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人理解的"目录",是指对图书或篇章进行著录,而后依次加以编排,便人查检的书目.这是"目录"演化到今天给人们留下的概念.初始的所谓"目录","目"与"录"则各有所指.所谓"目",系指篇目;所谓"录",系指叙录.两者相叠当合称为"篇目叙录",但古人也单称为"录",因此"录"可以涵盖"目".<汉书·艺文志·总序>谓:"刘向校书,每一书已,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  相似文献   

2.
也谈《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为《隋书·经籍志》记载的荀勖《中经新簿》四部之下的十四个名称,实际上是其分卷名称,不是真正的小类。但丙部对史书的初步区分、《皇览簿》独为一卷、丁部图赞之分,在目录学史上很有意义。《中经新簿》只收录了十六卷佛经,并无包括"佛经书簿"二卷之可能。  相似文献   

3.
荀勖《中经新簿》是有叙录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勖校理群书,撰成《中经新簿》,既仿刘向,也有突破。改变六分法,将典籍总别为四大类,更符合文献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图书分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可惜这部目录学史上的创新之作久已散佚,从而留下一些疑问有待考察,如《中经新簿》是否有叙录,即成历史谜案。本文就此问题,勾稽有关资料,考得荀勖校书活动长达十馀年,且循刘向旧例而为校定之本撰写叙录,并非像一些论者所说的《中经新簿》只是简单地著录书名、卷数、作者而已。  相似文献   

4.
近现代的许多目录学著作,对于“目录”一词的解释,大体都认为:“目”,是指篇目,“录”是指叙录,篇目和叙录合起来组成“目录”一词,如: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何谓目录?目指篇目.录而合篇目及叙言之也”(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6页). 王重民《普通目录学》:“目是篇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书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5.
祝尚书先生所著<宋人总集叙录>一书正文部分共考证了约八十部现存宋人的总集,附录一<散佚宋人总集考>中又考证了多部宋代已经散佚的总集.本文在<叙录>之外,又补充考证了十多部<叙录>未收的宋人总集.  相似文献   

6.
再论《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也谈(中经新簿)四部之小类问题>一文的基础上,仍然认为<中经新簿>四部之下更有小类,佛经以附录形式列在甲乙丙丁四部之后.  相似文献   

7.
自《七略》到《隋志》,是由六分法到四分法的变化、过渡、最后趋于完成的时期,这中间,魏秘书郎郑默始制《中经》,秘书监荀勖,又因《中经》更著《新簿》,分为四部,总括群书,东晋李充更换四部乙丙顺序,王俭《七志》九分,阮孝绪《七录》内篇五、外篇二,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如何适应历史书籍的上升和兵书、数术、  相似文献   

8.
荀勖,我国四部分类法的奠基人,其《中经新簿》的创新为我国目录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黄光 《新闻爱好者》2008,(11):146-147
荀勖,字公曾,出生年月不详。289年去世。晋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荀爽曾孙。早慧好学。荀勖博学多才,入晋后曾和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事,曾和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他们用了大约6年时间,对10万余卷图书进行整理复校,以黄绢抄写,青白丝绸包裹,仿魏秘书郎郑默所编的宫廷藏书目录《中经》(又称《魏中经簿》)编成《中经新簿》(又称《晋中经簿》)。据阮孝绪《古今书最》所记载,该书共16卷,著录图书1885部,20935卷(《隋书·经籍志》记为29945卷)。  相似文献   

10.
四部分类法之起源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列举并分析四部分类法起源的不同观点之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相关史料,认为四部分类法源于荀勖之《中经新簿》。  相似文献   

11.
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第一次对我国图书进行大规模校理,"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这就是刘向所作的叙录。这些叙录存于今者虽仅见于《战国策》、《孙卿新书》等数篇,但这是我们研究校勘史、目录史乃至书籍制度史的宝贵资料。刘氏这些叙录是按一定格式写成的,在交待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目录之书的提要传统,创始于西汉刘向的《别录》,其时称之为“叙录”。“叙录”的内容,除著录书名、篇目及雠校原委外,还记述著者生平,说明书名含义及书之性质,考辨书之真伪,论述其价值与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13.
张舜微<汉书艺文志通释>通过叙录解题,对<汉志>所载典籍进行了辨体、辨义、辨人与辨伪,考辨了<汉志>典籍各种独特的知识形态和存在方式,因而这种叙录解题构成了别具特色的知识考古,本文阐述了校雠学这一知识考古的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14.
四部分类法起源于荀勖说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代《魏中经》已佚,阮孝绪述郑默编撰《中经》,所依据的史传没有明言其分类法。郑默校书时主其事者为虞松,处于魏末各项制度"不得妄有改革"之时,不可能改变旧的分类法。晋武帝分秘书图籍为甲乙丙丁四部,使秘书郎四人各掌一部,这可以作为四部分类法起源于荀勖说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15.
荀勖编《中经新薄》《中经新薄》是按四部分类法编的图书目录书。它是西晋荀勖编辑的。荀勖(约公元215—289年),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出生年月不详,死于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钟繇是他外祖父,钟繇是230年去世的,钟繇在世时,荀勖已十多岁,因此,他的生年当在215年前后。他是个大官吏,“有才思”,是个文学家,多才多艺,也是个好编辑家。荀勖在三国时魏国做官,任侍中。魏文帝时,在曹操的侄孙曹爽手下任中书通事郎,曹爽受遗诏与司马懿辅曹芳,司马懿为争夺权力杀了曹爽。爽被杀后,熟人都不敢  相似文献   

16.
试论荀勖对我国目录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华平 《图书馆论坛》2006,26(1):226-227,211
荀勖的《中经新簿》一改汉刘歆《七略》的分类体系,从当时学术、典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所著录的图书分为四粪,特别是设立史类和佛学类,适应了东汉以来学术思想发展和研究重点的变化,以及各类文献增减的实际情况,是其创新所在,成为四部分类法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7.
编辑的"无"     
不知是谁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蠢."此语非深得书中三昧者不能道哉.曾主持<读书>多年的沈昌文先生的<阁楼人语>,就是一本可以医蠢的书.笔者此文谈的仅是王蒙先生的序言.<阁楼人语>择优选录了沈先生主编<读书>期间撰写的"编后"一类文字,王蒙作序时借题发挥议论如何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编辑,题目很妙也富有概括性:<有无之间>.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古典目录学在明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是指篇卷的名称,"录"是关于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校勘经过、书的评价等的简要文字说明,又称叙录或书录.  相似文献   

19.
<宋王长史转念功德碑>,收入<新中国出土墓志·重庆>一书.据是书介绍,碑石长108厘米、宽46厘米.碑文14行,满行40字.正书.1987年四川省荣县富东乡王序村出土,现藏荣县文物管理所.为对比论述方便,兹将原书所录碑文转抄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前世所遗珍宝为数众多,历代士大夫阶层皆有赏玩古董之雅好.西晋张华"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宋代欧阳修撰成<考古录>,"辑三代鼎彝,长而明之",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也嗜古成癖.著名的<金石录>就是在对古器物:把玩咀嚼"中写成的.记述南宋杭州土俗民风的<都城纪胜>一书"诸行"中,出现专门买卖"骨董"的商市,"如七谓之'骨董行',浴堂谓之'香水行'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