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成为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情感在品德课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控制着学生心灵大门的启合,教师只要能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能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真情的流淌,享受充满和谐美  相似文献   

2.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沟通就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沟通是师生建立平等和谐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更好的沟通,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则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实践.我终于找到了师生沟通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兰芬 《成才之路》2009,(11):75-75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的确,如果教师能够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那你就能时常感受到做教师的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4.
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由此可见,走进经典著作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良方。  相似文献   

5.
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由此可见,走进经典著作是滋养学生心灵的良方。  相似文献   

6.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7.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8.
宋春菊 《宁夏教育》2005,(7):119-119
曾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魏书生老师也曾说过:“民主就像一座架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教师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赞美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桥;是增强学生自信自尊的催化剂。因此“赏识教育”在初中教育中早已成为被普遍遵从的真理。我同样信奉“赏识教育”,亦曾经成功走进了一个男孩的内心,曾经几乎将这个男孩子拉回了人生的正道之上,然而却只是“几乎”……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真正的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凡教师缺乏爱,学生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一定是不完美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课余时间,只要有空闲我就会走进孩子们的世界,一起参加他们的游戏或  相似文献   

11.
孔子说:“有仁德之人,善于爱人”。教育是一种以心灵影响心灵的过程,只有品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人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怀仁爱之心,推仁爱之举,一切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教育才会成功;一个对学生缺乏爱的教师,他的收获将是零。在十多年的教书育人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爱是开启教育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师德的灵魂是用爱铸就而成的。因为:  相似文献   

12.
原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他道出了“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我们要让自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帮助和关爱,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善、美,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我们,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宣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4.
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是一项"爱心"事业,师生沟通的最好语言就是爱,有爱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只有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和信任你,才能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从而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5.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往心灵的道路。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而教师是否了解学生,是否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学会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有人说:  相似文献   

17.
曾有人这样说:“爱是启迪学生心灵的基础,爱能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爱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学经验让我深深地明白: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针对学生的特点倾注爱心,用心去关爱他们,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爱的偏差     
人们常说:“孩子的童心是天真可爱的。同时又是非常脆弱的。”是啊!当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你会发现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迷人天地。一名教师.如果只有对工作的热情,而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他就会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出现爱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走进孩子的心灵”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教育成功的奥秘。李老师致力于与学生开展心灵的对话,他对两件事“乐此不疲”:一是找学生谈心——当然更高兴的是学生主动约他谈心;二是用心灵写诗——用“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许多听过李老师讲座,或者看过李老师著作的教师,都热切地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像李老师一样,驾轻就熟地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一、用诚挚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就该用诚挚的心去唤醒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