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近年来对秦少游诗歌研究渐渐增温,对其诗的评价,存在一些分歧,多集中在元好问对秦观"女郎诗"之讥的辩驳、陈师道等人的评价。本文就秦观诗歌研究的现状加以综述和评说,如,秦观"诗如词"之论的省思及秦观诗歌分期的讨论等,凡此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2.
贾岛诗歌历来被评为"苦僻""瘦硬",他的浮屠经历也被关注而有"僧衲气"之说。正因此经历使得贾岛作诗潜移默化地显现出禅悦之风,但禅学功夫的稍逊造成对禅悦观照本身的背离,终致摇摆于疏离与整合之间,成为导致"苦僻""瘦硬"的重要原因,继而形成浪仙诗歌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3.
杜运燮与穆旦、郑敏并称为联大三星,他们的创作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要代表。杜运燮以其特有的幽默与智性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中解析生命的处境及意义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这样的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轻松诗创作中。他的轻松诗是对以奥登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的继承,是注入了中国现实与诗人个性的独特尝试。  相似文献   

4.
诗人江总一生历经梁、陈、隋三朝,他身居高位却不理朝政,其人其诗都颇受争议.江总擅长五言、七言诗的创作.在其现存的百余首诗中,呈现出一种侧艳与悲凉相互交织的风格.梁、陈以来动荡的形势、末世的情结在文人心中投下的阴影是形成江总诗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诗僧与僧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僧与诗人,双向渗透交互影响,是佛、儒相融的必然结果。诗为禅找到了一种表达的方式;而禅却对诗人的艺术思维、生活方式、作品风格等,发生了极深远的影响。以禅入诗,大致有由低向高、由简单向复杂、由浅到深的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6.
兴起于17世纪的玄学派诗歌给当时的英国诗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但其特立独行的风格却在以后的近三百年间鲜被关注。艾略特是20世纪英国的著名诗人,其诗作《荒原》被视为现代诗歌的里程碑。"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不仅是玄学派诗歌的主要特点,而且也是艾略特所代表的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从艾略特诗歌特点与玄学诗诗歌特点的吻合,可以清晰看到玄学诗对艾略特诗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派者,谢灵运是山水诗的开派者。陶谢为唐代山水田园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完成了从题材到精神层面的合流,将山水田园诗创作推向了艺术的最高峰。王孟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在山水田园诗创作上有大致相同的地方,即诗的双重境界:浑厚雄奇、素朴宁静。但由于人生经历不同,性格各异,也彰显诗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以通俗浅近为特色.过去论者较多地着眼于梵志诗的通俗化、语体化,而对其诗的使事用典却很少论及.梵志诗“不守经典,皆陈俗语”(《敦煌写本王梵志诗集原序》)凡已成为定论.然读梵志诗不难发现,所谓“不守经典”说并不可靠.使事用典在梵志诗中并不罕见.对此,我们当然不能视而不见,也无须囿于《原序》的成说再不作科学的探析.基于此,本文拟对王梵志诗的用典特色作初步探讨,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梵志诗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徐无闻先生的书法篆刻艺术,运刀行笔瘦硬爽利,结体布局奇逸恣韧,均统一于典雅醇厚的韵味,形成独特的风格;构思可谓着意经营,体现了先生辩证创新的审美观和不泥古不鹜今的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0.
提喻是一种以部分代整体、由小及大的修辞手法。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对提喻法在其诗中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从思维到语言到风格等各个方面。换句话说,其总体特征都是提喻性的,因此不能把他仅仅看成是对某一修辞格的偏爱,而应如诗人自己所说,把他称为提喻派诗人。本文探讨了诗人的流派归属,其提喻法的继承渊源,及对现代自然抒情诗的影响,最后着重讨论了其诗的结构提喻法。  相似文献   

11.
以戴望舒和卞之琳为主将的现代派诗是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是在三十年代前期逐步形成,在三十年代中期臻于成熟的一个新诗流派。这一诗派的创作,师法西方现代派,承继中国古典诗词,注重意象的契合,以象征的手法造成意境的朦胧美。比较起来,戴望舒的诗有柔婉秀丽的抒情魅力,属主情派。卞之琳的诗有深沉冷隽的哲理意味,属主知振。  相似文献   

12.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是中唐诗人李贺《赠陈商》一诗中的两句,接下去是“旁苦无寸寻,一上戛牛斗”。意思是说,太华拔地而起,上冲牛斗,高峻而又秀丽,攀登非常不易。李贺以高峻秀丽的太华,比况陈商人品的高尚,并且说:“李生师太华”。足见李贺眼中的太华,就是他所景仰赞叹的最高境界。这不止是一个道德标准,也是一个艺术标准。我们且不谈陈商这个人到底怎样,单从李贺的诗风来看,如果可以用一两句诗来概括,那么,这两句诗,正好是他诗的风格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诗歌中,歌颂男女爱情的诗歌很多,而纯粹写夫妻爱情的婚姻诗却很少,且以悼亡诗为主。中国情诗从爱情走向婚姻,其风格也由大胆热烈变得深沉含蓄,是因为中国的家族制度在其全部化中所处位置极其重要;受儒家化的观念影响,被限定在“家”这个环境里;悼亡诗的感情之核心蕴含的也是中国化的特殊内涵——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学者对中国五四时期留日派作家作了多方面研究,本文是对这些研究的一个梳理。留日派整体方面梳理的是作家整体风格、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与日本文学联系的研究成果,代表作家方面梳理了鲁迅、周作人、郁达夫与日本文学联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吴康斋先生是明代的大教育家,其独立的人格、渊博的学问和无所不讲的教法开启明代心学,活跃15世纪的学风,为阳明心学的繁荣提供思想史背景。他刻苦自立,不求闻达,安贫乐道,严守师道,体现15世纪儒家敢于自立与创新的精神,他还创造了大量诗歌,继承孔子、邵雍以诗为教的传统,启迪陈白沙寓诗为教的先河。吴康斋主张的读书、研究与学习应“有益于身心”、“至理有契”的教育理念继承生命儒学身体观的教旨,保存淳朴的私塾教育传统。重温他的生命儒学工夫论有利于现代社会和谐人格的培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体育报纸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对改革开放后的国内体育专业报纸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调查,分析了我国44种体育报的数量、结构、版面、发行量及其风格,提出体育报纸的概念;总结了当代体育报纸的传播者(出版者)主要分为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媒体,体育报纸在我国报业中地位独特、风格独树一帜,其受众较为固定等特点。认为无论何种传播者(出版者)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以适应体育事业和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广为流传,以<高山流水>命名的筝曲就有三个流派、六个版本之多.仅就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筝派和武林筝派的<高山流水>作一比较,可见风格流派、意境和内涵上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风格商籁体诗的魅力———意大利商籁诗和英式商籁诗。  相似文献   

19.
在英国诗歌里,有两首同以水仙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一为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一为赫里克的《致黄水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但表现的主题却相去甚远。水仙在华兹华斯笔下是自然的象征,美的化身。《致黄水仙》则表达了生命短暂的哲理。以新批评派的观点评判,这两首诗构成了一个极好悖论。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陇道难”诗共计十六首。这十六首诗记述了杜甫从陇入蜀的一段行程,与李白的名篇《蜀道难》诗的从秦入蜀的行程有交叉之处,因而有可比点。对杜甫的“陇道难”组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诗进行比较,以期探究杜诗与李诗在心理背景、表现手法及风格特色诸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