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学术界、教育界及各大高等院校,"斯坦福"这个词,人们听起来可能并不感觉陌生。尤其在当前中国教育机构及学者、学生眼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斯坦福"就是美国响当当的私立高校的名字。这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资讯。而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华人劳工的眼中,也许他们所获悉的这个名词,是跟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美国铁路大老板的名字吧?不管是名校也好,名人也好,其实名人名校之间是有着非常紧密的关联的。"斯坦福"名词的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有待人们细细品读。在此,笔者将相关片段和历史资料整理、编辑加工出来,让人们在重温各校历史的同时,亦带给全球华人以沉思……  相似文献   

2.
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简称SLA C)是世界最著名的大型综合性科研基地之一,主要从事高能粒子物理、宇宙线和天体物理、同步辐射及其应用研究、加速器新技术的研究。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成立于1962年,坐落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内,现有人员1300人,其中从事实验的科学家有300人,接待来自世界各大学、实验室和企业界的访问学者。40多年来,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一直从事自然界基本规律的探索,取得了许多重大发现,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收到国际科学界的广泛赞誉。发展历程与成就从1939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起,物理学方面的重大成…  相似文献   

3.
斯坦福的硅谷与硅谷中的斯坦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65年前,是斯坦福影响了硅谷和塑造了硅谷;1965年后,斯坦福与硅谷之间就是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硅谷实际上也在塑造着斯坦福。现在的硅谷早已不是斯坦福硅谷,但是,作为一个独特的高科技社区,它拥有斯坦福并为斯坦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世界性平台。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一流学科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一流院校,以哈佛、斯坦福、MIT等为例,他们依凭不同的建设模式发展出的学科建设路径,各有其特点和参考价值。本文选取了高等教育发展长河中的后起之秀——斯坦福与卡内基梅隆大学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这两所以重点建设为方针导向的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路径,并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比尔:我和梅琳达很高兴能来到这里。能受邀到斯坦福做毕业演讲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件令人激动的事情,我们尤是如此。斯坦福正迅速成为我们家人最喜欢的一所大学,它也一直是微软以及我们基金会最偏爱的一所大学。我们喜欢招募最聪明最有创造性的人去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事实证明,我们这里很大一部分人都来自于斯坦福。现在这里有三十多个基金会研究项目正在进行。当我们想更深入理解免疫系统如何帮助治疗最严重的疾病时,我们找到斯坦福一同合作。当我们想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现状的改变趋势,  相似文献   

6.
斯坦福大学     
《高中生之友》2010,(12):F0004-F0004
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简称斯坦福.是美国一所私立大学,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它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市.临近旧金山。斯坦福大学拥有的资产属于世界大学中最大之一。它占地35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  相似文献   

7.
1965年前,是斯坦福影响了硅谷和塑造了硅谷;1965年后,斯坦福与硅谷之间就是一种盘根错节的关系,硅谷实际上也在塑造着斯坦福。现在的硅谷早已不是斯坦福硅谷,但是,作为一个独特的高科技社区,它拥有斯坦福并为斯坦福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世界级平台。  相似文献   

8.
高少林 《华章》2007,(7):137
在中国也好,在世界其它国家也好,提到龙,几乎都与变化中的中国,急剧发展中的中国,改变世界面貌的中国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洛真如 《大学生》2016,(Z1):83-86
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适应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作为一所世界闻名的百年名校,斯坦福大学更是不断在探索未来学习的形态和自己未来的方向。这一切的缘起,是因为在线学习的迅猛来袭。2012年4月,是我即将到斯坦福读书的时候,一个免费提供世界名校课程的初创公司Coursera诞生了。Coursera是由斯坦福的两名计算机基础(CS)教授Daphne Koller和Andrew Ng创办的。创办初期,Daphne在TED上表示为了应对居高不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在制定高科技发展计划,中国也制定了高科技发展计划。下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过去也好,今天也好,将来也好,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国际     
正The world scholars discuss"university with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世界各国学者共议"大学与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中新网】以"大学与知识创新和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北大—斯坦福论坛近日在斯坦福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瑞典、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围绕大学对创新的作用及大学创新的影响因素、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2.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及其妻子梅琳达·盖茨在2014年的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用"乐观进取"一词来概括斯坦福大学精神,称斯坦福大学最为成功之处是:"创新几乎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信念一直在校园中广泛传播,并代代传承。为什么这样的信念能广为流传,并内化为斯坦福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和斯坦福大学作为世界范围内创  相似文献   

