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性行为指人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在3岁至4岁出现一个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家庭教育不当是滋生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温床。所以在家庭中,家长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也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班的蒙蒙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可最近总有小朋友告状,说蒙蒙把班里的玩具拿回家。这天,当蒙蒙准备离园时,凯凯对老师说,蒙蒙又拿了班里的玩具。老师叫住蒙蒙,果然在他怀里发现了一把小手枪。蒙蒙妈妈见状,厉声责问蒙蒙:“你怎么可以偷班里的玩具?”如果你是老师,你将怎样处理这件事呢?(河南齐迎霞)读懂孩子这本书幼儿有着自己的、不同于成人的年龄特征,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而用成人的行为规范去衡量幼儿的行为,我们就会认为幼儿是在“犯规”、“惹祸”。其实,幼儿“惹祸”行为的背后大都隐匿着其年龄特征。蒙蒙的行…  相似文献   

3.
每个两三岁幼儿的家长、教师都或多或少和幼儿本能的争执、打人等同伴冲突行为打过交道。成人首先要明确的是:打人、与同伴争执并不是幼儿的错,而是其自我意识萌芽阶段的一种外在表现。此时成人的干预不在于对幼儿进行道德说教与行为规训,而应当是解决幼儿的争执与打人行为本身。  相似文献   

4.
攻击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言语的攻击。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攻击行为会或多或少地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可以分为两类:敌意的攻击和工具性的攻击。如果任其不断升级,不仅会影响其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会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因此,笔者就针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攻击性行为是指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或者是和其他同伴发生一些小矛盾冲突时所做出侵犯他人的行为。例如抢别人东西、打人、骂人、对他人蛮横无理等。攻击性行为虽然属于个别幼儿行为,但也影响着整个班级的班风、常规,甚至是幼儿的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以《指南》中"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导,走到孩子中间发现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个案观察和指导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33):45-47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期的孩子比较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行为,对攻击者或被攻击者的身心健康都有着许多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它。本文从攻击性行为的性质、意义等方面探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及其产生的规律。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心理学把攻击性行为定义为旨在导致他人身体上或心理上的痛苦的有意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行为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伤害他人的意图但未造成后果的攻击性行为仍然属于攻击行为,但幼儿在一起玩耍时无敌意的推拉动作则…  相似文献   

7.
郑三元 《教育导刊》2009,(10):31-32
本期问题:纠正幼儿的不当行为有没有专业的方法? 我现在有一个困惑。在我十多年的幼教生涯中,遇到最多的是幼儿的行为问题.幼儿动辄不是打人、抢别人的东西,就是破坏环境,等等。为了纠正这些行为,从提要求、讲道理、预警到制止、斥责、批评,甚至奖罚,能用的法子我几乎都用了,可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对那些调皮孩子,  相似文献   

8.
龙进平 《家庭教育》2006,(8X):58-59
作为家长,遇到幼儿园里的老师或其他家长经常反映自己的宝宝打人,都感到非常头疼。为何我们的宝宝总是打人而被疏远,怎样才能帮助宝宝赢得其他小朋友的好感,从而被接受呢?这就要从三四岁幼儿的打人特点谈起。[编按]  相似文献   

9.
<正>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概述1.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内涵攻击性行为是指故意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伤害并且没有社会理由的行为。幼儿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更多的是打人、说脏话和以其他行为方式给人带来不快。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中也有一些行为是不明显的,如生闷气、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告诉他人不和某人玩等。在幼儿初期,幼儿的攻击行为趋势不明显,如果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就可以让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种攻击便可转化为勇敢、坚强等积极方面的个性品质;但如果忽略  相似文献   

