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投稿记趣     
大凡好舞弄文字者,多有丰富的投稿经历,笔者亦不历外,多年下来,打过交道的编辑自然不在少数,其间投稿前后的一些经历回味起来,颇觉有趣,今记叙如下。 2003年金秋,我有幸在西安南郊与作家陈忠实先生有过一次轻松又愉快的闲聊。交谈间陈先生思想深邃、言词犀利准确的风格扑面而来,加之所聊话题又极其新鲜,于是事后我将当日所聊话题租加整理,遂  相似文献   

2.
朱强 《北京档案》2016,(11):41-45
今年11月12日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早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段流亡海外的经历,这段经历见证了他对中国民主革命锐意探索的过程和三民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特别是在伦敦的一段被捕蒙难的遭遇使得孙中山先生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曲折而传奇.笔者专门查阅了相关档案和资料,对孙中山先生的这段蒙难经历作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3.
师从路大荒先生几年,记述亲身受教育及经历的几件事,彰显先生之学识、精神和成就,对我们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常向报刊投稿的人大都遭遇过被人删稿子的经历。有的删得让人服,叫绝;有的则删得让人憋气,摸不着头脑。这些感受,不但业余通讯员有,就是以删他人稿子为业的编辑也有。好在,经常投稿的编辑们有时在自己敬佩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敬佩;有时则在自己憋气的同时,又让别人憋气。  相似文献   

5.
在武汉,许多年长一些的老人,特别是企业界、音乐界的老人都听说过企业界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国著名音乐大师周小燕的父亲周苍柏老先生.但是关于周苍柏先生的诸多经历及细节仍不为大家所知,笔者搜集了多方面的资料,现将周苍柏先生的经历,向世人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姜亮夫先生在留学巴黎期间,曾协助王重民先生采访敦煌遗书,一时传为美谈。海外访书的经历,是姜亮夫先生学术历程的重要环节,在其学术思想的成熟和学术资料的积累上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姜亮夫先生海外访书的起源、经历和所访资料的流传、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面镜子     
和树立先生不曾晤面的交往已有近十年了吧。我多年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树立先生作为作者不时投稿,往来久了就成为朋友了。这次他又把他的新书《借你一双新闻眼》的初样寄来。我怀着很高的兴致通读了全书,对树立先生的了解又增进了几分。  相似文献   

8.
克里西公式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和我闲谈,说她听人说我发表过一些文章,非常羡慕。她也很爱写作,并有一次投稿的经历,但结果是收到退稿信一封,很是灰心丧气,从此再也无心写作投稿了。我说自己是写过一些文章,但发表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多数也是泥牛入海。希望一次成功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我想起英国小说家约翰·克里西。他年轻时投稿百发不中,收到的退稿条竟达743张之多,但是他说:“不错,我正在承受人们所不敢想象的大量失败的考验。如果我就此  相似文献   

9.
投稿与刊稿     
回顾自己的写稿经历,有时为初学写稿时的冲动所激动,更不免为投稿的蛮劲而发笑。那时候,有一种投稿、刊稿的急性病;不认真读书看报,只顾埋头写稿,有时一天可以写几篇。而每次写稿都是匆匆忙忙,不严谨思考,不认真核实。稿子投寄出去以后,便急不可耐地想在报上见到自已的作品。然而事倍功半,刊稿率往往只是投稿率的百分之几。收到编辑部的退稿信,不检查自己,还埋怨编辑,毫无自知之明。近几年来,我写稿没有开始时那股蛮劲了,未经深思熟虑的题材,决  相似文献   

10.
一面镜子     
和树立先生不曾晤面的交往已有近十年了吧。我多年在杂志社做编辑工作,树立先生作为作者不时投稿,往来久了就成为朋友了。这次他又把他的新书《借你一双新闻眼》的初样寄来。我怀着很高的兴致通读了全书,对树立先生的了解又增进了几分。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4,(7):72-72
问:函授学员能否直接向报刊社投稿?答:向新闻媒体投稿或写信反映情况,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函授学员当然也不例外。但要看到,函授学员的文化和写作水平参差不齐,作为函授中心,并不鼓励每个函授学员在学习伊始就都向报刊(特别是全国级报刊)投稿。如果你是初学新闻的学员,倘若一开始就向各地报刊投稿,恐怕事倍功半,白费力气,也为媒体增添麻烦。因此,你最好将自己的习作寄到军报函授中心,由函授中心决定是直接回信,还是登《函授月刊》,还是在《军事记者》上点评,还是向军报推荐。如果你是一个老通讯员,甚至已经有了见报的经历,你就可毫不犹豫地向…  相似文献   

12.
披露了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早年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进一步探究了先生由哲学转向图书馆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白国应回忆与袁湧进先生的交往经历,介绍了袁湧进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图书馆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通过白国应回忆与顾家杰先生的交往经历,介绍了顾家杰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图书馆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通过白国应回忆与桂质柏先生的交往经历,介绍了桂质柏先生的生平以及他在图书馆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万象》杂志第六卷第一期(2004年1月)上有两篇怀念周劭的文章,即鲲西先生的《怀周劭》和金性尧先生的《悼黎庵》(2003年8月81日周劭逝世,时年87岁)。两篇悼文短小精悍,从不同侧面勾画出了周劭先生简单而曲折的人生经历,读后让人感想颇多。但我之所以写作本文,却更多地与金性尧先生文章中选登的两张照片有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白国应回忆与钱亚新先生的交往和合作经历.介绍了钱亚新先生的生平及其图书馆学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8.
前年因机缘巧合,我和香港这个城市发生了密切的业务关系,从此通过淘旧书,对香港的旧书店也就有了一点感性认识和实地体验。其实国内熟悉香港旧书店的人很多,如著名学者陈子善和徐雁先生、我在“天涯·闲闲书话”结识的书友何家干和OK先生,他们都写过一些关于香港淘旧书的文章。如今,我结合自己的经历,从自己的视角来写写香港的旧书店,作为自己香港淘书经历的一个纪念。  相似文献   

19.
刘颖  郝川 《兰台世界》2015,(3):21-22
20世纪30年代的东方中国经历着政治危机,面临着经济及政治的转型。本文对胡适先生在这一时期对我国宪政与法制的解读进行全面分析,以望对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代文学艺术大师和学者,沈从文先生早已名播中外,为世人所景仰。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其实,从1928年他与胡也频、丁玲一起创办《红黑》月刊算起,沈从文先生从事编辑工作近20年。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沈从文先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佳话。沈从文先生是从办《红黑》月刊开始他的编辑生涯的。早在1923年左右,沈从文因给《京报·民众文艺》投稿,结识了当时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