13.
在硅谷,斯坦福和伯克利是两个关键词,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世界顶尖名校,更因为他们几乎称得上是硅谷的根源与灵魂。走在硅谷,你会分不出哪里是学校,哪里是企业,他们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两所名校就像两棵参天大树,把他们的枝叶伸向硅谷,枝叶上挂满了惠普、苹果电脑、仙童公司、微软、英特尔、太阳、雅虎、谷歌、甲骨文、肖克莱公司等一大批累累硕果。这一段时间我所走访的公司当中,由斯坦福和伯克利师生创办的多达70%。  相似文献   

14.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前瞻性研究带动的科学技术重大突破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源头,因此,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从创新源头抓起. 纵观世界科技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现实,高等院校对所在区域、所在国家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众所周知,"斯坦福"创立的科学园孵化出举世闻名的"硅谷",以"麻省理工"为核心建设了波士顿"1 28公路高科技区"等.因此,建议政府依托重点高校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器".  相似文献   

15.
正斯坦福大学是美国的一所私立大学,在多个世界大学排名里,位列全球前20位及全美前10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斯坦福大学于1891年由斯坦福建立,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占地35平方公里,是美国面积第二大的大学,拥有的资产在世界大学中也是凤毛麟角。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斯坦福的建立,是因为一对夫妇失去爱子之后的善念,是这对夫妇为了纪念爱子,以儿子的名义捐建的。更令人惊异的是,这对夫妇本意是要把自己经商积累的巨额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九年五有、邓小平与李鹏、姚依林谈话时指出:“现在世界的发展一日千里,每天都在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追都追不上”。人们把在短时期内知识的急剧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形象地称之为“知识爆炸”。面对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经济竞争也好,科技竞争也好,人才竞争也  相似文献   

17.
Amanda 《大学生》2016,(Z1):87-89
在美国六年,我一次都没去过斯坦福。现在评论网上热传的"斯坦福2025"计划,还真有点惶恐,就赶忙梳理了斯坦福的历史。不知过去,不敢妄谈未来。"农场"逆袭"院子"斯坦福建校于1891年,比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早了七年。建校原因是曾任加州州长的斯坦福老来丧子,留下一大片农场与资产无人继承,便决定捐资办学,让"加州的孩子们"能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虽今日看来,斯坦福毫无疑问地成为  相似文献   

18.
走近斯坦福     
相信每位同学都听说过硅谷,它被称为世界的高新技术开发 区.可是你知道吗?硅谷中竟有34的高级主管是斯坦福大学的毕 业生!这让我们不得不对斯坦福大学感兴趣.斯坦福大学是美国 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由美国实业 家利兰·斯坦福创办.斯坦福先生 倡导重视实业能力和培养创造力 的发展,使得大学中“每颗心都怀 有希望,奔放的自由激情带动我们 大步向前”,正是这种自由无畏的 探索开拓精神,推动斯坦福大学无论在人文还是高科技方面都成 为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难怪斯坦福的毕业生这么“牛”. 下面的题目是斯坦福大学为选拔有特殊数学才能的新学生…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天地》2008,(10):60-60
如果没有当年那两个美国人的打赌,不知道还会不会有今天多彩的电影世界。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的时候,四个蹄子是否都离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而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他们争来争去,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采取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来解决——打赌。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及方法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证研究长期以来作为教育技术学研究体系中的主要方法,奠定了教育技术学方法论基础,促进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可是,近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这一神圣信念提出了挑战。同时质的研究得到广泛应用,由此造成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两对峙的局面。但质的也好量的也好,都是有一定条件制约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分别介绍实证研究、质的研究的意义与局限的基础上。主张“质”、“量”结合。并探讨了今后教育技术学研究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