10.
黄如珊 《成才之路》2014,(17):56-57
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其发展状况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是一种不良行为。开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刚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的小班幼儿发生打人、推人、踢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什么小班是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小班幼儿都有哪些攻击性行为,对个体"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正,值得我们思考。一、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当你刚讲完要爱护花草树木时,眨眼之间,就有孩子把一棵小树折断了;当你刚收拾整理好玩具时,就有孩子又把玩具扔了满地;当有些孩子生气时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尖叫、打人、踢人、骂人、哭闹;有的幼儿对父母、老师或其他大人无礼,故意做危险的事情给大人看;还有的幼儿说谎、怕见生人、不合群、不合作等等。这些孩子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不合作行为。2.破坏行为。3.执拗发脾气行为。4.过度侵犯行为。5.胆怯孤独行为。6.说谎行为。造成儿童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有利于他们在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交往,既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同时对教师组织教学也有很大帮助。针对我班幼儿大部分由小班、小小班融合在一个班里,年龄有差异,能力也有差异,常规习惯差这一情况,采取以下几个步骤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1岁半的沐沐近来爱生气,生起气来就哭叫,打人,摔东西。怎么办? 其实,幼儿最喜欢用生气来得到自己的需求,方式是尖叫大哭,打人……此时,聪明的妈妈这么做:  相似文献   

14.
一、情况分析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园,特别是小班幼儿常见的行为之一。开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小班幼儿发生打人、推人、挠人甚至是咬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下面我们通过对小班幼儿浩浩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个案研究,以寻找解决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去年春季。班里转来了一位插班生——罗亮.她6岁,性格开朗,爱说爱动。有礼貌,很快就跟班里的孩子打成了一片。但不久之后,班里开始出现有孩子丢东西的现象,经过观察,我发现是罗亮拿的。只要她看上眼的,不管是别人的玩具.还是班里的图书,甚至是老师用的粉笔。不管这些东西对自己有没有用、需不需要,她都偷偷拿走。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这种行为有增多的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如何开发利用活动区教育资源孙杰一、将幼儿活动区创设在洋溢着美感的环境中,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美的体验,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心理学先驱库尔特·勒温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即人的行为(B)是人(P)与环境(E)相互作用的结果。优化宫人环...  相似文献   

17.
任丽 《家教世界》2023,(3):61-62
<正>挫折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意义深远,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重大影响。《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非常重要。体育运动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是对幼儿科学有效实施挫折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过失” ,就是指我们所见到的幼儿犯错误或“闯祸”现象。常见的“过失”主要表现在言语和行为上。如 :跟小朋友打架动手打人 ,抢别人的玩具 ,摔坏玩具 ,私拿别人东西 ,说谎 ,损坏家中的东西等。这些“过失”并不大 ,也不算严重 ,但如果成人视而不见 ,听之任之 ,在幼儿出错时不加以正确引导 ,反而会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因小失大” ,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那么 ,怎样对待幼儿的“过失”呢?首先 ,了解幼儿心理年龄特点 ,避免横加指责。幼儿求知欲旺盛 ,对周围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好游戏 ;而且…  相似文献   

19.
王启成 《幼儿教育》2002,(11):12-12
儿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了良好行为的倾向,但是如果受到长辈溺爱或模仿对象不良,有时会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如:有时表现得很自私,不让别的小朋友玩他的玩具;有时很任性,非要别人的东西不可;有时甚至会打人。这些行为不可姑息迁就,否则容易使儿童形成不良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20.
如果按照在班里的社交地位来划分幼儿,一般说来,在每个班里大约有10%~24%的“受欢迎”幼儿,10%~22%的“被拒绝”幼儿,12%~20%的“被忽略”幼儿,其余的为“一般型”幼儿。“被拒绝”幼儿和“被忽略”幼儿都是“不受欢迎”的幼儿。一项追踪5年的研究表明,如果不进行干预,这些“不受欢迎”幼儿的社交地位将持续下去,不会有什么改善。非但如此,相比其他幼儿而言,这些幼儿还是幼儿园里的低成就者,而且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比较多。“被拒绝”幼儿的人格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幼儿的人格容易发展成神经质。因此,对于这两类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