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回顾旧知 授之以法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少年闰土》一课写人物的方法,知道课文是通过写闰土到“我”家来管祭器时同“我”的交往这件事来表现闰土的特点的,具体写了闰土的外貌(紫色的圆脸……)、语言(给我讲了四件事)和行动(看瓜刺猹),表明了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  相似文献   

2.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3.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少年闰土》一文,通过闰土对四件稀奇事的娓娓讲述和“我”的感想,表现了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敏的特点。文中“我”和闰土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体现课改理念,突出自主探究。一、揭示课题,引导自学课文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后,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明确三项任务:(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提出疑难问  相似文献   

5.
一、研读品文师: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段,想想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学生自学)生:写了“捕鸟”“捡贝壳”“看瓜”和“看跳鱼儿”四件事。师:你对哪件事比较感兴趣?(举手表示)师:既然这么多同学对捕鸟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件吧。课文第几自然段写捕鸟的?生:第六自然段。师:默读第六自然段,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少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学生自学,交流。)生:我从“须下大雪才好”体会到闰土很聪明。因为闰土知道下大雪时小鸟找不到吃的,正好能捕鸟。生:我体会到闰土很能干。“下了雪,我扫出了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  相似文献   

6.
《少年闰土》讲的是鲁迅对三十年前和闰士之间的一段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反映了“我”和闰土儿时的真诚友谊,也表达了“我”对闰土爱慕、敬佩和怀念的感情。本课教学需要学生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名篇《故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求学生懂得文章记叙了“雪天捕鸟”、“海边捡贝”、“看瓜刺猹”、“潮汛跳鱼”四件事,突出了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滨农村少年。我认为,如果从文章的中心看,这样的归纳没有错,但是还不够全面,因为这样的归纳还没有体现文章思路,还不能真正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无助于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初读研究整体感知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填一种答案,也可以填几种答案。有的学生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这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可看出来。生:我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生:我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他一个人敢管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  相似文献   

9.
说课一、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形象围绕着闰土和“我”的对话,设计了几个层次:首先读出对话中介绍的四件事,接着抓住“看瓜刺猹”这件事引学生入境,然后通过课文插图体验对话时的情感,最后在  相似文献   

10.
说课 一、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形象 围绕着闰土和"我"的对话,设计了几个层次:首先读出对话中介绍的四件事,接着抓住"看瓜刺猹"这件事引学生入境,然后通过课文插图体验对话时的情感,最后在学生的原型示范、教师的情境引读下达成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对闰土的认识也由粗浅过渡到深入.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少年闰土》的观摩课上,我最后总结提问:“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少年闰土的什么特点?”学生发言踊跃,答案围绕“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知识丰富”这些内容。正待我准备小结时,一个男生又高高举起了小手。我心里纳闷,叫起了他。只听他道:“不能说闰土知识丰富,我看他没有作者(文中的少爷)知道得多!”我问为什么。他说:“闰土讲的事太简单,都是他常见到的和做过的事。他没上过学,肯定没有作者知道的多!”话音刚落,就有几个学生举手——有的赞同,有的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12.
《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第二课时采用“定标——指路——架桥”的教法充分发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作用。 一、定标,明确方向 定标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明确学习目标的阶段。给学生创造定标机会,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着重利用课后题指导学生定标,主要分三步: 读。一上课,就让学生默读课后第一题中的“(2)他来了,给我讲了哪些稀奇的事?(3)闰土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和“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  相似文献   

13.
《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写少年闰土,通过他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热情无私等美好的品质。于是,我将闰土的这些优秀品质渗透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整体感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用手中的工具书查找难懂的字词,扫除阅读时的障碍,理清课文的层次,从而初步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文章的开头写“我”记忆中的海边西瓜地里英俊勇敢的少年闰土,然后又写了闰土的外貌,讲了他向“我”介绍捉鸟雀、拾贝壳、看西瓜…  相似文献   

14.
下文《指导背诵四部曲》所选的例文《少年闰土》,在“九义”教材第11册中虽然没再入选.但考虑到《指导背诵四部曲》所提出的“一填二引三想四会”的指导背诵四步法较有参考价值,所以原文照发.我在多年的指导背诵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一填二引三想四会”的指导背诵四步法.下面就以《少年闰土》第四自然段为例说说我是怎样运用这四步指导学生背诵的.一填.填关键词语.在学生理解了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之后,我根据这一自然段的三个层次出了三道填空题:(1)第一、二句表达了“我”盼望见到闰土的______心情,从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2)闰土长着______的______脸,头戴一项______,颈上套一个______.他真是一个______的少年.(3)不到半日,“我”便和闰土______了,可见“我”非常______闰土.这一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强化了关键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紫色的圆脸”、“小毡帽”、“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些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路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对三十年前和闰土之间的一段生活回忆,刻画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小少年的形象。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依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和教材特色,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精神,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证明,阅读能力训练抓好“找、悟、议、联”四环节,效果确实不同。 一、找 根据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指向引导学生在读中找,找中读,读要读到位,找要找准确。通过速读、跳读、慢读、分角色读等,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找出老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如我讲读《少年闰土》时,就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找”和“读”,先板书课题,后提问引入,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感知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从课题看,这篇课文记的是谁? 生:闰土。 师:写的什么时候的闰土? 生:少年时候的闰土。 师:闰土少年时候长的什么模样?是怎样一个人? 在教师引导下,找出教师提问的答案。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课文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自觉的质疑问难,使学生变厌学、惧学、被动学为乐学、会学、学会。  相似文献   

17.
【案例】读完《少年闰土》后,有一位女同学说:我认为闰土讲的关于乡下的一些事多么有趣,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却宁可从乡下来到城里,而不愿呆在乡下生活?还没等我做出应答,学生马上议论开了。我干脆推波助澜一番,把向往闰土生活的一方定为正方,把向往文中“我”的定为反方,一场辩论激烈地展开了。  相似文献   

18.
教学案例 在《少年闰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并呈现了一个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闰土让鲁迅先生回忆了那么多年?教师让学生读书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当学生正要读书时,教师却进一步“明确”问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中鲁迅与闰土依依不舍的画面,并让学生谈“我”为什么与闰土依依不舍。学生回答:因为闰土心里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事”。于是教师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了哪些具体的“许许多多稀奇的事”。由此.一个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转了一大圈,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是一组侧重指导“读”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阅读,学习分辨课文内容主次,使阅读能抓住重点, 《给颜黎民的信》是一篇书信体的讲读课文,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汉要帮助学生在“读”中理出信中说了哪四件事.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四件事中“应该怎样读书”这件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其次,向学生提出问题: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了哪几件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提出:主要说了哪件事?这件事是分几层意思说的?帮助学生分辨主次:最后,还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这件事一步一步说清楚的。另外,为了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弄懂文中关键的句子,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自学能力。 《再寄小读者》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作家冰心写给少年朋友的一封信,教学中,应在学生整体感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消化“主要的和次要的”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理清文章思路,找出重点段落,比如这篇课文一共讲了四件事,而第三件事”怎样练习作文”则是本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文章中作者写得最细致、最具体的地方,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另外,在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设计片段训练 ,从“读”中学“写” ,以“写”促“读”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发现“典型”处 ,设计写的训练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典型性的段落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能有效地形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少年闰土》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正在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个淳朴可爱的海边农家少年。我教学后特设计仿写一段人物外貌的话。有学生写道 :“我有一个好外公 ,他七十多岁 ,也许是过度操劳的原因 ,外公的脸呈黄色 ,颧骨高高突起 ,乌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