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反而促进了企业参与创新的积极性。(2)《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颁布后,一些企业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及政策补贴,采取研发操纵手段,扭曲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决策的抑制作用。并且,受融资约束越强的企业参与研发操纵的动机越强烈。(3)基于企业异质性的分组检验表明,融资约束对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企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更为明显的研发操纵倾向;民营企业、东部地区制造企业融资约束对创新决策的扭曲效应更为显著;同时,外资企业参与研发操纵的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7.
冉茂盛  同小歌 《科研管理》2021,41(10):89-97
本文基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错配现象为现实依据,利用2003-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在测算金融错配指数和外部融资依赖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从政治关联的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错配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特别是对含金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探讨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活动的调节机制发现,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影响金融错配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对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业务多元化视角,系统地检验了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双刃剑”作用。研究发现:(1)在专业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2)在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3)在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4)拓展性分析发现:当相关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正向作用越强,当非相关业务多元化程度越高时,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强;以及在不同业务多元化经营模式下,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策略性创新的影响与高管团队断裂带对企业实质性创新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本文丰富了企业实质性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且对于企业管理者的聘任决策、团队结构的合理设置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2008-2016年间上市公司的研发操纵行为和动机,及其对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首先通过断点回归方法实证了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存在性;其次文章分析了研发操纵行为及其融资约束动机之间的关系;最后检验了上市公司研发操纵行为以及融资约束对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包括三点:第一,在3%的研发门槛附近存在显著的上市公司研发操纵现象;第二,研发操纵显著的帮助公司缓解融资约束;第三,在研发门槛之上的非研发操纵公司创新效率显著降低,研发操纵公司创新效率没有显著提高,这说明存在创新资源冗余现象。研究表明融资约束是研发操纵主要动机之一,此外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投入了过多的创新资源,研究发现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创新监管效率和促进创新资源配置优化。  相似文献   

20.
冉茂盛  同小歌 《科研管理》2020,41(10):89-97
本文基于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错配现象为现实依据,利用2003-2015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在测算金融错配指数和外部融资依赖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方法,从政治关联的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发现,金融错配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产出,特别是对含金量比较高的发明专利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探讨民营企业政治关联活动的调节机制发现,政治关联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影响金融错配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建立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有效缓解企业创新活动的融资约束,对提升企业的创新产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